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写在《潮起潮落》有声书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架之时(续)
2024-01-26 18:45:53 来源:新西部网 作者:李红

我花费十年时间创作的三卷本一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潮起潮落》有声书,元月2日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架后,有了不俗的表现,我“担心丢人”的心刚刚放下,我的高中同学、富平籍作家、《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印功,就向我“发难”说:李红,你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弱女子,连四季农活都分不清楚,咋能写出来在有声书市场引起这么大反响的《潮起潮落》?问得我一时无语!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李印功的话又来了:我建议你把你为什么要写《潮起潮落》、又凭什么竟然写出了《潮起潮落》的前后经过、左右思考,给喜欢《潮起潮落》的文友们“交代”一下吧!

我仔细一想,李印功给我出的这个题有点为难我,但也提醒了我。关于《潮起潮落》,我的确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写作《潮起潮落》大概用了十年时间,但想写《潮起潮落》却远不止十年。记得那时候我还上着班,孩子也正上着学,动笔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大场子,拉开就不可能放下。但没动笔不等于不思考,不等于放下不管。那些年,脑子里全是《潮起潮落》。就前几天我们一个同事还说:“我现在才知道那些年你老问我农村的事,老年间的事,原来你是在写《潮起潮落》啊。”

我问过的老师、熟人何止一个?有时候只要了解到哪个人是哪个阶段哪个事件的经历者,我就算不认识,也要想办法找他攀谈。熟人还好说,要是生人我就托人领着我,提着礼物去找人家。

当然,故事是别人讲给我的,但思考和感受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我思考的主线就是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一员,就如同沧海之一粟,甚至连一粟都够不上。所以人在时代大潮面前,其实是很无奈很无助,所谓生不逢时,生逢其时都不是人能说了算的。

《潮起潮落》以赵家兄弟及子女两代人的命运起伏为主线,通过虚虚实实将近400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要演绎时代大潮对个人命运的撞击、左右和影响;揭示出在汹涌的大潮面前人的无奈、迷茫,以及人性脆弱、人格失缺的严峻现实。

但我坚信:再渺小的生命都是有颜色的,人把握不了社会,但人可以掌控自己灵魂的颜色。

无数渺小而富于质感的生命,映蓝了天,染绿了水。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孔子、屈原、岳飞,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做秦桧,让自己的恶秽把自己所在的那一段历史长河熏臭染黑。

《潮起潮落》还设置了一条暗线,这条线索以蓝方辛为代表,贯穿始终。目的在于揭示“男尊女卑”思想对中国人的残害和禁锢,揭示千年文化积淀对于人、人的悲欢离合、人性人格以及潮涌的形成产生的深层影响。

历史是一条长河,滔滔滚滚,延绵不息。在这滔滔江河中,时代大潮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主角,但仔细想想,真正操控潮涌方向、大小和清浊的还是千年的文化积淀。“男尊女卑”在中国沉淀了几千年,生长了几千年,它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长土壤,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就是在“男尊女卑”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仿佛一种遗传,就像一种血液,“男尊女卑”就是中国人身体的一部分,没有谁能摆脱它割舍它,即使叱咤风云辉煌光彩的蓝方辛也迈不过这个坎。为了要个男娃,蓝方辛一连生了五个女娃。原本优裕的生活变得艰辛,奋斗十年的事业最终被她放弃。蓝方辛是一个从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走出来的先进人物,对新生活对大幸福有着非同一般的渴望和追求,但她和赵白氏一样,都被装在自己脑子里的“男尊女卑”和装在别人脑子里的“男尊女卑”控制着,损害着。这是她的悲哀,是中国女人的悲哀,是中国社会的悲哀。

围绕这一思想,作品还塑造了妙妙妈和妙妙等形象,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表现了“男尊女卑”给中国人造成的伤害。蓝方辛的悲剧算不上惨烈,但却十分具有典型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的普遍性和强盛性。

关于文化积淀对人命运的影响作品中还有很多,它们共同诉说着千年积淀是一股比时代潮流更强韧更隐秘的力量。

潮起潮还要落,潮起时鱼龙混杂,潮落了鱼就是鱼,龙还是龙,关键是你到底是什么。人是海里的一滴,最终也要成为河床里的一粒,或沙粒,或尘泥,或巨礁,或水草。

潮落潮还会起,人清亮,海就清亮,人平和,海就平和。凡事皆有因果,善因结善果,恶因出恶果,好坏都由人承着。人海茫茫,波涛滚滚,人无暇顾及自己的颜色,但人的后代一定感受得到人的颜色。

小说定名为《潮起潮落》,深层的意义就是想要揭示河床和潮涌的关系,惊醒人们思考自己与涌潮和河床的关系。人的品质决定着河床的品质、涌潮的品质,时时反省生命的颜色,时时警惕人格的残破,让海因人而明亮,让潮因人而清越,人在海中游,一支轻篙一支歌,碧波绿水霞如飞,歌如潮,潮如歌 。

这才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交代,是我们给后人留下的最大财富。

作者简介:

李红,女,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潮起潮落》三卷本(第一、二卷已出版)。诗歌、散文、评论散见于《诗刊》《文化月刊》《文谈》《陕西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新西部》《华文月刊》《衮雪》等报刊,以及“中国作家网”、“中宏网”、“新西部网”、“陕西文谭网”等媒体平台。

责任编辑:石逸龙/《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