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浚稷山》荣获渭南市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
2018-12-05 12:00:53 来源:新西部网

渭南市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据悉,自2018年3月评选工作启动以来,评选委员会依据《渭南市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评选活动方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半年多的认真审读,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五部作品,即杭盖的长篇小说《浚稷山》、李佳璐的中篇小说《陈阿盲》、党宪宗的诗歌《血祭九一八》、张亚凌的散文《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以及王旺山的报告文学《长庆书》。

杭盖获奖作品《浚稽山》

《浚稷山》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中国古代汉武帝时期骑都尉李陵和汉使苏武的历史事件为经,以草原帝国的地理风俗环境为纬,网罗历史残片,将那些斑斓孤立的人物各安其位,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伴随着历史中匈奴民族的没落和大汉的日益强盛,一个或许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真实的汉匈纵横捭阖史,穿过重重帷幔,走向了读者面前。用著名文学评论家仵埂的话说:“杭盖借用一双双魂魄的眼睛,重新看取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故事,过去作为抽象的简单的敌人概念而存在的匈奴,重新获得了人的意趣。过去正统历史教育中形成的蛮夷概念,具有了人性的亮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贾平凹研究中心主任韩鲁华对《浚稽山》曾做过细致的研读,他说,《浚稽山》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这是一部以研究历史的眼光书写汉代苏武与李陵二位汉人困在北漠匈奴的生活,写出了原始血性中的人性,使人体现到了血性的冲击与人性的温暖;也写出了不同民族即汉人与匈奴人的文化性格与生活习俗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是一部表现历史悲剧的悲剧作品。留给人们更多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悲剧中所蕴含的历史与人性内涵的反思与评价。

在韩鲁华教授看来,《浚稽山》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值得关注和肯定:第一,强烈的历史理性思考。这部作品对于历史人物苏武与李陵的叙写,期间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判断思考。整体上看,还是认同历史评判,苏武——忠贞英雄,李陵——背叛汉庭。问题不仅仅在于此,而在于这两个人物历史评判更进一步的历史原因的揭示与叙写。这里既注重还原历史情境的呈现,同时其间又浸透着现代人的思想精神与情感体味。于历史呈现与现代思考中,剖析这两个历史人物生命困境与历史悲剧的社会与文化性格的原因,而不是生冷硬的道德评判。

第二,在对比的叙事设置中写出人物的血性与人性。苏武与李陵是本作品的两个主要人物,也是放在一起进行对照着叙写的。苏武的最终坚守,宁死不屈;李陵的始守终弃,面对现实的屈服与屈服中的坚守。李陵与挛鞮拓跋-坚昆居次,苏武与挛鞮昭云即长安居次。美人爱英雄,写出了美人的性格,坚昆居次的思路缜密,她的城府与处事的得当等,长安居次的一腔热情与刚烈等。苏武的坚守与为了坚守中的变通——与长安居次的成婚及与其的情感,李陵的屈服与屈服后的坚守,写出了他的更具人性、人性的意味。这是一个更富有生命情感血肉的艺术形象。

第三,叙事的多种视角及其整合。小说每个章节以人物为名,其实是现示叙写的基本内容,也是从不同人物角度对于事情的叙说,这中间难免会有叙事上的重合问题,也可以说多个人物在叙说故事。但从实际情况看,叙述的内容常常溢出了叙事人物。这不同的叙事视觉组合成整体叙事结构。这些叙事上的探索应给予肯定。

第四,大背景与日常生活叙写。《浚稽山》叙写的是一个大的历史时代下的故事。不论苏武或李陵落难于匈奴,都是在从汉武时代到此后几代汉皇的大的历史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汉匈战争,也就没有苏武与李陵这样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发生。汉匈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也是其真实的历史情境的规定性。这一历史叙事,一般可以说是更易选择一种宏大历史叙事方式。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民族矛盾冲突中,于战争的火与血中来完成叙事,完成人物的塑造。《浚稽山》具有着宏大历史叙事的某种构架特征,但是,它更多集中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与日常生活的叙写,以此来更为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于此,实现的是人及其人的日常生活,人本身的生命情感。

作家杭盖(摄影/王顺利)

酷爱读书的杭盖其实是一名理工男,在大学读的是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某大型国有企业,因业务关系经常到西北各省区出差,有机会深入细致和近距离地了解西部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与风俗习惯。在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杭盖结识了不少当地的少数民族朋友,其中不乏研究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专家和学者。由于对北方民族历史情有独钟,他开始系统地研究蒙古族、卫拉特蒙古族,以及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的历史与文化。

不过,对杭盖来说,自觉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和“文化认同”的高度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浚稽山》,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在他看来,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他自觉坚持的创作理念。他认为,这三个认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问题,已经不属于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文化议题。他说,“华夷共祖”是历史结论,是不能轻率质疑的。今人能做的就是寻找证据,来支持分子人类学以及历史得出的结论。《浚稽山》的出笼,实际上就是借用文学作品,来肯定“华夷共祖”这一历史事实。有西方背景的分裂势力渲泄、高喊什么藏独、疆独、台独,显然是经不起科学检验和反驳的。

杭盖本名惠新源,陕西富平人。他解释说,他的笔名“杭盖”源自蒙古语,意为山林,指有蓝天、白云、草原、河流、森林的地方,也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世界”或“天下”。后来,当他知道有个著名的乐队也叫杭盖,便在杭盖前边加了两个字“孟克”。孟克也为蒙古语,意为永恒。这样的笔名,寄托的依然是作家杭盖对北方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的痴迷和向往。

杭盖坦言,他不是体制内的专业作家,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职业作家。写作对他来说只是副业,或者说第二职业。在原单位工作期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搞自己的写作。倒是离开原工作岗位以后,才迎来了属于自己写作的春天。

和多数陕西作家不同,杭盖独辟蹊径,将自己创作的方向锁定为大西部概念下的历史题材,并很快就进入了写作状态。他给自己订下一个宏大的创作计划,要在数年之内完成《北海雪》《秦岭雪》《天山雪》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以及《滚动的呼麦》《伏羲盛宴》《血染云山》等中短篇小说的写作。

正如著名学者、书法家吴振锋所言,杭盖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情结的作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独特的叙事风格中,也体现在他笔下令人陶醉的壮美风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以及一个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浪漫传奇之中。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