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笔记 >> 正文
金融业助力银发经济调查
2024-05-10 09:00:00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4期 作者:呼东方

随着我国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的出台,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这份文件中所提到的26项发展银发经济的措施中,第十八条涉及养老金融产品。面对万亿级的市场,作为银发经济六大产业之一的金融产业其实早已入局。目前,银行业已经深度介入养老金融尤其是养老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业务,养老第三支柱则主要依靠保险行业,各种背景与各种类型的投资机构也纵纷加入角逐行列。

2023年8月,泰康保险集团成功摘得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央创新区地块,标志着由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在西北地区打造的第一家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秦园正式落地西安。

秦园一期目前对外只开放了如大帐篷一样的两层样板间。下午3点左右,两辆大巴车上下来上百位来自渭南、榆林等周边地市的体验客户,而且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女性,加上前批还没有走完的客户,展厅里顿时拥挤起来。年青的客户经理们显然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她们与客户沟通一般都是以一句反问句式开始:“泰康的入门坎额度,想必您也是有所了解吧?”确实,2015年泰康保险集团北京燕园开业时引发市场轰动的原因之一,就是高额的投保费用作为进入泰康高端养老社区的准入证,这也一下子就成了泰康保险品牌识别度最高的产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目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泰康保险集团就是在这3%选择入住机构养老的群体中,继续筛选着自己最终的客户群体。

长寿时代的险企机遇

打开泰康保险的官网,入眼就是集团的三个核心产品,保险、资管、医养,泰康之家归类在医养产品之中。

泰康保险成立的1996年,正是中国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泰康保险切入养老市场时,中国养老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

泰康保险是国内“保险+养老”领域的先驱者,过去三年保险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泰康保险的这套模式却逆势而上,领跑行业新阶段的转型。如今随着银发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内很多机构都在研究或者效仿泰康保险集团的模式体系。

要了解泰康保险的成功秘籍,就得弄清楚泰康人寿的定位和规划布局。

泰康人寿出现的2007年,中国居民财富积累尚有限,同时社会对养老的认知度还有待提升,这就决定了只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客户才有较强的养老动机,于是机构化的中高端市场成了泰康人寿的最终选择。而且由于彼时国内养老在顶层设计上缺位,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养老需求只能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得以满足。

泰康之家·秦园的宣传册称,秦园引入国际领先的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护模式,为老人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泰康保险也是国内最早切入CCRC体系的保险公司,是将美国的经营理念、经验与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规模经济和城市化特点,目前已完成32个城市的布局,其中17城18家社区投入运营,成为中国CCRC模式的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泰康人寿一成立,就积极布局此类细分市场,尤其是医疗康复机构。中国的康复机构目前主要是满足如手术后、ICU后的康复转诊,而康复领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即老年康复,就是在营养、用药、监护领域能够为老人功能恢复提供更好的服务。2022年之前,国内行业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泰康保险却很早开始重视往康复方面的延伸。CCRC虽然是个综合性的业态,但这与专业化并不矛盾,它的内部也在走向专业化。

图片

泰康保险集团在西北地区打造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秦园

养老领域有两大需求非常迫切,即养老筹资和养老服务。

“人还在,钱没了。”这是很多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遭遇的最大问题。为了满足进入高端养老机构所需,泰康保险与之匹配了资管保险服务,跨周期投资积累解决筹资需求。在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看来:“长寿时代是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要满足老人的康养需求,筹资是最根本的问题,要有美好的长寿生活,要有充足的财富准备。”

泰康保险设计的是“保险-资管-医养康宁”这样一个三端并重、三端协同的模式。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提出了寿险新时代的商业概念,即: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其核心理念在于,在这个三端协同的商业模式中,既可以是“保险+医养+康宁”相互促进销售,也可以是通过保险主业来促进养老产业链的发展,还可以是以资产管理为主要目的,以养老不动产的投资来提升长期不动产的收益率。保险公司建立足够权威的服务标准,让客户对于服务的交付成果和质量能在事前感知。同时还在筹资环节设立标准,引导和吸引储蓄资金释放,解决中老人支付意愿不足的问题。

泰康保险提供的这种商业模式,有些部分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保险业务范畴,但放在商业模式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保险+养老”,可以作为长寿时代的应对方案,是成体系、有逻辑、可持续的保险主品。

