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数字雕塑:为旅游场景带来一种新的可能
2024-08-23 15:01:54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7期 作者:呼东方

在西安汉城湖景区,有一座巍然耸立的《汉武大帝》雕像,是魏兆辉2011年按照传统雕塑技术完成的代表性作品。而到了2016年,汉武大帝雕塑附近又出现一组群雕《泰山封禅》,其中文臣武将的头像模型是魏兆辉第一次尝试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数字雕塑。这次成功,将魏兆辉的艺术创作带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走进雕塑家魏兆辉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的陕西钰昆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昆公司”)的工作室,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到处摆放的大大小小的各式雕塑作品还是让记者眼花缭乱。

“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 魏兆辉开门见山地抛出一个新的艺术概念:数字雕塑,即将数字设计图形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再进行材料转换,一件雕塑就制作完成。

在这间以雕塑设计、制作为主业的公司里,最为抢眼是一台3D扫描仪,另外还有100多台3D打印机。据魏兆辉介绍,钰昆公司是国内首家打破传统雕塑工艺制作流程,引入数字雕塑及3D打印技术,并实现3D打印技术与雕塑艺术完美结合的企业。

一位传统雕刻艺术家的想象力

2015年之前,从西安美院雕塑系毕业20年的魏兆辉还是一位传统雕刻艺术家,他的雕刻作品多以大型城市雕塑在业界闻名。代表作品《佛法东传》落地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荣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城市雕塑青年创作优秀奖”;他创作的《汉武大帝》《天汉雄风》《张骞》《司马迁》等作品作为“西安汉城湖公园组雕”,荣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

魏兆辉的这些城市雕塑作品与国内其他很多名家的雕塑作品一样,成为展示区或城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我的很多代表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嵌入相关的景区后,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这样一来,景区就不单纯只能让游客看风景,而可以由雕塑作品引发游客对历史文化的关注。”魏兆辉说。

这几年兴起的旅游场景,恰好强调的就是人为构建或创造的环境和情境,通过设计、布置、装饰等手段来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雕塑作品正是旅游场景中的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图片

▲魏兆辉在工作现场

图片

▲数字雕塑的3D打印模型

2008年年初开始,西安市政府开始对未央区团结水库进行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这个水库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底蕴,曾是汉长安城护城河及古漕运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当时长安城的货物运输,从战略上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何保护好汉长安城遗址,是这个规划建设的新景区首先考虑的要素。后来,就形成了以“水文化”为韵、以“汉文化”为魂的主题定位,目的是将水文化与汉代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按照规划,要在6.27公里水面周围建设七大不同主题片区,设计建设24组雕塑、29处历史文化广场、14座游船码头及8座跨湖桥梁等景观,成为西安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西安北部最大水景观,同时还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魏兆辉创作的《汉武大帝》雕像落成后,成为汉城湖公园的地标性旅游标志,完美地实现了让旅游景区雕塑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融合。有网友评价,“《汉武大帝》雕像,自带王者气质,千古一帝不怒自威。”很快,网络上就出现热帖:到西安旅游,一定要去汉城湖看《汉武大帝》。

2022年,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在全国10个入选的典型案例中,陕西西安汉城湖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

在魏兆辉看来,文化是场景旅游的灵魂,雕塑是景观的华彩,好的雕塑,可以极大地提升景区的内涵和品质。

但是,魏兆辉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情结。“二十年前我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文章里提到了立体传真。”他当时就想象,如果有立体传真机,这边的数据发过去,那边就能把实体打出来。“现在回头来看,其实这就是3D打印机的雏形概念。当时我就心想,如果有了这样的技术,对于我们这些搞雕刻的来说,一定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从那时起,魏兆辉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技术,并将其与雕塑创作结合起来。2015年的时候,魏兆辉发现3D打印机已经进入民用市场,“我对自己说:机会来了!”

