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实践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2024-09-05 16:11:06 来源:《新西部》杂志2024年第7期

杨晨遥 李 好

在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城市建设与山水自然禀赋相融合,整合赏花旅游资源、设计赏花旅游路线,推动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打造了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公园城市乡村赏花旅游图景。在大力发展乡村赏花游的同时,植入商务、双创、康养、赛事、度假等现代功能场景,探索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塑造了农商文旅体融合的赏花经济新业态。

近年来,乡村赏花游以花兴旅、以旅兴产,逐渐成为各地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成都“赏花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分析了在赏花旅游规划、文旅资源挖掘、产业链延伸拓展、营销推广创新、场景业态丰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优化路径。

“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实践

“花重锦官城”辉映古今,“二月花市”久负盛名,成都人赏花历史绵延千年。近年来,成都通过打造多样化赏花旅游目的地、多渠道多层次宣传乡村赏花游、探索“乡村赏花+”融合业态等方式积极发展赏花经济,“以花为媒、以花聚人”,持续释放赏花红利,增加赏花产值。

(一)打造多样化乡村赏花旅游目的地

在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城市建设与山水自然禀赋相融合,整合赏花旅游资源、设计赏花旅游路线,推动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打造了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公园城市乡村赏花旅游图景。例如,成都崇州市整合油菜花、樱花、海棠花等赏花旅游资源举办赏花节,2024年3月共接待游客41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余亿元;成都新津区以桃花、绣球花、玫瑰花、荷花多种花卉为载体打造占地3000余亩的都市农业主题公园,最高一年吸引游客达150余万人次。“赏花经济”逐渐成为成都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多渠道多层次宣传乡村赏花游

成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赏花社会宣传手段,及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赏花新闻宣传报道,既充分展示了公园城市乡村生态景观,又有效提升了乡村赏花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根据不同花卉开花季节和市民赏花习惯,研究制定了赏花指数,向赏花者提供最佳赏花信息;同时,还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乡村赏花攻略,宣传推介成都赏花旅游目的地。2022年,成都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95亿元,接待游客1.32亿人次。赏花旅游逐渐成为提高成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支点。

图片

▲“赏花经济”助力崇州市乡村振兴

(三)探索“乡村赏花游+”融合业态

成都有机融合山林、水系、林盘、绿道、农田、人文等要素打造赏花景观,在大力发展乡村赏花游的同时,植入商务、双创、康养、赛事、度假等现代功能场景,探索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塑造农商文旅体融合的赏花经济业态。例如,成都蒲江县明月村以竹海、茶山田园风光为基础,引进乡村文创旅游项目,创新推出农事体验、自然教育等项目,打造家庭农场、林盘民宿、研学课堂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成功将多元业态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构建起多层次生态产业圈;成都崇州市竹艺村不断拓宽竹编文化消费外延,发展观光休闲、民宿餐饮、竹编体验、艺术展览等矩阵式、多业态融合模式,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融合共生,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标国内先发地区,现阶段成都在“赏花经济”全域旅游规划、文旅资源挖掘、产业链延伸拓展、营销推广创新、场景业态丰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较大优化提升空间。

(一)乡村赏花旅游规划不完善,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前置条件。现阶段成都各地赏花游还未形成赏花线路全景化、全覆盖的空间有序、内容丰富、管理有效的全域旅游体系。

一是赏花路线缺乏整体性规划。目前成都大多数赏花地尚未系统性规划“以花为媒、串景成链”的全域旅游体系。比如,崇州打造的30万亩油菜花赏花路线还未与“一心一极一轴两翼”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众多优质赏花资源仍较为分散,规模效应相对有限。

二是赏花地基础设施亟需升级。一些赏花地外联内通性不够,旅游标牌标识、游客服务咨询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赏花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二)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内卷现象日益显现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赏花经济”不能简单地“靠花吃花”。江西婺源将油菜花与当地徽派文化、朱子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以花海、古村闻名,自然、人文兼具的独有景观,成功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中国最美乡村名片。对标婺源,成都有关区县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将文化与赏花融合不深,旅游产品特色化少、同质化多,缺乏竞争力。

