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专家学者为贵州石漠化治理“支招”
2013-07-23 11:10:25 来源:金黔在线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会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围绕着“石漠化防治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加快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

石漠化的罪与罚

“石漠化是贵州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频发,而且严重影响地区农林牧业生产和水资源保障,造成生态贫困。”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马燕合司长在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一语点出石漠化治理对于改善百姓生存空间、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他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气候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先生在随后的演讲中针对贵州省生态建设中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告。他不无惋惜地说“贵州兴义的万峰林景观非常奇特,但是却不能申报自然遗产,就是因为当地的石漠化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所以石漠化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随后卢院士着重介绍了贵州省石漠化的成因及一些成功的治理方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即加强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灾害综合治理和建设安全的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贯穿和结合。

“治理石漠化不能只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手段。”针对石漠化的治理,熊康宁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人地矛盾系统协调为线索,以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为依托,以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为对策的思路,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社区发展在内的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组装和科学配置,相关机构要提出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并进行示范。通过示范区建设与辐射推广的方法逐步改善石漠化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石漠化面积达302.3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16%,影响人口3400多万人。2000年~2010年期间,贵州省石漠化与1975年~1999年期间相比,增加的速度明显降低,但石漠化面积却仍在持续增加,石漠化防治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生态建设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长安大学李佩成教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的石漠化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典型表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演讲中,他提出了“易毁原理”——事物的毁坏比造成容易,以此来告诫人们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世荣对李佩成的观点表示赞同。“特殊的自然环境背景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人为活动占主导作用所造成的生态退化过程。”他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并认为“人不能高于生态系统”,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应在充分借助自然力条件下,辅以适当的人为干预,顺应自然演替方向和过程加速自然演替的进程。

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有机契合

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看似并不相关的两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各位专家学者就石漠化的形成及治理措施各抒己见之后,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总农艺师杨小翔围绕“扶贫”论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他在报告中指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与贫困地区在空间上重叠: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贫困实际上是一种恶化了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虽然在具体工程措施方面有所差异,但其核心都是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增加居民收入,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两者目标和过程存在高度的统一。”

他强调:“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贫困互为因果,产生贫困——毁林开荒——石漠化——进一步贫困等恶性循环,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最终导致在贫困与石漠化的'贫困陷阱'中越陷越深。要彻底打破这一怪圈,需要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减贫有机结合起来,在石漠化治理中实现减贫增收,在减贫增收过程中推进石漠化治理。”

论坛上,关岭县、大方县、威宁县等石漠化治理示范县的代表们分别发言,与现场嘉宾们分享了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和成效。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