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时评 >> 正文
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互联网+”如何发力 ——宁夏政协委员集思广益献良策
2019-12-24 09:55:42 来源:宁夏日报

2018年,教育部批复宁夏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全区各界关注的热点。近日,自治区政协召开“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应用情况专题协商会。会上,多名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言献策。

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 推进教育创新

从一年多的实践情况来看,“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主要集中在自治区平台建设应用和在线课堂建设,导致一些地区没有通过信息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改革和教学新模式的建立,创新突破不足,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

自治区政协常委杨淑丽建议,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推进教育创新。自治区系统设计“互联网+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重点通过考核地市县区系统应用、创新和形成的教育经验成果等方面,提高各地区各学校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重点带动战略,根据不同地市县区情况分类推进,分情况给予必要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形成几个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亮点,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开展“互联网+教育”全员培训,加大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的培训、学习、进修力度,选配、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好自治区专家组、地市技术服务队伍和学校应用骨干三支队伍。针对示范区建设出台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对支付运维费用、更新换代设备、采购临时性耗材等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和流程,防止只建不维、建完不管等问题发生。

“互联网+教育”重在内容而非形式

自治区政协委员晋晓勇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区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所有学校配备了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目前,百兆以上网络带宽接入率已达65%,数字校园覆盖率提升到50%,为发展“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宁夏仍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形态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忽视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耦合作用。教育云平台“资源”模块中数据量虽然很大,但部分资源浏览和下载量并不多;“应用”模块中的“云校家”App,使用范围广,并设计有微辅导、导学检测、课堂记录、百校社区等多个功能模块,但很多模块由于缺少数据支撑,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一些师生、家长只把它作为每天打卡、上传作业的载体。

建议教师和教学研究者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隐藏其中的丰富价值,使其对改进教学决策实践、发展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方面发力。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师生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预测和精准评估,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合理优化课堂结构,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或服务,真正发挥好资源平台的网络汇聚和智慧聚变作用。

示范校应对教育投入绩效评估负起责任

自治区政协委员遇旻表示,信息技术是辅助教育教学的技术与工具。理性、科学,打造一支具备高超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师团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人力资源保证。

以银川市实验小学为例,她表示,学校积极投身到“互联网+教育”的探究和实践中,积极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学校把“互联网+”与“厉害了,我的师”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从顶层设计支撑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找准短板,增强应对挑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明确推进“互联网+教育”。本质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方法推进其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对教育的变革,创造教育新业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

遇旻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互联网+”等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议示范校应对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估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探索、总结、推广利用“互联网+”在推进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提升、师生教学成长上好的做法或成果。建议政府加强对“互联网+”设备设施投入、使用或利用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发现、总结、提炼相关经验。此外,政府投入上要充分考虑优质均衡,避免集中投资带来硬件上新的不平衡。

“互联网+教育”建设要涵盖学校方方面面

自治区政协委员罗咏梅建议,把“互联网+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家校联系、资源共享等方面,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学习和宣传,提高认识,开阔思路,使“互联网+教育”建设全面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切实推动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校长的理念和认识在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中至关重要,建议继续加大培训、实地观摩力度,特别是加强山区农村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培训,切实提高校长和老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步伐,缩小城乡之间、山川之间学校的差距。“1+3+N”模式的有效性有待评估,建议进行“1+3+N”的实效性评估,哪些方面可以托、哪些方面不需要托,课堂同步教学托几个班、多少人合适,都要进行研究和论证。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要量力而行,建议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和人员信息化素养情况,能配什么配什么,需要什么配什么,重要的是要用起来,做到能用、会用、好用,切勿造成浪费。“互联网+教育”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健康问题,建议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采购和使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用眼健康问题。要把好采购入门质量关,同时,在使用上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设备的时间。

创新管理 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治理都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琦认为,随着“互联网+教育”体量不断增大,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必然提高。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涉及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数据的处理分析管理与运用及设备的运行维护等环节,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信息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包括高校在内各单位的信息化管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议借助大数据技术平台进行现代化管理创新,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明晰的管理模式,在专业管理人员培养、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等技术手段上下功夫。加大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条件,唯有具备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通过对运用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用,方能有效提升学校或区域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记者 高 菲)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