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董岭村价值再发现
2020-02-16 22:56:09 来源:《新西部》2020年1月上旬刊

文丨呼东方

2016年3月21日,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村民李向田第一个在村集体《双重保障型农地产权比例市场流转试验合同书》上摁上手印,同意将自家的全部耕地、林地、荒地、住宅等由集体经营管理。由此,我国首例将农村产权按比例分配给集体和个人的市场化流转试验在秦岭脚下拉开了序幕。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人们对董岭村模式所体现出的价值,不仅有更多的兴趣,也有更多的思考。

董岭村俯视图

2019年11月15日,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公示的2019年26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入选名单中,陕西省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榜上有名。

按照入选规则,美丽休闲乡村必须符合特色优势明显、服务设施完善、乡风民俗良好、品牌效应突出等四大特点。董岭村能够入选,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特点。

从2016年开始,董岭村依照“山上绿色果园,山下旅游休闲”总体规划思路,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造,把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资源,激发经济活力。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董岭村又依托白鹿原影视城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改造村容村貌,打造精品民宿,以现代简约设计与随处可见的乡村老物件,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乡村风味。用董岭村村支书李田利的话说:“我们村已经实现了乡村旅游与三产相互促进融合,推动了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的落地与实现。”

一个人与一个村子的变革

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有专家指出,当下能在2020年取得第一步目标任务完成的村落,必须是近些年完成了改革的积累并具备了一定科学发展规划的村庄。董岭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据董岭村村支书李田利介绍,董岭村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目标任务,通过探索农村产权比例股份化改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容村貌和乡风得到重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李田利自豪地说:“我们董岭村的改革一直是走在国家政策前头的。”

自2015年起,董岭村先行先试,开始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董岭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西安市十佳最美乡村”、“省级文明村”、“西安市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可在1990年代,这个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以东40公里处,距蓝田县城约10公里的偏僻的小村子,还是蓝县出了名的穷困村。二十多年间,这个村是如何筚路蓝缕地一路走到今天的呢?

董岭村的发展,得益于2008年12月关中环线的贯通。而李田利与自小生活的这个村庄的不解之缘,也是因为路。

1996年夏秋之季,李田利还是吃公家饭的国企职工。这一年,他休假回村探亲,却遇上大雨,为回家“扎势”买的新衣服、皮鞋全都泡在泥巴里。当时的董岭村因为地处拐角处,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村中的路连农用车都进不去。

回家后,李田利给村中同龄的伙伴们抱怨,大家却都让他回到村里,领头修路。他心里一热乎,回到矿上就买断了工龄。这年10月,25岁的李田利成了蓝田县最年轻的村主任。对他的选择,父亲大为生气,几年都没有理他这个儿子。

在李田利带领下,董岭村村民日夜奋战,终于在1997年的大年三十,修成了一条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大路”。修完了路,李田利又动员村民们集资修学校,不足的资金,是李田利蹲守在县委办和县委书记办公室门口“讨要”来的。

解决了村上的基础设施问题,李田利就想着接下来该开始发展产业,解决村民们挣钱的问题。他先带领村民栽苹果树,没效益后又改种中药材,还不行,又带着大家养生猪,但依然没有收益。

一次次遭遇失败,让李田利脸上无光,他没法在村里再待下去,就跑出去打工。即便如此,他还是心有不甘。1998年,他听到杨凌举行农高会,就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杨凌。在农高会上,他向遇到的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请教,专家让他回村采集了土壤和水、肥送到了农科城的实验室。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董岭村是核桃优生区。

进村道路

有了专家的指导,李田利心里有了谱,但村上相信李田利的仅仅只剩下几户人家。这几户村民听从了他的游说,种起了核桃。到2001年,种核桃的村民获得了每亩上万元的收入,一下子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种核桃的行列,董岭村的核桃产业由此逐年壮大。2003年,核桃种植过千亩,产值占到全村经济发展的80%;十年后的2013年,核桃覆盖了全村2100亩土地,董岭村成了全省第一个无粮村。

