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2018-11-21 15:38:41 来源:光明日报

乌审旗乌兰牧骑为牧民演出节目《蓝天白云、绿草地,是我们的舞台》。

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舞蹈《碗·筷》,获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

乌审旗乌兰牧骑演出期间与牧民交流。

编者按

他们的名字叫“乌兰牧骑”,在蒙古语里,意为“红色的嫩芽”,是一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流动文化工作队。曾经,他们是贫穷年代的精神慰藉;今天,他们是幸福生活的奔放歌者,紧踏时代的鼓点,策马奔腾于内蒙古高原。

他们,被誉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半个多世纪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他们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春风几度,马蹄更疾。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后,鄂尔多斯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汲取滋养,初心不改,担当使命,鼓气发力,又一次整装出发。

抚今追昔,坚定初心。1959年3月,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建立了乌兰牧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建立乌兰牧骑后,鄂尔多斯跟进建立的第一支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一经勃发,犹如草原的小草连根连片起来。历史在前进,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各支乌兰牧骑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恪守“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使命担当,坚持六个“不分”:即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优劣见缝插针;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不分时间早晚接送观众,为农牧民带去丰富多彩的节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一年来,鄂尔多斯乌兰牧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扬鞭策马,飞驰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接地气: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初冬的鄂尔多斯已是朔风萧瑟,苍苍大草原、滔滔黄河水,见证着一个个移动的“精神地标”——

晚上7点,整个乡野已陷入暗夜的阒寂。地处沙漠腹地的恩格贝镇,文化室里灯火通明,歌声不断,舞步婆娑。“这里动作要再柔和一点,这个调子需要稍微调低一点,这个词儿能不能再接地气一点儿……”来自达拉特旗乌兰牧骑的专业演员正在悉心辅导农牧民文艺爱好者。手把手指点、心贴心交流,驱散了冬夜的寒气,为乡村的文化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

从今年9月3日起,达拉特旗乌兰牧骑选派20多名优秀队员组成2018年秋季首批驻村蹲点辅导小分队,赴5个苏木乡镇,对24个村的26支农牧民文艺队进行为期两周的文艺辅导。任务一下达,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往自己负责的苏木乡镇文化站报到。群众太需要这样的面对面指导了,闻讯后纷纷带着自己的节目赶来受教。为了多辅导几个文艺节目,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晚上放弃了休息时间,组织农牧民进行排练。有几名队员的孩子小,没人看管,他们就带上孩子一起奔赴辅导现场。

在白泥井镇文化活动广场,怀有身孕的声乐演员段岩一丝不苟地为文化队的大爷大妈们辅导,她说:“农牧民这么认真排练,说明他们真的喜欢。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离不开人民。我们的累只是一时的,只要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累也值得。”

鄂托克前旗与宁夏、陕西交界,旗乌兰牧骑经常在周边地区演出。今年乌兰牧骑强化互联网思维,开通了微课堂。2018年11月5日下午,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马头琴、三弦、四胡、笛子等教学微视频。在发布后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浏览用户达到2400多人次,单节课程浏览量达到900多人次,“热度”持续飙升。

这是鄂托克前旗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作息时间不统一等情况推出的创新之举,以“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乌兰牧骑人才、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为农牧民群众开展文化辅导惠民服务活动,让广大农牧民不出家门、不交学费就能学到民乐知识。

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能看到乌兰牧骑队伍的身影,他们入学校、进厂区,行乡野、走城区,钻蒙古包、上互联网,时而为农牧民载歌载舞,时而耐心辅导文艺演出,一举手,一投足,都包含着服务百姓的心意;一发声,一亮相,都是鄂尔多斯高原的亮丽风景。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乌兰牧骑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活动150多次,辅导业余文艺队200多个,辅导时间超过160天;积极辅导广大农牧民参加全市、全区农牧民文艺汇演,精心编排的情景歌舞节目《美好家园》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文艺展演一等奖。

鄂尔多斯乌兰牧骑充分发挥辅导服务职能,成立辅导工作队、志愿服务工作队,深入基层文化站、文化室等,积极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骨干、业余文艺团体等提供文艺辅导服务,传承发展民族优秀艺术。同时,各支乌兰牧骑灵活运用播放宣传片、放映电影、设置宣传板等方式,传递党的声音,传达党的关怀。

在乌兰牧骑的带动下,鄂尔多斯市1000多个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业余文艺团体,依托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类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围绕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经常性、常态化地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引导群众通过参与文艺活动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日益增强。

“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一路前行。”当乌兰牧骑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鄂尔多斯高原迎风飘扬,百姓们高兴地说:“我们的乌兰牧骑又回来了。”

攒心气:

抒人民情怀、演人民生活、聚人民力量

回望高原厚土绵延数千载的历史长河,隔着前尘,隔着喧嚣,跃然眼前的是乌兰牧骑坚守的“文化根柢”——

1支乌兰牧骑、2组小分队、4个旗区、7场演出、36个小时、49个人、1700多公里……这是来自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的某一个行进片段。

2018年11月10日至11日,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利用双休日深入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等四个旗区,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在乌兰镇都斯图社区演出完,便马不停蹄来到寿康养老院为老人们演出,每一个节目都是专门为老人们编排的,声声入耳,步步传神,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老人们阵阵掌声,为老人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演出结束后,队员们在副队长乌力吉带领下,到因腿脚不方便,未能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老人们的床边,为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补充演出。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唱出了乌兰牧骑队员对农牧民群众的一片深情。曲毕,养老院的护工紧紧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老人们虽然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已经用动作表达了他们的感激,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能够过来看望他们。”

