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西部报告:汶川十年发展报告
2018-05-11 16:16:21 来源:《新西部》杂志2018年5月上旬刊

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可是,对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已是沧海桑田。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特大地震,让“汶川”成为川、陕、甘遭受地震侵害的所有地区的代名词。地震发生后,中国体制优势突显,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强大的紧急救援、灾后重建以及整体性社会重构等系列过程,成就斐然。在国家作为主导力量的重建推动下,汶川地震灾区硬件设施水平突飞猛进,灾区面貌焕然一新,跨越式步入共享现代化成果行列。

汶川地震也让国人第一次体会到民间力量的巨大威力。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以来,有超过300个机构和超过5000名社会工作者参与了专业服务。如果说在紧急救助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行动在物质救济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制造了奇迹,那么,民间社会组织则在满足社区民众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不可否认,灾后重建对灾区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的确产生了巨大影响。疾速变化的生活环境,也让很多灾民一时难以适应。北川诗人周永珩“丢失故乡”的切肤之感,不仅是对祖祖辈辈生存空间的深深依恋,也有对因地震而彻底改变的精神家园及其不确定性的深深不安。正因如此,很多人开始关注灾民的心里重建和灾区的文化重建问题。研究专家指出,灾后重建的资金、物质投入固然重要,有关产业调整、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的科学规划也非常关键,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氛围,使灾区群众能够从各种分散的利益取舍、利益诉求中形成具有共同利益取向的社会共识。这就需要以全新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文化氛围,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讲理解、讲大局、讲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成为群众文化精神世界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还将持续……

撰文丨杨旭民

策划丨新西部编辑部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