而早在2010年,为了便于全村核桃产业有序发展,李田利就带领村民开始组建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及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但由于农民小家散户传统思想的影响,土地难以顺利流转,阻碍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随着核桃产业在全县推广和发展,核桃市场利润越来越少,李田利就开始考虑董岭村的产业转型。恰在此时,与董岭村只有一路之隔的白鹿原影视城开工建设,李田利心里一动。他又找专家请教,专家们说,影视城必然会带来大量客源,董岭村只需要做能将客源留下来的项目就能成功。按照这个思路,2015年8月,《董岭村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发展规划》出炉。

但是,董岭村的土地资源都掌握在一家一户的手中,而这个规划要实施,却需要不少土地。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李田利将眼光瞄向村集体土地的改革。

2016年3月21日,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村民李向田第一个在村集体《双重保障型农地产权比例市场流转试验合同书》上摁上手印,同意将自家的全部耕地、林地、荒地、住宅等由集体经营管理。

由此,我国首例将农村产权按比例分配给集体和个人的市场化流转试验在秦岭脚下拉开了序幕。

不可复制的农村产权比例股份化改革

对于董岭村自发地选择由分到合的发展方向,长期关注并研究三农问题、曾担任省委农工办主任、现任陕西省政府参事的郑梦熊经过长期观察后认为,随着农业生产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现行的生产关系已经落后于或不适应极大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现行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完全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和生产关系由分到合,已经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势。他认为,对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进行调整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社区服务中心

那么,董岭村选择了怎样的变革之路呢?

“我们参照了国企改革的配比方法,采取了51∶49式的产权分配结构。”李田利介绍说,这种借鉴国企经验及城镇住房公积金改革的做法,是他请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录堂教授后从土地制度设计上寻求的路径。

李录堂教授还建议,董岭村应探索建立“以土地集体公有为主,非集体(农民)土地所有为辅”的土地集体公有制度。对农村政策和农村实际状况熟悉的李田利却有了“股份制改造”土地的想法。

当时,适逢西安市统筹办调研小组前往贵州、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经验,作为成员之一的李田利视野大开。回村后,他就确定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控制权,即土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试验,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就是将农村土地产权按集体占51%、村民占49%的比例分配后再市场化流转。

为了推动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李田利将自己承包的200余亩核桃地和私人注册的公司,以远低于市场价的15万元折算,转入村集体性质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盛康创公司名下。在他的带动下,一些核桃种植大户也纷纷加入。很快,所有农户都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自己的核桃地交给盛康创公司管理经营。为了把土地量化成股权分配给农户,2015年11月,董岭村向镇党委、政府申请,通过群众代表大会选出由村两委会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可实施过程中的波折和曲折真是很难啊!”李田利的感慨是有原因的。2015年11月,董岭村“三委会”上百次向村民宣讲、解释政策,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历经十余次会议,到年底时,终于获得全体172户村民的支持。

土地可以股份量化,让李田利和村干部想到,其他资源也应该可以。因此,村上决定把已经股改过的土地设为A股,把资金设为B股,把非土地资产资源设为C股,全面启动B、C股改革。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第一步是清产核资。董岭村在相关部门帮助下,对全村现有的资源、资金等情况进行彻底清查摸底,结果显示,原村集体总资产107.50万元,总负债30万元。为了把这些资产量化给村民,村上决定以2016年7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户籍在村上的村民进行股民资格界定,对符合成员资格的596个股民,以发放股权证的形式明确个人占有股份份额,并予以公示。与此同时,还对“蓝田县小寨镇董岭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董岭村新农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改制,将这两个独立运营的经济组织合二为一,对全村资产、资源、资金进行整合,以股份的形式纳入村股份制公司中来。

