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笔记 >> 正文
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的示范之路(《新西部》2021-10)
2021-11-06 19:20:09 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10期

◎张凌云

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炉火打磨的耀州陶瓷,如今拥有了古窑址和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叠加,已成为铜川的文化印记。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是对铜川多年来保护和发展耀州陶瓷工作的认可和提升。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当地突显文化品牌建设的努力和自信,也能触摸到他们弘扬陶瓷文化所取得的不俗成果。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唐至元展厅,形似具耀州窑特色的“馒头窑”。

在国家工业遗产陕西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的核心地之一的黄堡镇,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局外人士,只要提起耀州陶瓷,都会给予他们所知道的最高规格的解答。正因为这种毫无隔阂的沟通,使记者围绕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的采访,变得顺畅而又收获满满。

2020年,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成功申请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成功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细节的迭加。2017年12月,原黄堡工业园区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围绕耀州窑迄今已出版了四部考古发掘报告,文字量和学术影响在中国各瓷窑考古中堪称第一……这些细节才成就了闪闪发光的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

遗产群

2020年12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中,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榜上有名。从名单中可以看到,名称最后冠以“群”的遗产只有这一个。

称之为“群”的第一个原因,是遗产群的地址包括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两处。以黄堡镇中心区域和陈炉陶瓷总厂所在地为轴心,涵盖了耀州窑遗址黄堡和陈炉两镇保护区范围,围绕漆水河两岸,区域总面积约260公顷,是国家工业遗产中占地面积较大的项目。

另一个原因是核心物项种类较多。其中耀州窑遗址黄堡保护区包括三彩作坊7间,三彩窑炉2座,唐代窑炉2座,宋代窑炉3座;铜川市电瓷厂包括东大房,西大房,烧成窑炉,办公楼,前楼,中楼;铜川市建筑陶瓷厂包括墙地砖车间;黄堡电影院。

▲耀瓷文化产业园广场

另一部分为陈炉陶瓷总厂包括七面窑、几孔砖窑等陶瓷作坊,匣钵生产车间,釉料车间,原陈陶一厂、原陈陶二厂等13座窑炉,圆窑,泥料场,总厂办公楼,职工礼堂,陈炉陶瓷总厂小学;2T球磨机8台。

据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管委会曾申报过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当时主要是以黄堡镇为核心物项进行申报。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是规模较小,建议将陈炉镇纳入一起提出申请。2020年,管委会再次申报,于当年7月下旬通过初评,最终顺利通过审核。

据了解,目前三大厂区核心物项绝大部分保存完好。三分之一左右设备处于生产使用状态,使用状况良好。其余部分处于闲置或停产状态,部分物项已被封存。

上升到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高度,是耀州陶瓷千年传承的又一个高光时刻。按照《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进一步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积极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弘扬优秀工业文化。铜川市一路走来,探索活化利用的方式,放大聚集效应,已初具规模。

走进千年耀瓷,可以感受古代文明与近现代工业在这里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走进古窑址

采访当天,耀州窑博物馆因消防设施维修没有开放。耀州窑瓷器泰斗禚振西研究员坚持要带记者到唐三彩、唐至元两个古窑遗址厅现场参观。她自豪地说,去过兵马俑吧?遗址厅就跟那儿的感觉很像。话语间,像极了一个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和好朋友分享的小孩子。

耀州窑始烧于唐,鼎盛于宋。遗址所在地铜川市,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1957年,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在黄堡完小(黄堡四中)发现了宋代窑神碑《德应侯碑》,记载了耀州窑为全国惟一的由“贤侯上章,天子下诏”、“奏土山神封德应侯”的制瓷窑场。耀州瓷作为官窑、贡瓷的历史从而有据可查。“德应侯”是耀州窑所在地黄堡镇西南山神的封号。《德应侯碑》现珍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发展期,成为全国六大名窑之一。耀州瓷出现龙凤纹图案或造型,以及“龙”字、“熙宁”、“大观”、“政和”等年款,是宫廷贡瓷。与此同时,耀州窑瓷器还大量外销,出口至日本、朝鲜、埃及、阿曼苏哈尔及东南亚等地。

