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时,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让北大师生深感责任重大。
在很多国人眼中,国外月亮比国内圆,什么东西带点洋气,价值自然不一样。在学校、学术方面,国人崇洋心态更为常见,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早在2012年就逼近40万人。这让人很疑惑:他们的文化自信去哪了?
文化源于生活,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条不同的文化长河,这两条河流虽有交汇点,但起源和走向都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确有很多可学之处。然而,人们不顾自身生活实际,丢掉民族文化特色去追逐所谓的西方文明,且不顾精华糟粕照单全收,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有东西效颦之嫌。
中华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璀璨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勤劳、善良、聪明的中国人在天文、地理、文学、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曾攀登世界之巅,为世界文明做过突出贡献。先祖们摸索出来的理论、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都成为了当代社会宝贵财富。
舍弃优秀的中华文明去追求所谓的西方文明,无疑是舍本求末之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不少人都因为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闹过笑话,鲁迅先生作品《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其中典型。
作为“苗正根红”的炎黄子孙,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自信。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伟大号令,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宏大工程。创办世界一流高校、办“第一个北大”,就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其中一环,它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我们一直致力于追逐美好生活,岂能忽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舒展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画卷中,我们当然要以传承宝贵中华文化为己任,以弘扬伟大中华文化特色为荣耀。中华文化得以续其脉、张其气,不仅让我们这一代人处处受惠,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特约评论员 凌保康)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