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成都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现阶段各地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挖掘不够、提炼不足。比如,崇州拥有成都史前文明遗址、古镇金三角、国家级文物建筑群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很多还只停留在传说、概念层面。

二是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成都赏花游方式大部分还停留在“拍照打卡”的初级阶段,大多数赏花地还没有将民俗风情展示、文化演艺体验、古朴传统建筑等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与赏花旅游深度融合,“千村一面”的低效内卷逐步显现。

(三)赏花产业链延伸拓展乏力,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做强“赏花+”产业链是突破季节性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成都各赏花地对花的多重价值挖掘还不够,“赏花经济” 还没有用花“穿针引线”, 做足花的文章,“弱链”“断链”情况比较明显。

一是产业链纵向延伸不足。新疆伊犁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种植、采收、研发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激发了“花经济”长久生命力。对标先发地区,成都蒲江、龙泉等地赏花节在破解花期限制,做足柑橘、水蜜桃等土特产文章,实现产业链向买花、吃花和用花上纵向延伸还不够。

二是产业链横向拓展不足。江苏无锡樱花节通过樱花咖啡店、樱花音乐节、樱花运动会等形式将赏花与景区经营紧密结合,实现了一花多得、一花多赢。对标先发地区,成都赏花地在创新应用 “赏花+人文”“赏花+体育”“赏花+时尚”等方式拓展产业链方面做法还不多。

(四)赏花宣传营销方式不新颖,主题IP显示度不够

IP既是乡村特色的生命力,也是乡村旅游的生产力。目前成都各地赏花节均不同程度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够、游客结构单一、游客黏性不强等问题。

一是营销包装不精。与洛阳牡丹花节、上海桃花节等国内知名赏花IP相比,成都赏花节还缺乏“立得住,叫得响”的IP。

二是宣传手段不新。与嘉兴乌镇、肇兴侗寨、古北水镇等国内网红乡村相比,成都乡村旅游宣传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辐射群体相对单一,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开放式平台营销不多,借势借力互联网经济不够。

(五)乡村旅游场景业态不丰富,消费变现能力不强

丰富“赏花经济”场景业态是提升盈利能力、转化生态价值的关键。现阶段,成都“赏花经济”还缺乏场景营造和业态创新,导致赏花旅游单客消费不高、赏花价值转化不够等问题。

一是场景营造有限。浙江嘉兴赏花节通过汉服巡游、汉服造型等活动等沉浸式赏花体验,有效拉动了赏花消费增长。对标先发地区,成都各地赏花旅游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上还不够,特别是缺乏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消费场景的创新营造。

二是业态创新有限。与浙江莫干山、陕西袁家村等先发地区相比,成都在促进赏花游与乡村民宿、汽车露营、运动健身、研学旅行等多业态融合方面仍处于较为初级阶段,过夜率和驻游时长不足,“赏花经济”消费变现能力还有待提升。

“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以全域旅游思路谋划赏花经济提质增效,进一步延伸拓展赏花产业链,将单一赏花流量导入整个旅游市场,从空间、时间、形式等维度拓展花的“颜值”,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一)文化底蕴赋能,发挥乡村特色优势

一是全面梳理资源。通过收集和整理地方历史文献、民风民俗、民间传说等,梳理文化发展脉络,摸清文旅资源家底。

二是全面评估文旅资源价值。组织专家团队全面、客观评估资源的文旅价值,对旅游“爆点”进行深度剖析,提炼成都乡村旅游特色标识。

三是强化区域协作。加快构建环龙门山、环龙泉山等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区域旅游合力。如,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联合崇州、都江堰、彭州、大邑等地区以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谷等机构,合力打造“熊猫+赏花”旅游经济走廊。

(二)宣传模式赋能,擦亮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善用种草经济。①组织意见领袖②和网红达人成都赏花行,鼓励相关影视剧和流量综艺到成都赏花地取景,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二是发展体验经济。③依托“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发展农业旅游体验经济;鼓励沉浸式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造不同赏花剧情体验场景,打造多年龄段娱乐体验产品。