金元时期,耀州窑的烧制中心逐步由黄堡镇向坩土资源丰富的陈炉镇迁移。

▲禚振西研究员在耀州窑遗址展厅向记者介绍发掘细节

耀州窑的发掘和保护工作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经各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黄堡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面积已达2万多平方米。出土历代制瓷作坊百余座,烧瓷窑炉百余座,生产工具、遗址、遗迹300万件(片),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遗址遗迹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瓷遗址。

从博物馆出来,在马路另一侧,距博物馆稍远的是耀州窑唐三彩遗址厅,近的是耀州窑唐至元遗址厅。

禚振西老人说,其实隔漆水河,在延西高速下还有一个遗址厅,受外部条件限制,修建的高度满足不了参观条件,没有开放。在遗址厅,老人充当起了讲解员的角色,她有些遗憾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要赶快学起来,争取能把讲解的任务担负起来。

禚振西老人告诉记者,把窑炉和作坊遗址都发掘出来并给予保护,耀州窑在全国是最早的,其他地方保护的只有窑址。唐三彩厅位于漆水河岸的一级台地,陈列的唐代三彩作坊和窑炉,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85年发掘出土的。三彩作坊内遗存的木质转轮、成型模具、器皿坯件、火炕、陶盒等遗迹遗物,以及试烧三彩釉的小窑和烧造三彩的窑炉,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唐代黄堡窑制烧三彩的历史场景和唐人组织三彩生产的序列、分工和烧造工艺技术。

走进遗址厅,首先看到的是制作唐三彩的作坊,由东西向并列的七座窑洞组成。窑洞有的是供工匠居住,有的用作原料的制备,有的用作成型,有的用于施釉,有的存放土坯泥料。可以看到唐代烧造工艺由裸烧向匣钵过渡。匣钵相当于是蒸笼的作用,便于瓷器摆放,减少落灰、损耗。窑工休息的地方,靠近窑炉附近,有简单的火炕。禚振西老人说,这应该是烧窑工工作休息做饭的地方,空间狭小,呈半地下,这样窑洞高度不用挖那么高,工人全部需要弯腰进出,可见当时烧窑工人的辛苦。

呈斜坡式的厅内一角,是五座唐代窑炉。通风道、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层次清楚,土坯、砖石全部是出土的文物再现。据悉,这个遗址厅里发现的唐、宋时代耀瓷窑作坊,是最早发掘的瓷器作坊。

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窑址离地高,作坊上头落作坊,窑炉上头摞窑炉。窑址上有瓷片、耐火砖,匣钵,石头,加上当时技术手段有限,挖掘时难度高,向深度挖掘障碍物很多,打不下去。当年发现有人工拍打的土墙后,作业人员都认为已经挖到底了,见到生土了,不需要再往下挖。考虑到当地应该是土窑洞作坊,而不是房子,看到的是窑洞墙体,见到地面才能停,她大胆建议再向深处挖。后来一直向下挖了近2米,终于把窑址、作坊找到。窑洞虽然顶已坍塌,但可以看到平滑的地面上,三口破损的大陶缸和6个小狮子让人惊喜。至此,唐代作坊烧窑的画面跃然眼前,无比生动。

▲陈炉陶瓷厂

一进入唐至元遗址厅院内,禚振西老人就指着外观说,这是仿照耀州窑比较有代表的“馒头窑”形状建设的。

老人指着宋代窑址说,古人砌窑用的砖都是T字形,一头宽厚,一头窄薄些,这样垒出来的窑,不借助其它工具,就严丝合缝,窑床也呈现上大下小的形状。

瓷片陈列墙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唐代瓷片有花纹的少一些。到宋代,花纹就让人眼花缭乱起来。工艺上有印花和刻花两种,纹饰有水波、牡丹、娃娃、鱼,每种纹饰还有大小、繁简等多种变化。墙上展示的耀州窑遗址土壤文化层切面,从上至下共7层,分别是耕土层、元、金、宋、五代、唐代、原生土层。每个文化层显示的瓷器种类、样式、数量都有差别,让人一目了然。

资料显示,1959年,由唐金裕主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黄堡、立地坡和上店村三地的耀州窑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后编写了《陕西铜川耀州窑》,为耀州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1973年,禚振西主持第二次发掘,找到了五代青瓷和唐宋多样瓷类品种。

