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四川省旅游投资白皮书》发布 乡村旅游稳居投资金额与数量榜首
2018-09-02 18:22: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白皮书

8月3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在成都开幕。会上,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了《四川省旅游投资白皮书(2018)》,对2017年四川省旅游投资主体、模式业态及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旅游投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四川2017年实现投资总额1377.6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梦表示,从空间格局看,四川旅游投资呈现“主干引领,多支竞相发展”:一方面,成都市完成旅游投资210亿元,远高于其他地市州,占全省旅游投资总额达15.26%;另一方面,环成都经济圈、川东北经济区对四川省旅游投资规模支撑作用凸显,川东北经济区乡村旅游、景区与基础设施投资活跃,与环成都经济圈的投资规模差距不断缩小,已成并驾齐驱态势。

《白皮书》指出,四川省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旅游投资持续活跃,旅游接待能力全面提高,在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开辟了广阔天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投资提供重要机遇,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旅游投资指明了方向,四川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据悉,旅游投资总体稳中有进。2017年,随着涉旅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升级的强力驱动,四川省旅游投资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格局。全年实现投资总额1377.6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7.2%,占四川省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6.3%,在全国同年度旅游投资中占比达8.9%,旅游产业投资地位更为稳固,对四川经济增长继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白皮书》指出,总体来说,2017年四川旅游投资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迈开了结构优化的步伐,大资本加快向响应人民旅游新需求的产品和业态集聚。除传统投资模式外,创新型投资方式也不断涌现,政府、国企、民企等多主体合作投资持续增加,旅游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

乡村旅游稳居投资金额与数量榜首

张梦表示,目前乡村旅游稳居投资金额与数量榜首。乡村旅游吸引各类资本,成为吸金最多且数量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2017年,在四川省旅游、农业、林业、文化、建设等多部门的联合推动下,乡村旅游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项目数量达到304个,投资金额达到231.1亿元,在各类型项目投资数量与金额排行榜中均位列第一。

《白皮书》显示,从投资内容看,各市州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异化乡村旅游投资发展策略。尤其是,挖掘乡土文化,引导文化创意,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区、文化基地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产品类型和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也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养老、养生体育、文化等多功能一体化转变。龙泉驿区“桃花故里”、蒲江县明月村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此外,乡村旅游投资促进乡村振兴、助推精准扶贫效果明显。2017年,带动50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占全省3769个退出贫困村的13.5%;带动17.3万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其中12.6万人实现脱贫,占全部108.5万脱贫人口的11.6%,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93元。

旅游投资向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延伸

《白皮书》指出,现代产业生态理论研究表明,通过产业链自身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非生产性服务配套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多维网络体系,即产业生态圈,这是产业赢得竞争力的关键。区别于早期旅游市场遍地开花的散点式投资模式,未来资本将更多投资到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综合性项目开发,以及围绕核心资源要素提升项目、目的地综合配套项目上,通过资源整合、综合实力提升赢得市场竞争力。

一是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开发项目将成为政企携手共进投资的新蓝海。截至2017年,住建部公布了403个特色小镇试点,特色小镇表现在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十生活+生态”,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其后在浙江、四川等18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合体建试点工作。可见,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均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开发内容集本地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社区发展及各项配套等为一体,项目本身就构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如入驻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的多利农庄,围绕建设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打造万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乡村居民、农业资源、文化特色与游客体验相结合。

二是旅游投资由单一要素开发向多要素统筹发展转变。消费新时代,消费者行为一个重要变化是消费在“链”上,消费品之间都“联”在一起,呈现消费“生态化”。也就是说,聚集游、住、行、食、娱、购“一场”式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趋势。此外,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要求旅游核心资源投资开始向项目周边配套、临近区域延伸,向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消费空间全面拓展,向全方位服务、全产业生态转变,力图以资源整合赢得整体竞争优势。

建议制定“正面清单”、“负面清单”

对旅游投资下一步发展,《白皮书》也提出了建议,首先是要明确旅游投资高质量发展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投资导向,乃题中应有之义。

《白皮书》指出,要制定“正面清单”,明确旅游投资的正向引导。结合四川省旅游基础、资源禀赋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鼓励投资具有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旅游业态,明确旅游鼓励类投资的具体类别和扶持条件,制定土地资源供给、资金支持、公共设施配套等专项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要素供给效能。同时,鼓励各部门用好、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功能性项目的投资力度。

此外,还需要制定“负面清单”,明确旅游投资的负面约束。项目准入是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源头和关键,必须从项目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抓住入驻项目最核心、最关键的约束条件,只要有一项条件不达标就禁止或限制该旅游项目准入。一是考虑旅游投资项目的产业定位,对非旅游类或旅游占比极低的项目进行约束。二是综合考虑项目资源偏好,对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的项目,需要对其经济强度、建筑标准等进行约束,未达到相应条件的项目,直接列入禁止或限制类;对环境依赖型的项目,对其环境标准进行约束,对不满足相应条件的项目,应将其直接列入禁止类。三是综合考虑项目存在风险,针对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建设风险、管理风险、运营风险等进行评估,不满足相应标准的列入禁止类。

(责任编辑 石逸龙)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