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青海:湖泊增加湿地全国第一
2014-08-05 16:50:04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青海:好制度守住好生态 湖泊增加湿地全国第一

三江源主要湖泊净增760平方公里 全省湿地逾800万公顷,跃居全国第一

黄河源头的青海玛多县是“千湖之县”,然而其草原一度出现沙化,一些湖泊萎缩乃至消失。经过灭鼠、禁牧等系统保护,如今站在鄂陵湖畔,鸟儿展翅,水天一色。从玛多到玉树,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弯弯的小河,野生动物在路边觅食。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之源”。为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青海在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推进制度建设。今年3月,青海发布实施《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落实主体功能制度探路。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等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域,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8%;禁止开发区域约占32%。6月25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印发《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规划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重要平台,先行先试,力争用5年多时间,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比较系统完备、可供复制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让草场难以承载,保护生态的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青海强化生态补偿制度,激发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8年多来,青海有5万多人实施生态移民。

青海先后推行11项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教育经费保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补偿等,让游牧民搬得出、定得住、能增收。在兴海县青根河村,过去以放牧为生的青公一家6人,得到政府补贴3万多元,在定居点盖起新房。现在全家仅一人放牧,其他人经营小卖部和小旅馆,家庭年收入5万多元,是定居前的4倍多。

保护生态环境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去年11月5日,兴业太阳能技术公司从青海省环境能源交易中心购买100吨碳减排指标。这是我国西部首单自愿减排碳交易项目。项目选择地处三江源的囊谦县毛庄乡、曲麻莱县多秀村等,555户牧民不再使用牛粪等燃料,改用分户式太阳能,减少碳排放,空间留出来上市交易。青海对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进行确权登记,探索开展生态资产评估,为绿色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化提供“大数据”。

去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通过验收。今年初,二期工程启动。8年辛苦不寻常,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湖泊水域面积明显扩大,流域供水能力明显增强,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好转。据遥感观测,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净增760平方公里。三江源等地湿地资源面积逐步恢复,目前青海全省湿地逐步扩大达到814.36万公顷,跃居全国第一。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