1984年至1997年,由杜保仁、禚振西两位共同主持,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系统性发掘,耀州窑遗址和作坊迎来了最大规模的发掘保护。首次发现制作唐三彩的作坊和烧造窑炉,以及大量的三彩标本。并且揭示出唐、五代、宋、金、元明五个时期的文化层,确定了窑场八百多年的烧造史,将该窑的烧造史提前了二百多年。找出了唐至元明各时代耀瓷的特征,系统地解决了其时代区分问题,为唐至元明时期北方各窑口的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1988年1月13日,耀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陆续建成耀州窑博物馆以及耀州窑遗址大厅。1994年,耀州窑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耀州窑遗址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此外,耀州窑工业遗址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48处大遗址之一,也是名列其中的两处中国古代北方古窑址之一。

旧厂区到多功能小镇

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中以铜川建筑陶瓷厂、电瓷厂、陈炉陶瓷总厂为代表的制瓷企业,继承了耀州陶瓷技艺传统,是建国后耀瓷产业的领跑者。

铜川电瓷厂建于1957年。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开发的除尘器用瓷绝缘子填补了国内空白。1993年曾参与国家静电瓷行业标准制定。铜川市电瓷厂在2003年改制为铜川电瓷有限责任公司。有资料显示,2018年8月,企业处于完全停产状态。

▲2018年10月21日,铜川市纪念耀州窑创烧一千四百周年活动。

铜川建筑陶瓷厂于1950年由公私合营组建成立。1968年首创全国陶管一次成型新工艺。2002年9月底停产关闭。

厂区旧址以红砖与钢板水泥构架建筑为主,有着鲜明的时代感;以此为中心而建立的家属区、学校、供销社、医院、电影院等设施,则是几代人生活场景的永远记忆,附着了人们丰富复杂的情感。

记者在已成为耀瓷小镇一部分的铜川市电瓷厂旧厂房区看到,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建筑以及烟囱等都保存完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区所有设施基本保持原样,还保留有化煤塔、窑炉等设备,是耀州窑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展示耀州陶瓷文化和铜川工业文化最好的物证。升级改造中主要是对门窗等年久失修的部分进行了修缮。现在从外观能看到的玻璃房,是在原车间外面新加上去的,主要是为了符合当下人们对休闲娱乐生活的设施要求。

在陈炉古镇,作为国家工业遗产的陈炉陶瓷总厂,正在开展产业工艺体验项目。从今年6月开始,通过恢复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拉坯,发展“旅游+文化+工业”的模式,与陈炉古镇景区同步发展,让老厂焕发生机。

1974年,陈炉陶瓷总厂承担了陕西省科技局、省轻纺局把耀州青瓷的恢复试制的科研项目,经科研攻关及百余次试烧,至1977年成功。1989年,铜川市工商局要求在厂名前加上“陕西铜川”地名,即现在的“陕西铜川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总厂”。

活化利用的示范

2018年10月21日,纪念耀州窑创烧一千四百周年活动在耀瓷小镇创意园区开幕。九天丰富多彩的活动,表明耀州窑文化产业基地已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工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017年下半年,铜川市政府在原来的工业园区着力建设“耀瓷小镇”。12月,原黄堡工业园区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正如工作人员所言,一切工作都是从发展耀瓷产业角度出发。“耀瓷小镇”先后吸引了铜川、德化、景德镇等地企业入驻。

▲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

据介绍,基地以发展耀瓷文化旅游和环保陶瓷产业为转型方向。目前已经建成有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公园、大师创意园、窑神庙、游客服务中心、耀瓷坊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耀瓷印象街区、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十里窑场遗址9个旅游板块。形成了北部水泥建材产业密集区、南部耀瓷文化旅游景区、东部现代陶瓷产业密集区和中部三产商贸服务区四大聚集区。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打造的耀瓷文化产业园

伴随着这些工作的推动,编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也已经开始。据悉,耀州窑遗址保护规划也已制定完成,并通过审批。

