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用“链子”串起脱贫路子——山阳县把贫困群众系在产业链上
2019-07-17 11:51:59 来源:当代陕西-陕西网

核心提示: 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资金、没技术,普遍的愿望是“早养鸡、晚拾蛋”。支部领路、企业带动、能人挑头是山阳县产业扶贫的招数。

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资金、没技术,普遍的愿望是“早养鸡、晚拾蛋”。支部领路、企业带动、能人挑头是山阳县产业扶贫的实招

山阳县络亿百药园

“几次出门打工,人家嫌咱年龄太大,不给活做,还倒贴了路费。现在,瞅着养牛能挣钱,但没钱买小牛。”

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武王沟组“互讲互评”会上,贫困户王怀文把自己的想法“随便说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刚一散会,参加会议的镇党委书记杨建峰就拨通了左自意的手机。左自意是陕西意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养殖场在牛耳川社区,一年出栏5000多头肉牛。

没过多长时间,意发公司的10头小牛进了王怀文的家,并创出“托养”这种饲养模式。当了“牛保姆”的王怀文很忙,也赚到了钱,10头牛给他带来31600元的净利润。

在牛耳川社区,像王怀文这样赚了钱的有20户,“托养”了290头牛。

2018年年关,一场非洲猪瘟席卷全国,山阳县市场上生猪毛重降到了5.5元/市斤。

城关街道办官坊村贫困户余小军饲养的20头肥猪到了出栏的时间,猪价低不说,还没人收。栏里的猪整天要食吃,眼看成了“赔钱货”。

“互讲互评”会上,余小军“倒苦水”的同时,参会的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巩学庆的“求助”短信发到了辖区内肉制品企业负责人处。

会还没结束,收猪的车辆到了余小军的养猪场,毛重一市斤卖到了7元的高价。

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资金、没技术,普遍的愿望是“早养鸡、晚拾蛋”。支部领路、企业带动、能人挑头是山阳县产业扶贫的招数。

把贫困群众带动起来

一公斤粗品胆素钠3.8万元,提纯后变成40万元每公斤。这么贵重的心脑血管药品原料来自哪里?猪小肠。

山阳县城关街道办58岁的贫困户李来田已经“摘”了3年半猪小肠,他清楚知道,每1000根猪小肠的内膜可以加工成一公斤粗品胆素钠。他更清楚,自己每月4000元的工资,不算是高薪,有的工人一月能挣6000元。

让“下水”卖出黄金价格的是山阳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大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前端的养殖户,中端的务工人员可以“雨露均沾”。

山阳县启动“三带三创”“百企联百村带万户”等精准扶贫模式后,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出了不少力。

恒瑞与30个贫困村签订了生猪毛重每市斤7元的收购保护价,带动了1200户贫困和非贫困户从事生猪养殖。

去年秋冬,非洲猪瘟来袭。成品肉卖不动,生猪毛重已破5.5元,按合同收购肯定要赔钱。

“听说有的散户担心赔钱,已经打算出售能繁母猪,准备转行。我让公司的三辆收猪车,挨村入户去收购出栏的肉猪,价格按之前约定执行。”山阳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保存说。

4个多月时间里,恒瑞“倒挂价”收购了15672头生猪。这期间,城关街道办葛条村贫困户张军智卖了17头猪,发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赞叹。

恒瑞值得称赞的不仅于此。

在法官镇等10个移民搬迁小区里,建起“肠衣护套加工厂”,安置500多人就近就业。企业吸收高坝镇黄土凸村100户贫困户户均5万元产业贷款入股企业,每年给贫困户分红4000元。捐资助学11名贫困大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企业享受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在鲁保存眼里,这一切都是“该做的”。201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

法官镇法官庙村开展“互讲互评”

曾在村上当过6年会计的左自意,在外修了24年水电站,带着千万资金,打算回村创业。

水电站被业内称为“现金奶牛”,老左回到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准备饲养肉牛,贫困的村民称他为“牛人”。顶上“牛人”的高帽,左自意干事也不含糊。

长期雇佣的42人,除了清一色贫困户,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老弱残。竹园组59岁的贫困户闫良眼患白内障,到处务工没人要。爱人患精神疾病,儿子智力低下,岳父偏瘫,数来数去,他是家中的顶梁柱。

“老板一个月给我发270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特别是一年发的两套工作服,我吃席的时候才舍得穿。”闫良说,一年3万多元的收入,支撑起了他的家。

左自意的陕西意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周边20个村1500户村民签订了5000亩青储饲料收购订单。

卖青储,夏天的小麦不用等到完全成熟,可以早收20天,秋天的玉米不用等到干粒,也可以提前20天,一季庄稼变成了两季。村民一亩地的纯收入达2500元,是之前收益的5倍。

为了鼓励贫困户在核桃、板栗林下套种苜蓿,对外收购鲜苜蓿2毛一斤,本镇的贫困户3毛一斤。

周边不少农户从事榨油行业,大量的核桃、芝麻、油菜籽废渣没法利用,左自意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聘请了5名教授,搞有机肥加工。2018年,8000吨有机肥出厂,给自己带来不菲效益的同时,也让农户们的废渣卖出了400万元。

牛粪堆积多了,变成环保问题。牛耳川移民安置点326户搬迁群众,上楼了,做饭的柴火成了问题。

把这两个问题打包解决的是户家塬镇党委书记杨建峰。意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负责建沼池,政府负责修管道,沼气价每立方2元钱,比市面上的3.8元便宜近一半。

2019年9月,牛耳川移民安置点就能用上清洁能源。

把组织功能发挥出来

“让有劳动力的村民就近就业,让弱劳动力的村民有事干,让无劳动力的村民有收入保障。”板岩镇曹家寺村党支部书记姚自国说,党组织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幸福上。

