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与启示
2021-04-27 11:29:00 来源:《新西部》2021年2-3期合刊

作者: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十三五”时期,陕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狠抓作风建设,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需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加强产业就业等治本措施,不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着力破解脱贫地区人才困乏、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以期实现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全面振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陕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扛起政治责任,紧扣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狠抓作风建设,勠力同心,尽锐出战,砥砺奋进,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陕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经过上下同心五年的拼搏努力,陕西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8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十三五”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一)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92元提高到2019年的11421元,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88.5%提高到92.7%。精准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36.1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全覆盖,30种大病患者救治率99.93%,慢病签约应签尽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69万户,建成集中安置点2116个,24.9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06万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二)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3+X”特色扶贫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贫困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31万亩,奶山羊存栏147万只,设施蔬菜达到83万亩,分别较2015年增长12.7%、41.9%、15.0%,木耳、茶叶、猕猴桃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为“产业兴旺”打下了坚实基础。贫困地区创业创新日益活跃,“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63万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已基本补齐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通村公路1.2万公里,实施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1.6万公里,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历史性地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新建改建乡村卫生室4961个,所有贫困村都有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6.6万千米,新增动力容量242万千瓦,所有贫困村实现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往日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的旧貌换成了如今道路平坦通畅的新貌,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已基本补齐。(四)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选优配强贫困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保持稳定。健全贫困村“两委”班子,注重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明显提高。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15843支、驻村干部90126人,党建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广大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高位推动,自觉扛牢“国之大者”政治责任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省政府常务会、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必学内容,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特别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23条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全面夯实责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和以上率下,每名省级领导包联一个贫困县,协调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以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质量为内容的“三比一提升”活动,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行业部门工作责任,多次召开县委书记脱贫攻坚推进会,着力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

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木耳栽培基地

三是把握规律推进。攻坚起步阶段,突出思想发动,明确目标标准,完善建档立卡,健全政策体系;全面推进阶段,聚焦核心指标,加大投入力度,攻克深度贫困,较真碰硬整改;决战收官阶段,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全面对标补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四是分类指导落实。针对陕北、关中、陕南自然条件、贫困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等差异,统筹扶贫力量和资源投入,分片区召开推进会,实行基础设施差异化补助,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意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二)始终坚持目标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对标对表中央要求,系统梳理政策标准,严把脱贫退出关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方面,创新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压实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师长和家长责任,完成7900多所薄弱学校改造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精准资助”工作连年在教育部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基本医疗方面,坚持健康扶贫“两手抓”,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在全国推广。住房安全方面,建立危房改造“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完善对象、鉴定、改造、验收四个清单,形成责任闭环,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被中宣部作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典范列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84.4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从石板屋、土坯房住进现代社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饮水安全方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和四级回访监督机制,加大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力度,长期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区域性高氟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始终坚持夯基固本,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制定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和56个贫困县优势特色产业菜单,推进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设施农业“板块发展”、奶山羊“强种扩群”,大力推广22种模式35个范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的发展格局。柞水的“小木耳、大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借袋还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形式,带动2.64万户、6.55万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完善消费扶贫工作机制,上线运行陕西扶贫空间,截至2020年11月底建成消费扶贫专柜4320台、专区795个、专馆1563个,认定扶贫产品7745个,销售额104.2亿元,未出现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二是拓展多元就业格局。积极推进外出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国企扩岗吸纳就业和公益岗位托底就业,实行就业实名制,完善光伏扶贫公益岗位设置,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紫阳修脚师被人社部评为全国知名劳务输出就业品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出台应对的“八条措施”,全力答好“加试题”。大力稳岗就业,采取“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2020年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总数达到210.23万人,是2019年底的117.83%。推进复工复产,各类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7.36万人。设置光伏专岗4.28万个,公益岗位安置就业24.87万人。三是强化扶志扶智。总结推广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等有效做法,持续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完善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补贴等政策,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生产资料供给等与劳动全面挂钩。加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建立“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商品”爱心超市1.03万个。注重发挥身边典型作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省级脱贫攻坚奖评选,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195个先进集体和1110名先进个人。耀州区“八星励志”做法成效明显,安康市新民风建设实践经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四)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全力攻克坚中之坚一是推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2.9亿元,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二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严格落实“三个新增”要求,持续推进“六六八”工程,累计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71亿元,投入苏陕扶贫协作资金31.3亿元。在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包联的省级单位达196家,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组织西安市、咸阳市19个经济强区和杨凌示范区叠加帮扶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农村低保最低限定标准由2015年底的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4827元,97.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兜底保障范围。累计下拨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资金23.88亿元,惠及困难和重度残疾人100.8万人。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1.33万个,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五)始终坚持强化投入,有力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逐年加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4.6亿元,年均增幅38%。在2020年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财政资金投入增势不减,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较上年增长20%。二是涉农资金应整尽整。将涉农资金集中应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需求走,累计整合资金807.76亿元。三是发挥金融扶贫作用。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45.9亿元,惠及64.2万贫困户。2020年实行延期快贷,1-11月新增贷款39.6亿元,金融支持“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被国家列为经典案例。四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制定扶贫资金使用负面清单和扶贫领域风险防控、常见问题清单,持续强化扶贫审计,完善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招投标管理,清理闲置扶贫资金,拨付进度连年位居全国前列,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六)始终坚持广泛动员,建立健全大扶贫格局一是深入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坚持高层每年互访,建立涵盖省市县镇村各级、各部门企业学校医院等多领域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江苏财政帮扶资金累计达到74.13亿元,支持5104个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116万余人。加强产业合作,支持江苏企业来陕投资,共建10个产业园区,推进劳务协作,1.75万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稳定就业。二是拓展特色帮扶体系。充分发挥省内国企、高校和医疗资源优势,打造形成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9个国企合力团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3.9亿元,校地结对“双百工程”建设并认定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110个,111家省际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2家县级医院。三是用好各方力量。37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选派挂职干部593人,直接投入资金16.9亿元、引进资金13.9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164个。深化“万企帮万村”,8583家民营企业投入资金65.1亿元,143.86万贫困人口受益,企业参与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精心组织“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驻军武警帮扶、社会组织扶贫等帮扶活动,做好外资扶贫工作,全社会脱贫攻坚氛围浓厚。(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各类问题整改落实一是压实整改责任。坚持省委常委班子带头,党政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主动认领反馈问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层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挖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举措,较真碰硬整改,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二是举一反三整改。围绕历年发现问题,先后组织开展县际交叉检查、数据信息补正等工作。收官之年深入开展排查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清零,排查存在问题、整改任务清零,排查长效机制、漏点短板清零的“三排查三清零”专项行动和对上对标政策标准、横向比对数据信息、对下核实帮扶效果的“对标补短”工作,全面自查自纠,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整改没有漏项、不留死角。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健全问题发现、研判、解决工作机制,紧扣整改责任、问题交办、跟踪督办、结果运用等关键环节,形成整改工作闭环。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八)始终坚持“四个不摘”,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把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作为脱贫摘帽后的刚性要求,坚决防止在收官之后出现新的致贫返贫问题。一是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对4.31万脱贫不稳定人口和4.36万边缘易致贫人口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定期研判致贫返贫风险,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对2020年洪涝地质灾害等涉及的13.94万贫困人口及时落实临时救助、加固重建住房、恢复供水等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出现因灾致贫返贫情况。