董岭村的改革,一直被称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有关部委对董岭村的改革总结了三句话:一个突破、一个创新、一个确保。据李田利介绍,一个突破,是突破了原来的资源占有不公平,对资源进行重组。这也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董岭村的改革无法在全国进行复制和推广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创新,是指董岭村创新地设置了双重保障金。李录堂教授近几年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双重保障型土地市场化改革,他认为,通过这种改革,可以最终在农村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和有双重保障的低收入群体并存的格局,以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永久脱贫。

文化大礼堂

董岭村规定,除集体所占土地产权及收益总额的49%归农民个人所有外,其余的51%留在集体,作为本金,以“滚雪球”的方式增值,这其中的31%又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经验“公积金”的形式由集体存入第三方银行,享有股权的村民可以此为凭贷款,也可以在自行脱离集体时取出;10%作为村级公益金,解决农村土地市场流转过程中失地失业农民的生存及就业问题和保障养老、环卫、妇幼等项目;剩下的10%用做管理费,根据村务工作需要支取。

确保让每个村民有尊严地活着

乡村振兴,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经过三年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革,董岭村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李田利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一个确保。

“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产业兴旺,这已经毋容置疑。而且我们解决的不仅是生活富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所有的社会矛盾。”在李田利看来,当下的董岭村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资源占有不公平,也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保障。每个村民都有四证一卡,不管老人、小孩还是待出嫁的女孩子,都带着自己的股权,年年可以享受集体分红。

“改革就是要确保每一个生活在董岭的人活得很有尊严。”李田利笑着说。

董岭村探索的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革和双重保障金制度,也有不同的声音提出质疑。有学者指出,如果村民完全退出股权制,要求按农村土地确权证的规定收回自己承包地,该如何应对呢?

李录堂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村民可提取双重保障金从其他地方转回土地,如果双重保障金不够,可以用双重保障金抵押贷款从其他地方转回土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认为,首先要明确有关农村土地产权的权属关系: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是用益物权。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因此村民可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通过让渡土地经营权而获得股权,并享有股权带来的收益;村民也拥有转让股权的权利。从法理上说,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村民对土地的支配应服从于集体,因而村民退出股权,但不一定就能直接将具体地块收回。

董岭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村民中途退出股权要求收回土地的情况,有专家主张允许其退出股份,但其参与股份制项目的地块不能退出,村集体可在别的地方重新划地,从而既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又更好地保障和满足村民的权利和要求。

从2016年实行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革以来,董岭村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打造“山上绿色果园,山下旅游休闲”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统揽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使得全村变得越来越生态宜居。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董岭村开始结合本村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因素,开始了重建董岭新村的科学规划布局。

按照蓝田县县域发展规划,董岭村对全村建设重新进行了布局,将山上和沟深处的村民搬迁出来,在村口新批建了宅基地,新建的民居整洁美观,功能完善,方便生活,坚固耐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达到结构体系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污水处理池、有太阳能淋浴设施、有水冲厕所、取暖设施多以节能空调为主的标准。到2019年,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新民居。

董岭村的水、路、电、通讯设施等基础建设与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达到了国家要求的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光纤、通水泥路、通客运班车、通电话、通快递和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家乐、农家书屋。村内路网布局合理,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村内排水系统完善,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

与此同时,董岭村通过村庄综合治理和重点建设,达到示范村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村容整洁、生态宜居、便利生活。到2018年,全村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理;全村3.7公里主干路修建成了柏油路;每户的入户路都进行了硬化;安装太阳能景观路灯、照树灯、草坪灯,修建文化大礼堂和乡村大舞台,社区功能更加完善;打造6000平方米董岭特色景观节点,成为董岭村的地标性建筑。

据李田利介绍,正是因为董岭村的乡风与村容村貌有别于附近别的村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居住。光是陕西省旅游集团和白鹿原影视城,就有500多职员租住在董岭村,一年房租240万元,全村具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身份的586人,平均每人4500多元。另外,村集体修建2个生态停车场占地10余亩,年收入约50余万元。村上还有很多妇女去影视城打工,每年平均每人收入两万元左右。