曹家寺村干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7年秋,村里将120亩闲置的集体土地整理后,引进山阳天竺绿化苗圃有限公司搞花卉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2万元的租金。村集体以道路和基础设施入股企业,每年分红10万元。村里还将3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企业,每年分红2.4万元。

集体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村民的腰包也在鼓。天竺绿化苗圃有限公司吸收近70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务长、短期工,仅2018年,就发放劳务工资40多万元。

“村集体有钱后,想着为村里50多位‘老、妇、残’弱劳动力寻个事干,增加她们的收入。”来自县财政局的曹家寺村第一书记储德忠说。

2018年5月,在对旧“村部”粉刷整修后,引进洛南县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用随处可见的稻草编织婴儿摇篮、草垫、草鞋等。

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编织间里,64岁的汪茂凤编得格外认真,她目前还是新手,一个月能挣六、七百元。对她来说,已经不少了。

曹家寺村从县上争取来160万元,建成0.2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收入16万元中,12万元用于偿还建设资金贷款,剩下的4万元分给村里28户无劳动能力者。

曹家寺村是板岩镇的一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周边5个村的342户村民陆续入住。去年的一场“互讲互评”会上,从山里搬下来的村民提出,住进楼房后受房屋空间限制,办理红白事很不方便。

群众有所需,支部有所应。村里将一处闲置的集体房屋进行改造,成立了喜事会。不到一年时间里,村民已过了近50场事。

2019年春节过后,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办的隆孝英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西安租赁的裁缝铺转租出去,留在家乡打工。

让隆孝英留下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上初中了,需要家长陪伴。另一辅助因素是,家门口开了工厂,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2018年6月,十里铺街道办利用高一社区集中安置点一楼的空闲门面房,招来商洛思友实业有限公司,做服装加工,为的是解决搬迁来的354户贫困户就业。

“第一次报名来了600多人,干了一阵子,只剩20多人,主要是缝纫技术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公司副总张学敬说,他们出台了新政:新工人头3个月,公司每人每月白发1000元,然后按件计酬。目前,吸引80多人长期务工。

漫川关镇万福茶叶基地

漫川关镇万福村和湖北交界,全村有5000亩茶园,茶产业是村民收入的支柱。

多年前,5位村民筹资建成茶场,收购、炒制村里的茶叶。生意独一份,采收季节就会出现压价现象。

2018年,万福村筹资100万元,建起了村集体茶场,在与私人茶场良性竞争的同时,也互为备份,确保一家设备出了问题,不会焐坏村民的鲜茶叶。

就这一招,茶农成了最大受益者。2018年一斤球茶鲜叶卖到35元的“天价”,之前的十几年里,每斤从未超过10元。

“没有党组织的引导和帮扶,村民在产业发展中会走不少弯路,在产品销售中会出现‘踩踏’现象,难免挫伤村民的积极性。”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万福村党支部书记仰宗青说。

把青年人才吸引回来

1986年出生的陈兴涛,本科就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底,放弃西安一所大学任教的工作,回到出生地山阳县户家塬镇关上村,做起了原生态木耳的研发与种植。

他有14人的研发团队,其中两人是博士。从深山老林中仔细寻找并提取回野生菌丝,培养出抗杂能力特别强的菌种,在大田里栽种。

“每次给村民发放工资时,自己最有成就感。”陈兴涛说,3年时间里,他和合伙人共投入500万元,为村民创造出100个稳定就业岗位。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关上村一直辐射到相邻的西沟村。2019年,他的企业带动全镇10个村的500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

户家塬镇西沟村地栽木耳基地

回乡创业有成功喜悦,也有一生的痛。2017年7月25日,正在西安联系业务的他,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出事了,让他赶紧往家走。

当天,为了给他腾挪种植场地,56岁的父亲拆除自家的猪圈时,被一根木头砸中头部,当场去世。每每提及此事,让他心疼不已。

“大学里不缺我这样一个计算机老师,但农村真的缺少能静下心来搞产业的年轻人。”陈兴涛说,每当想起自己上小学时,一天吃三顿玉米糊糊,学习时因电压不足,灯泡就是个“红星星”,很感慨。现在自己有能力改变一些村民的生活,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

高坝镇高山反季香菇基地

高坝店镇君子涧村高山反季节香菇喜获丰收

十里铺街道王庄村28岁的张治飞,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个有心人、有“情”人。

中学毕业后,在外打了2年工,勉强维持住自己的生活。2010年,张治飞独自到河南西峡的一个菌种厂边打工、边学技术。3年后,回到自己家乡创业。

王庄村海拔1000米,夏天凉爽湿润,特别适合夏菇生长,而夏菇的价格远远高于冬菇,最高批发价接近10元。

1万袋、2万袋、3万袋,张治飞的“雪球”越滚越大,他身后“随行”的村民越来越多。

正当事业有所起色时,一直全力支持他的哥哥突发车祸去世,嫂子离家出走,留下一个不到两个月的小侄子。还没成家的张治飞,分饰起了“父亲”的角色。

“治飞人灵光、心肠好,我们的日子全指靠他呢。”69岁的张朝忠和老伴长期在张治飞的养殖基地打工,一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加上两亩土地一年流转费1700多元,生活过得很体面。

更加“体面”的是村集体。村上将长期闲置的集体资产折价160万元,入股张治飞的企业,每年能带来8.5万元的分红,其中3.1万元分红村里的贫困户。

2018年,张治飞建成年30万袋养殖规模的食用菌基地,带动周边的磨沟里、花古墓和祁家坪村发展成十里食用菌产业带。

眼下,张治飞的20万袋夏菇第一茬已采摘上市,除过村民40万元工资,预计今年有80万元纯收入。

张治飞恋爱了,张朝忠脱贫了。

(编辑 谢琬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