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时评 >> 正文
不解决问题 学术研究就有问题
2014-06-03 18:5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陈叶军

原标题:研究若无“问题”就如航行没有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增强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这篇重要文章中指出,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受访学者表示,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学术探讨的逻辑起点,增强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学术界务必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动机制,破除思想认识误区和盲区,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增强问题意识的方法论意义

“增强问题意识,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陈先达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学。认识世界就是认识问题、阐明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造世界就是通过人类自觉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咀嚼别人咀嚼过无数次的馍,不能产生新的精神食粮、推出新的理论产品。”陈先达强调,没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会导致经院哲学,那种不研究问题而只靠纯粹思辨,漫无目的、永无止境地咀嚼抽象概念的研究,就像在大海中无法靠岸的航行,找不到通向实际的道路。

从实践角度而言,“增强问题意识,就是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根据问题的性质思考工作思路、办法和步骤。”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表示。

无论是理论工作还是实践工作,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陈先达认为,一个政党不能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就没有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不能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就会无所作为。问题意识,是指导我们发现问题的自觉意识;问题导向,是指引我们全力以赴的航向。

消除思想认识领域几大误区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需要破除一些思想认识领域的误区和盲区。“其中最大误区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韩震表示,洋教条主义的思考都是根据西方理论来设定,不考虑中国实际问题的特殊性;本本主义从书本里寻找一切原则,用本本原则来解决实践问题;经验主义者则把过去经验套用到现在,或把彼处经验套用到此处。在这些“主义”指导下,很难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哪些是最根本的、带有趋向性的东西?哪些是正在消亡、衰减的东西?应当张扬什么、褒奖什么,遏制什么、批判什么?对此我们应作出正确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归纳为三类:一是真假问题,即价值事实问题。有些眼见事实并非为真,其表象与内在本质不一致,应当透过复杂的价值表象看到深层的价值本质。二是大小问题,即价值判断问题。有些小问题被放大,被当作影响全局的大问题,而真正影响全局的大问题则被忽略,从而找不到现实可靠的根据。三是主流与支流问题,即价值选择问题。

欧阳康进一步举例说,比如房价泡沫问题就是当前最热的一个真假问题,其背后隐藏着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复杂性:很多群众的刚性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而开发商投资商则把房产作为获取暴利的领域。若放纵涨价,会伤害许多具有刚性需求的群众;若以行政手段硬性遏制房价,则会让房市更加难以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应当进一步进行深度调研,搞明白到底是群众的真实需求问题,还是市场的实际供给问题,有哪些房地产市场的干扰因素,等等,从而采取相应灵活、务实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真假问题,应当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增加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契合度。

“价值判断、价值引领问题,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问题。”欧阳康指出,对真假问题中涉及的价值事实进行澄清相对容易,而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在价值评价过程中,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婆都有理”。问题在于,要区分出哪些“理”更为根本和关键。因此,关于价值判断问题,尤其需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价值选择问题,其核心是要把握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找到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发展大道。”欧阳康表示,我们的选择必须基于全局、长远和未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选择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代表未来的那些趋向和苗头,坚定不移地支持那些健康积极的新事物,同时也要善于批判、淘汰、超越旧事物。

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动机制

消除思想认识领域的误区和盲区,关键是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理论内涵、提高理论说服力,更加自觉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

“理论和实践互动,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需要。”欧阳康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相关性:理论与实践双向呼应,一方面,通过理论的投射,去发现实践中还没有被思想关注的问题,让思想之光照进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增强实践自觉;另一方面,让实践之智映射到思想理论之中,使理论更加深刻、全面,提升理论自觉。

“目前学术界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脱节。”欧阳康不无担忧地表示,实际工作者只谈经验和现实,不了解理论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理论工作者表面看起来也在搞调研,实际上并未真正深入实践,对当代中国问题了解不足。理论是否联系实践,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握了现实的深层本质和发展规律。面对当前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相关性,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动机制。

“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应当建立沟通交流机制。”韩震建议,在两者之间建立职业旋转门,使人们能畅通地改变工作岗位,培养有实际工作经验和问题意识的理论人才。此外,两者相互兼职、相互挂职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联动以及人才培养的一种机制。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