苏陕对口帮扶,狠抓产业合作“牛鼻子”,实现家门口就业。

二是提升产业带贫益贫效果。将带贫益贫情况作为经营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认定龙头企业和省级百强社的前置条件,支持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与贫困户建立起利益联结关系,全省7637家经营主体带动46.5万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稳步推进量化赋权改革,将各级投入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纳入管理范畴,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宝鸡市接续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管护等巩固成果“十大提升行动”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四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发展、多元就业帮扶、基本公共服务、两地权益保障和搬迁社区治理五大后续帮扶体系,实行全方位跟踪式管理服务。配建扶贫车间1365个、带贫企业6717家,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已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创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九)始终坚持从严从实,锻造过硬脱贫攻坚队伍一是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树立“十条铁规”,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扎实开展赵正永、冯新柱案以案促改,持续用延安精神淬炼灵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抵制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民生领域奢侈浪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树立鲜明的考核导向,脱贫攻坚在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权重占到20分以上,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实行常态化督导暗访,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较好的24个县区委书记提拔进市级班子(仍兼任县区委书记),对38名县区党政正职晋升了职级,对履职不力的7名党政正职进行了组织调整。三是扎实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6条措施,建强基层组织,管好“四支队伍”,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坚持分级分类负责,做好扶贫干部培训,开好政治理论“主修课”、方针政策“专业课”、方法技能“实践课”、纪律作风“必修课”等“四堂扶贫课”,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多次在全国脱贫攻坚座谈会、研讨会上介绍经验。

几点启示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陕西各级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自觉从初心使命、本质要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脱贫,县委书记顶上去,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和一线扶贫队伍组成抗击疫情的战斗队,为实现抗疫战贫“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实践证明,越是面对艰巨任务、复杂局面,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越要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确保各项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陕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集中优势力量,落实攻击点位,歼灭坚中之坚。在工作中,陕西注重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加大“输血”,更注重“造血”,先后推广“扶志六法”、安康新民风建设、耀州“八星励志”等扶志扶智有益做法,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着力补齐短板,把政策和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贫困群众最急处、最需处、最难处,用情、用心、用力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持续推动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以扎实的工作和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三)全方位压实责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实现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陕西第一时间出台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探索创新国企高校医院特色结对帮扶体系、经济强区叠加帮扶深度贫困县机制、下沉一线攻坚“总队长制”、驻村工作队“双述双评”等压实责任的有效做法,省级开展多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常态化督导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严格奖惩、以督促战,落实“三项机制”等,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上下攻坚克难的精气神。脱贫攻坚责任制办法和一些有效措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等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四)精准方略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陕西深刻认识精准扶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征,把贯彻精准方略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有力途径,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精准精细,创新探索出精准识别“七步工作法”、精准帮扶“户分三类”、“菜单式”扶贫、项目超市等有效做法,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同时突出扶贫措施的治本性,因地因人施策,通过做好教育扶贫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使贫困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技能培训等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真正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践证明,贯彻精准方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升推进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五)锻造严实作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陕西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时刻保持警醒,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抵制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民生领域奢侈浪费,确保各项工作方向不偏、靶心不散。持续用延安精神淬炼灵魂,以“作风硬脱贫赢”为鞭策,严肃树立“十条铁规”,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停步歇脚松劲懈怠,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以绣花功夫落细落实。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紧抓问题整改促进作风转变,真正把问题整改的过程变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成色的过程。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工作的比拼,更是作风的检验。只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善始善终、毫不懈怠,就一定能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险阻。

作者简介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课题组成员:牛随前、王建鹏、杨璇、辛举、任田,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干部,研究方向为农村扶贫开发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