数字雕塑开启城市雕塑创作新时代

魏兆辉的工作室里除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雕塑作品,最引人眼球的就是两台电脑显示器,挂在墙上的足有40寸,摆在桌上的显示器稍小一点,是他日常用来设计和创作的主要工具。

魏兆辉告诉记者,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极速发展,数字技术也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得到延伸,世界各国的雕塑艺术家们也都开始跃跃欲试。国外最先将计算机技术和雕塑艺术结合起来,用计算机来做雕塑设计的是美国现代主义雕塑家,他们更重视形式语言,喜欢用几何模型进行排列组合、解构重构的方式设计雕塑。

那么,何谓数字雕塑?数字雕塑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的雕塑,它模仿现实手法对存在或不存在的物体进行雕塑。当代艺术家一山认为,数字雕塑伴随着科技发展而诞生,从而更加抽象、复杂,多样的造型也逐渐诞生,人们可以看到的、想到的造型也随之越来越多,审美追求的范围也就更加宽泛,给予了艺术家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片

▲汉城湖的汉武大帝

据魏兆辉介绍,数字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计算机制作,用机器成型的雕塑,如采用数控机床、激光雕刻机、快速成型机做出的造型。还有一类就是纯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作品,如一些影视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景物,道具以及纯三维作品等。“可能有些人并不认可数字雕塑这种说法,不过从视觉上来说,实物造型跟虚拟造型并没有什么差别。数字雕塑介于平面绘画和立体造型之间,绘画是平面的雕塑,雕塑是立体的绘画。”

这两类数字雕塑,魏兆辉都有涉猎。近年来,包括中央美院在内的国内各大美术院校陆陆续续开设数字雕塑的课程,但魏兆辉认为美术院校不宜开设数字雕塑这门课程。在他看来,“学生首先必须要扎实地学习传统雕塑。我有三十年的传统雕塑积累的经验,再通过电脑来创作,才可以把控尺度。数字毕竟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做一个实体雕塑,离不开传统雕塑制作的经验积累。”

不过,对于这些年数字雕塑的制作,魏兆辉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按我们公司这几年的业务量,如果还是用传统式的雕塑制作方法,至少还需要增加一到两倍的专业设计人员。更大的优势还在于,制作数字雕塑在进度上能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制作费用节约一半,而雕塑作品的精细度却有了极大提升。”

魏兆辉一边在电脑上演示着数字雕塑的创作过程,一边讲解道:数字作品的创作是可逆转的,可以在创作的任何阶段进行修改。传统雕塑一旦出现失误,或者作品需要大的修改,原作品就得彻底放弃重新做。“数字作品的这种可逆性,极大地提高了创作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给甘肃省山丹县创作三匹飞马的过程,让魏兆辉感受特别深刻。“创作这三匹飞马,用过去制作传统雕塑的方法是不敢想象的,仅靠马蹄子作为着力点,过去都是泥塑,结构很难测量。现在有了数据以后,设计院可以先去测量它的结构,我们根据结构再去做雕塑着力点,还可以根据它的着力的情况,去改变材质,改变角度结构。”

数字雕塑的制作过程相比传统雕塑更为高效,且由于计算机控制的加工设备可以精确地按照设计进行制作,因此数字雕塑具有更高的可控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确保作品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我们这几年设计的数字雕塑作品,很多在缩小比例后,就可以做成相关的文创产品,这在过去做传统雕塑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研发数字雕塑的过程中,魏兆辉还取得了多项专利。即便如此,数字雕塑创作设计出来的数据,也有失窃或被盗用的风险。“我有两个创作设计数据就被一家公司拿去审定时,直接剽窃和盗用了,所以数字雕塑创作的数据保密工作一定要严密谨慎。”