实行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革的四年,不仅董岭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不断提升,从2016

年人均纯收入11820元开始逐年递增,2017年增加到18600元,2018年增加到19300元。李田利说,2019年有可能突破人均纯收入2万元。

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

年末的关中大地,万物进入冬季休整状态。因为空气质量与气候寒冷的原因,关中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都进入到习惯上的“淡季”。但是,董岭村却迎来一拨又一拨参观民宿的人们。

民宿景致

刘可蔚是负责董岭村集体股份公司打造和管理民宿的负责人。他是董岭村进行农村产权比例化股份制改革时,从西安返乡创业的。据他说,这两年村里和他一样返乡创业的不在少数。

发展民宿,是很多专家以及到董岭村视察的上级领导给李田利的建议。“大家都说影视城把游客引来,你们只需要做一个留人的理由就把钱挣了。”李田利说。于是,董岭村根据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结合本村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的特点,按照原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给董岭村所做的“发展民宿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批示,请了专业设计队伍对发展民宿进行了总体规划。

2018年,董岭村民宿白鹿园舍被评为“陕西省旅游民宿示范单位”和“西安市十佳最美民宿”。刘可蔚说,2019年,白鹿园舍2户年收入达20多万元。

据董岭村提供的资料显示,为打造“民宿第一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董岭村将分批次建造多版本民宿,目前已完成两处12户民宿的建造,其中7户完成了装修。董岭村还将对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打造1.0版本民宿20余户;与西安海荣集团、云南城投集团合作,在二组旧址建成精品民宿集群;在村建设用地建造具有关中民居风貌的三层民宿酒店,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调查发现,董岭村规划的民宿集群,基本上都是对村民腾退出的旧房子进行改造的,因此,村中很多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竹编技艺、竹筐等等,都成了装修元素,可以让游客找到异于城市的乡村记忆。

董岭村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核桃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满足游客对乡村原生态产品“购”的需求。

李田利说:“我们村已经实现了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兴旺,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和发展,而且整个村子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效益明显。”

不过,对于董岭村大力发展民宿群建设,也有一些专家持谨慎态度。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赵华教授指出,虽然董岭村属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但影视城带来的文化资源能否为董岭村留住客源,目前看关系并不是太大。而且董岭村所处的关中平原气候与空气质量与西安很类似,是否具有吸引大量客源的优势,还有待观察。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审图中心总工程师田小莉认为,董岭村规划的民宿群,远的与杭州附近莫干山民宿群相比,并无特色优势;近的与同样是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中的柞水朱家湾民宿群相比,在气候、温度与自然资源等方面也不占优势,而且还有同质性的风险。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赖作莲也提出,民宿产业是政府支持鼓励发展的有前景的产业,但该产业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发展民宿产业,一是要定位准,要明确将顾客目标锁定在哪些群体、哪些消费层次的人群;二是要有特色,不一定高大上;三是要做好相关配套,包括周边环境整治、休闲娱乐、养生养老等。作为一个村,发展民宿产业,更要较全面地分析周边的环境,做好周边产业的配套。

对于董岭村的发展模式,赖作莲建议,董岭村应该更多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虽然合作社需要村集体的支持,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也比较密切,甚至在特定时期出现“村社合一”,但合作社毕竟是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所以,应划清村集体与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济权利和责任,合作社盈利时,按约定给村集体上交租赁费、提留、分成;万一经营出现困难,风险则由合作社承担,而不牵连村集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村民的利益。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专家学者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即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真正落地。

2019年12月20日,陕西省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公示,董岭村再次上榜。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人们对董岭村模式所体现出的价值,不仅有更多的兴趣,也有更多的思考。

(本文图片由董岭村提供,特别致谢!)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