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时评 >> 正文
扶持寒门子弟需要杜绝他人觊觎
2014-09-15 11:43: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生逢高校扩招的时代,农村学生反而难上名校?为什么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就可能越差?为什么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逐渐陷入停顿?

新华社报道各地重点高校今年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简称“贫困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等举措,以增加农村生源。其中,参与“贫困专项计划”的学生从去年的3万名增至今年的5万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1.4%。

“贫困专项计划”之诞生,有现实的背景。几年前,一个名为“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调查引发了公众的热烈关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截止到2010年,清华农村生源占17%,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

人们不能忘怀,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虽然高考升学率低,却被寒门子弟视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年代。据统计,1978年至1998年这二十年间,北大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始终在20%至40%之间。回眸历史,当年大量农村学生通过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转而成为社会的精英,堪称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之一。

为什么生逢高校扩招的时代,农村学生反而难上名校?为什么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就可能越差?为什么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逐渐陷入停顿?

正是针对这样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实施国家“贫困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由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不仅如此,改变“寒门子弟上名校难”还成为国家重点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从今年高校招生的情况看,类似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透露,清华大学2014级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达到16.5%,其中,“贫困专项计划”录取的251名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比例为44%;北京大学今年在全国21个省市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共招收250人,比去年增长3倍多。

扶持寒门子弟的政策颇有成效,但需要看到执行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海南一贫困县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并未限定农村户籍要求,导致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即便部分重点高校要求农村户籍才能报名参与“贫困专项计划”,但在很多基层贫困地区,一些官员利用影响力将子女改回农村户口也并非难事。

原本是扶持寒门子弟的政策,最后却落到了官员子女的头上,虽然这可能只是刚刚露出的苗头,但也值得格外的警惕和重视。毫无疑问,一旦有了最初的成功者,便一定会引来一个效仿的群体。人们之所以称赞“贫困专项计划”等一些改革措施,是因为相关政策包含着使阶层不再固化、让社会流动性加强的善意,如果从相关政策里受益的并非预定中的寒门子弟,这意味着从根本上颠覆了政策的初衷。

为了防止官员子女对扶持寒门子弟政策的觊觎,需要拿出一些办法,容易想到的是不妨在招生阶段增加一些诸如公示等环节,并制定违规一经查实即取消招生资格等惩戒措施,而从长远来看,改变寒门子弟上名校难、打破阶层固化还是需要户籍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努力使城市和农村、不同城市之间所享受的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大致均衡,同时切实减少权力对社会流动机会的影响和干预,给公众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