图片

▲甘肃山丹的飞马

近几年,国内制作数字雕塑的公司逐渐多起来。2023年8月,一个戏剧性的事件,暴露出当下数字雕塑行业的良莠不齐。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的河南省平顶山鲁山县,花700多万元建造了一座牛郎织女地标雕塑,引发网络热议,很多网民对于这座雕塑的评价是:别让“又贵又丑”的形象工程自毁形象。还有好事者将全国现有的三处牛郎织女雕塑放在一起点评,其中就有魏兆辉为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创作的牛郎织女雕塑。魏兆辉笑着说道:“这三座牛郎织女雕塑之中,我的作品是最早完成的,借用网友评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数字雕塑甫一问世,就被很多人质疑:这到底还是不是艺术品?魏兆辉对此也有些苦恼,好在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艺术展”“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四届中国青岛一带一路雕塑艺术邀请展”“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展”等多个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展出。他创作的作品,在陕甘两地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魏兆辉告诉记者,就在他致力于在西北地区推广数字雕刻的这几年,国内发达城市的雕塑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上海和重庆是数字雕塑3.0时代的代表,雕塑家将机械装置、声光电、智能设备、编程等多种元素结合,创造出更具有视觉效果和互动性的城市雕塑。”在魏兆辉看来,将多种元素相融合,取长补短,可以使雕塑具有更加生动的光彩。

数字雕塑成为丰富旅游场景的重要元素

城市化时代,雕塑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元素。城市雕塑不仅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还有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作用。同时,城市雕塑也是当下场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城市雕塑声名远播的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三度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圆满完成了央视七夕晚会的录制工作,晚会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不仅提升了这个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七夕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拓展了无限空间,成为西安乃至全国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实现文旅融合的样本之一。

2017年落地于陕西省西安市渭河景区的雕塑作品《渭河情》, 是魏兆辉创作生涯中的第一座全数字雕塑作品,也标志着他的数字雕塑进入创作全盛期。

“过去做传统雕塑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作品,现在三天就能完成。而且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程度无不让人惊讶和赞叹。”这一年,他和他的公司接手了大量的城市雕塑作品的创作,其中就包括为昆明池·七夕公园创作系列作品。随着《鹊桥仙》《贺牛生日》《蝶恋花》《二十六婚系列》陆续落地,七夕公园拥有了最核心的文化元素。用一位游客的话来讲:“这些雕塑或纪念碑式的建筑不仅具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更能够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主题,向游客传达景区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倘若没有这些点明主题的雕塑的存在,昆明池也就是平常的湖泊景观,至于七夕文化更无从讲起。”

图片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的鹊桥仙

图片

▲甘肃张掖的霍去病战匈奴

昆明池·七夕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时,《丝路商贸》《汉代百戏》《汉代爱情故事》等十五组汉文化情景雕塑系列作品也在昆明池景区云汉商业街建成。魏兆辉说,昆明池景区52座雕塑作品,有51座是他们公司创作完成的数字雕塑。

魏兆辉的数字雕塑创作,在西部各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18年,他创作的《李汉通》《羊台古牧》落地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4月,《医学名人雕像系列》7件作品落地陕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9月,《霍去病驻扎马站村》《铁马掌传奇》落地甘肃省张掖市马占村 ;2019年9月,《脸谱系列装饰项目》落地陕西省西影厂电影艺术体验中心序厅;2020年4月,《护佑》落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医院 ;2020年4月,《年轻的城》落地新疆石河子市站前广场 ;2021年8月《荷塘月色》《诗韵画卷》《甘州八景》落地甘肃省张掖市水云乡景区 ;2022年,《高老庄系列》落地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临泽县 ;2022年,《杨家将系列》落地陕西省神木市杨家城景区。

最近,魏兆辉又在为甘肃省的一座烈士陵园设计作品。他在创作和制作数字雕塑的过程中发现,数字雕塑的造价与制作速度,还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表达方式与造型,非常适合各地革命纪念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项目的需要。魏兆辉的体会是,通过科技的赋能,雕塑艺术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雕塑的炫酷与科幻的视觉效果,或者能引发观者对艺术与科技关系的深入思考。

“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观念和情感的表达,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特别是进入AI时代后,艺术家更应利用科技手段拓展创作的可能性,实现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在魏兆辉看来,“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更需要内容和表达上的突破。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字艺术既保留科技的炫目效果,又不失艺术的深度和温度。”

(本文图片由魏兆辉本人提供,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