•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时评 >> 正文
“清贫”不应是教师的代名词
2015-03-23 15:02:39 来源:新西部网

一项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大奖,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开展评选工作。3月17日,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15位候选教师正接受师生的网络投票。从2014年12月底启动评选以来,这项旨在激励教师潜心于本科教学的大奖,遭遇了激烈的争议,引发了师生们的关注。(据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川大开展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卓越教学奖”,正是对一线教师工作的肯定,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一线教师努力拼搏,用心教学培养人才。此举与传统观念似乎有些冲突,难免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但恰恰说明公众对知识财富存在认知缺陷,在全社会都以追求财富为荣的环境下,为何单单要将教师撇在一边?

有一个段子这样说:“现在世道变了,艺术家、教授、医生待在一起,谈的是钱;企业家呆在一起谈艺术,谈历史,谈哲学…”听上去似乎不可理喻,实际上却极为现实。企业家本身就是赚钱为生,赚到钱之后,就要追求精神享受、高雅品位。而艺术家、教师、医生等文化知识分子,拥有一身的知识和文化修养,缺的恰恰就是钱,但生活在世俗社会里,面包还是要有的。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财富”,以鼓励民众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而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之后,知识创造真实财富的社会效果,也愈发凸显。可是,教师付出辛苦汗水,为人类传承知识,培养社会人才,却未收获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很多教师拿着微薄的薪水,过着略显清贫的日子,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下降,可社会不以为耻,不想办法改善教师的待遇,反而要求他们安贫守道,岂不是一个荒谬的悖论。

因此,在责怪教师不该贪图钱财之前,先扪心问下自己能否做到,己所不能勿施于人。须知,“清贫”不应是教师的代名词,在未能整体改善教师待遇之前,大学自己设立奖励机制,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让优秀教师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厚遇,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可以专心于教课和研究,才是社会对知识的真正肯定。反观发达国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相对较高,既不用为日常生活担忧,又能赢得公众的尊重,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奖励机制也是对优秀教师的认可,由学生来投票评选,具有鞭策效果,会激发一线教师的授课动力,努力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至于有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教学大奖的评选,坚持自己的立场,亦没有啥错,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在奖励机制面前,并没有对错之分。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有无金钱奖励,教师都要恪守职业道德,努力传业授道解惑,做一位名符其实的教师,而不能混日子,耽误孩子的成长。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