三是发放旅游消费券。依托消费券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崇州竹艺村、新津天府农博园等代表性赏花地发放消费券,充分刺激旅游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四是重视与国际组织的链接。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知名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将成都丰富优质的乡村游资源推向世界,提升成都文旅的国际吸引力。

五是打造文旅IP矩阵。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论证,尽快构建起契合成都各地特点的“主IP+子IP”结构化矩阵,并围绕IP矩阵绘制区域旅游产业链全景图,以产业链思维系统谋划成都文旅产业发展。

(三)新兴业态赋能,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一是做强培训经济。加强硬件建设,丰富培训场地与设备,提升住宿接待能力;提升软件水平,积极对接国内优质培训机构与导师,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培训经济产业链,开发适宜培训学员的旅游纪念品与伴手礼。

二是做优亲子经济。以城乡反差为切入口,开发适宜亲子的多元化赏花游产品,充分挖掘家庭型消费红利,以多点联动的业态组合构建家庭客群全产业链条。

三是做大银发经济。积极发展康养旅游,激发中老年游客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

四是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利用成都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当地首次开设赏花书店、赏花咖啡店等门店,激发“圈粉引流”效应。

五是探索发展第二总部经济。④对标日本神山町、上海青浦区等地经验,充分发挥近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厚实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抓住当前分散经济发展趋势,高标准建设国际高端商务园区,面向新经济、文化创意和专业服务等机构开展战略招商行动,积极争取相关企业把“第二总部”落户成都乡村,实现生态从消费变现到产业变现的迭代升级。

(四)新兴场景赋能,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一是积极开发智慧旅游场景。充分利用VR、AR等现代声光电技术,将赏花与成都乡村独特的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展现历史名人风采,复原成都唐宋盛景。

二是升级休闲旅游场景。在崇州无根山竹艺公园、蒲江樱桃山等赏花地积极开发精致露营,深化研学旅行,举办乡村音乐节、宠物嘉年华等活动。

图片

▲成都青白江区凤凰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部最美赏樱胜地”

三是打造文化时尚场景。通过邀请国际奢侈品巨头、快消巨头在成都赏花地设置秀场、将道明竹编、怀远藤编等传统特色技艺元素融入时尚产品等方式着力营造赏花时尚旅游场景。

四是强化体育旅游场景。以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机遇,学习双遗马拉松、金堂铁人三项、绿道自行车赛等成功经验,积极与国际体育协会对接,引入适宜成都乡村的国际体育赛事,以赛事引聚人流。

五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完善夜游、夜购、夜食、夜娱、夜秀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积极推动赏花与美食、文化、娱乐等多元夜间消费业态融合共生。

(五)基础保障赋能,升级乡村旅游体验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对公共卫生间、基础医疗、5G网络、景区讲解等基础设施升级完善,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二是提高交通组织水平。绘制旅游消费者路线图,在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等旅游消费者集聚区开通直达赏花旅游目的班车,加密旅游专线及站点,探索热门景点停车模式。如扩容热门景点停车场,引导消费者将私家车停放在集中区域,再用摆渡车将消费者送至景点,进而减少景区周边的拥堵程度、改善旅游体验。

三是强化人才引培力度。借鉴蒲江铁牛村经验,积极引育新农人,通过吸引非遗文化传承能人和乡村工匠等专业文化能人回乡反哺、鼓励符合成都定位的匠人和艺术家来成都安家创业等手段把人才集聚起来,激发“赏花经济”活力。

注释

①种草经济:指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以个人或团体的力量推荐、分享商品或服务,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②意见领袖: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如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各界精英等。

③体验经济:指将旅游产品融入服务,注重消费者参与过程和情感价值,为游客创造感受的经济形式。

④第二总部经济:指通过优势资源吸引企业第二总部集群布局,形成第二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杨晨遥 成都市社科联(院)同城化所助理研究员

李 好 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