规划提出以现有实体厂区、陶瓷工业遗存及周边融合为轴心,构建“一带、两翼、六区”的整体布局,打造陕西全域旅游环线上的新亮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陶瓷工业科普教育基地。其中,一带是指漆水河沿线陶瓷产业带。两翼是指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的资源硬支撑和文化软实力。六区包括博物馆、工业遗产展示区,旅游服务、会议及考古展示片区,大师创意园片区,商务办公与特色酒店区,公寓、旅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区和休闲及配套服务区。

616B6

▲以发展耀瓷产业为主的董家河镇创业中心

此外,保护规划中还强调加强对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口述工业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避免“空洞”保护。

这种集群模式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推动遗产保护从点状上升到遗产聚集地整体保护的新模式,这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尚属先例。对其他复合型、分布式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众星捧月

围绕耀州陶瓷,不但有完整的学术研究体系和一批专业人员,如陈万里、禚振西、薛东星等,为我国北方窑口断代的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一批精精业业传承耀州瓷技艺,不断推陈出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普通匠人们,如孟树峰、梁亚萍、王永平等人。围绕耀州瓷各领域的引领者,如众星捧月般,把耀州瓷捧在手心,化在心里。

资料显示,2010年,铜川市30多家耀州瓷生产企业的年产瓷量为1500多万件,产品出口海外达20多万件。2017年,全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42家,全部从业人员2470人。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5年出生的孟树峰,是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梁亚萍向记者介绍陶瓷创新技艺

入驻耀瓷小镇大师创意园的王永平,今年为“十四运”创作了耀瓷作品冠军尊和百牛尊,成为“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这种认可,让他觉得从青铜器转行到耀瓷,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他说,冠军尊源于中国古代礼器“觚”的形制,取生肖牛为饕餮兽面纹,融合礼器“何尊”角端作为设计原型,以耀州瓷为材质烧制,并把“十四运”会徽巧妙融入尊的颈部,整体大气稳重、庄严肃穆。王永平说,冠军尊已被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此外,加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鼓励将工业历史及遗产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也是工业遗产群保护的一项工作。采访中,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梁亚萍反复讲到,耀瓷仅一道刻花工艺,稍有美术功底的人,也要两三年才能学成,多则五年以上,其中的枯燥、收入低等困难,让很多人都难以克服,所以从事耀瓷生产的年轻人不多。如何吸引新生力量加入,他们也在尝试破解。

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除了陶瓷大师交流区,景德镇陶瓷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都在这里建有教学创作基地。

此外,董家河镇在园区设立了创业中心。梁亚萍告诉记者,陶瓷工业是董家河镇的重要产业项目,董家河镇创业中心为从事耀瓷产业的年轻人提供各种优惠的条件,以培育耀瓷新人为主。自2018年开始,已有9家陶瓷工作室陆续入驻。这9家工作室主打产品不同。原来单兵作战时,会遇到技术、原材料短缺等难题,入驻创业中心后,不但可以交流技术,相互学习,面对市场不同的订单要求,也可以相互推荐,共同完成。园区还为他们设立了一个集中展示产品的平台,与市场有效对接。周六或节假日,前来参观的游客也可以在园区的销售亭选购。两年来,创业中心已带动150多人从事陶瓷产业。

梁亚萍是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倡导推广了双刀刻花技术,在传统单刀斜刻的基础上,增加细腻的第二层刀法斜刻,是耀瓷刻花技术的一次创新。她的代表作祥和尊、富贵乾坤、盛世繁荣、天青釉摩羯纹笔洗,多次斩获陶瓷界大奖。

在建党百年之际,唐宋文化产业园把二十多年来收藏的一些陶瓷作品做了一个集中展示,其中有毛泽东陶瓷雕像369件。与此同时,园区还自主研发了六款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陶瓷作品。

采访中记者看到,除了传统陶瓷工艺品和日用品,耀州瓷还开发出更多品类,丰富多样,比如“水清莲洁”陶瓷加湿器,巧妙地把倒流壶和莲花结合,浑然一体。还有写有姓氏的茶杯,专门为人们纪念升学、毕业等推出的定制专柜。新颖的耀瓷产品不但坚守着传统的厚重感,也让情感的传递更加弥久芬芳。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特别致谢!)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