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时评 >> 正文
“全民阅读”的氛围怎样形成?
2015-03-23 15:37:26 来源:

3月1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在回答有关“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法制晚报》)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凸显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注与力倡。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书籍不仅有益于人们励志、增智、养性和立德,更有助于增长素质、提高品位和改变命运的人生价值体现。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阅读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62本。不足有些国家人均十分之一的阅读尴尬,不仅有悖曾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民族地位,也成为令人反思、亟待救赎的社会隐忧。

纵观“阅读危机”的背后成因,当无外两方面的认知误区:一是读书“没氛围”。从表面看,忙于生计和“根本停不下来”的生活快节奏,让人们没时间读书,但实质上却是全民阅读意识淡漠的表现。君不见把本不多的闲暇时间都奉献给打麻将、斗地主、上网聊天和刷朋友圈等娱乐性活动者不乏其人;二是阅读“快餐式”。信息科技的进步,既给国人带来了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学习便利,也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快餐式”读书不仅迎合了人们的功利需要,比如应付考试、捞取文凭,也导致不善精读、懒于思考的思维惰性产生。

救赎“阅读危机”,打造“书香社会”,需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而政府引领和制度保障当为不可或缺两个重要层面。各级政府既要积极为“书香社会”建设凝聚共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开展活动,更要以官员群体“读书热”的身体力行为“全民阅读”树立榜样。无论是反腐倡廉的情操陶冶还是勤政为民的本领锻造,读书都是行之有效的提升渠道。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同时,要力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尽快成法。也许此举未必能够对公民个体的不读书行为实施处罚,但将促进和保障阅读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法律制度本身,势必对全民阅读的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社会推动力,以法律形式界定和规范政府倡导读书的行为,更让全民阅读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实施和行为监管等有法可依。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