一张张照片、一声声喝彩、一阵阵掌声,都成为乌兰牧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活注脚。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是新时代鄂尔多斯乌兰牧骑的新作为,是文艺入乡入户,传递党的政策的“新声音”。

2018年11月,鄂尔多斯在全市范围通过“乌兰牧骑+”的方式,联合科技、卫生、民政、农牧、扶贫、司法等各部门,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深入苏木乡镇、嘎查村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政策宣讲、医疗服务、科技服务等活动,助力精准脱贫,让农牧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乌兰牧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推动各行各业大力践行乌兰牧骑精神,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组建了乌兰牧骑联盟,吸纳了包括乌兰牧骑在内的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大中专院校及其艺术团体、演出机构、剧院、企业演艺团体、民间艺术组织,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壮大服务力量,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市专业乌兰牧骑达到9支,推动成立了8支“法制乌兰牧骑”、27支“小小乌兰牧骑”。

2018年9月16日,鄂尔多斯市为九个旗区共27支“小小乌兰牧骑”举行授旗仪式。几百名小队员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就近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地区学校间结对共建和文艺交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是鄂尔多斯乌兰牧骑撒下的又一把“红色嫩芽”。

春风化雨,气象喜人。抒人民情怀、演人民生活、聚人民力量,是鄂尔多斯乌兰牧骑不变的使命。一年多来,全市乌兰牧骑以“千场惠民演出、百场调演展演”“乌兰牧骑助推扶贫攻坚进村巡演”等文化惠民演出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农村牧区演出1000余场次,服务农牧民达100多万人次;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主题,全市乌兰牧骑新创剧目10台,歌曲、舞蹈、器乐、小戏小品等作品150多件。源源不断地将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有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才是真正的‘玛奈(蒙语,意为“我们的”)乌兰牧骑’,节目演的都是我们能看懂能听懂的事儿,看了以后确实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乌审旗牧民巴图说。

聚人气:

铸文艺精品、展文明形象、谱文化诗章

穿越过苍天厚土,绽放于世界舞台,鄂尔多斯在文化的书页深深钤刻上文化自信的“红色标识”——

2017年11月,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登上“2017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的舞台,“‘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成功亮相世界,来自世界各地演出行业的专家级观众陶醉其中;2018年1月,乌审旗乌兰牧骑赴德国柏林参加“中国文化中心2018年欢乐春节”德国华人主题春晚《美丽草原我的家》大型活动;2018年,泰国“欢乐春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开幕式上,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通过优美的舞蹈和悦耳的歌声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2018年中秋佳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队员走出国门,在斐济共和国首都苏瓦市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出……

讲述中国故事,传唱中国声音,乌兰牧骑把“鄂尔多斯文化”这张名片带到世界各地,搬上世界舞台。

在无数场的巡回演出中,鄂尔多斯乌兰牧骑把文化火种不断播向农村牧区。每支乌兰牧骑每年都能创作出几十个声乐、器乐、舞蹈作品,推出了《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草原风情画。经过各个乌兰牧骑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使“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古如歌”等广为人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乌兰牧骑再接再厉,努力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用向上向善的艺术作品愉悦观众、激励观众、鼓舞观众,凝聚人心,形成推动一座城市更加出彩的强大力量。

一大批文艺精品成为文化瑰宝,走出草原走到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乌兰牧骑进行了数万场演出,也受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观众的赞赏。鄂尔多斯市直属乌兰牧骑群舞《黑缎子坎肩》、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独舞《父亲的靴子》等12部作品入选第五届中国蒙古舞大赛,荣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最佳作曲奖等22项大奖,获奖质量和数量居内蒙古首位。准格尔旗乌兰牧骑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入选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全国仅有6部音乐剧入选。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红色音乐剧《石榴红了》荣获第十五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表演金奖。乌审旗乌兰牧骑民族歌舞晚会《乌审情韵》入选参加了“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鄂尔多斯市9支专业乌兰牧骑先后有6部作品入选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新创小戏小品展演、17件作品入选参加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决赛,入围和获奖数量居全区首位。儿童剧《和谐四瑞》、蒙古剧《阿拉腾鸿达嘎》在蒙古国“格根木扎”国际戏剧节上荣获17项大奖。

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水乳交融,渐入佳境。鄂尔多斯乌兰牧骑在一次次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实践中,更深刻地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重要回信精神。

“通过发挥我们的特长,既优化了农牧民文艺演出的内容,提升了演出水平。又让我们扎根生活沃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通过蹲点采风、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取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灵感,从而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达拉特旗乌兰牧骑队长淡树林说。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当“红色文艺轻骑兵”策马扬鞭再奋进,每一个足迹都蕴藏着一种荣光。鄂尔多斯市有7支乌兰牧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乌审旗乌兰牧骑被自治区授予“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十佳乌兰牧骑”称号。杭锦旗乌兰牧骑获评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次整装出征的鄂尔多斯“红色文艺轻骑兵”,都决心做弘扬民族文化的先锋劲旅,用行动践行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传承和发扬乌兰牧骑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