与泰康保险集团一样,同为中国保险业的另一位巨头——平安保险集团,也见微知著紧盯住银发市场,只不过“野心”更大,他们盯上的是90%左右愿意居家养老的群体。

下午3点,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299号平安大厦C区四楼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里人声嘈杂,各个工作室有举办保险产品说明会的、还有联谊互动的、更有面对面咨询服务的,客户群体也是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平安管家”居家养老服务是2022年元旦首先在上海、苏州试点上市。随后的3月,“平安管家”又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20个城市上市。据这里一位资深的业务经理称,进入陕西市场一年多后,已经有不低于100万人的客户参保“平安管家”。

平安保险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成立的第一批保险公司之一,是一家集保险、银行、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与泰康保险不同,平安保险因设计的产品丰富,早就实现了客户群体全覆盖。“其实很早以来,平安就有很多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多个保险理财产品。”据这位业务经理分析,平安的很多养老产品特点就是具有长期资金管理的专业能力,与养老产业投资要求非常匹配。“养老产业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回报率较低等特点,与保险资金在久期、资金量、回报要求等方面较为契合”,所以“养老+理财”也是“平安管家”的特点。

“平安管家”提供的是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涵盖适老化改造、慢病管理、特色体检、专业护理、文娱社交等各项服务。主要解决居家养老的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场景问题,提供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对于“平安管家”居家式养老,这位客户经理提到一个非常有对比意思的问题,“当遇到突发疾病的时候,您觉得是您家离西京医院距离近?还是养老机构离西京医院近一些?”他微带一点狡黠地强调道:“平安还能保证客户遭遇突发事故的时候,在这些医院享受到绿色通道的待遇。”

据这位保险经理介绍,从2023年开始,西安参保“平安管家”的客户还可以享受低于市场价格三分之二的平安保险细胞储存相关服务项目。“这个服务项目太具有吸引力了,很多中年客户都是冲着这项服务来的。”

而在202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平安保险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中,平安集团的高管在继2022年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后,又首次提出了“医疗+养老服务集团”。可以看出,平安保险欲凭借这两大商业模式,雄心勃勃地进军银发市场。

养老服务生态的主导者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作为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意见》中8次提到了保险业,其中所提到的26项发展银发经济的措施中,第十八条都是关于养老金融产品,即: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意见》所提的养老金融产品中,个人养老金产品不仅仅有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产品,也还特别提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另外,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目前确实只有保险公司在提供。事实上,养老相关业务一直是保险业的重要板块之一,近年来更是不断有新的试点出现,保险公司也普遍从养老保险产品向“产品+服务”的方向拓展。有金融业分析人士指出:“商业养老保险兼具长期储蓄和长寿风险管理功能,能够与基本养老保险紧密衔接,是重要的补充养老手段。”

《意见》如此重视保险业,是因为金融和保险作为次生需求,必须与诸如衣食住行等原生需求更紧密结合。而人寿险最直接相关的原生需求就是健康医疗和养老服务。

图片

泰康之家长寿社区智慧平台

与银行、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行业和养老服务是直接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产业协同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其实早于这份《意见》出台之前,接收到市场风投需求和政策动向,泰康、平安、恒安标准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均已于去年向养老项目启动了不同幅度的增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商业保险机构养老社区项目数量达到上百个,单在2023年就有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泰康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超10个养老社区项目宣布开业或即将开业。

银发经济的市场的“蛋糕”有多大?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养老产业规模将以11.48%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预计会达到21.95万亿元。在针对老年人的保障类产品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品,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000亿元。健康险方面,截至目前,60岁以上人群购买的保费占比超过5%。

特别在长护险方面,国家正在推进寿险责任与护理保险责任转换试点,探索利用存量寿险产品开展转换业务,提升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能力。另外还将推进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税优健康保险范畴,提升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吸引力。

自2004年12月首家养老保险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共有10家养老保险公司,分别为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以及国民养老。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各家养老保险公司发展路径各异。虽然各家公司的监管许可经营范围基本相同,但是实际开展的业务差异较大,业务重点不尽相同。

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新华养老主打养老保障产品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等;平安养老和泰康养老整合了寿险公司的团险部,还增加了经营团险业务,并且为了应对团险业务多年持续低迷的情况,又依托集团业务优势(职域营销)发展个人业务,形成综合金融(保险)业务;国民养老和恒安标准养老由于成立时间短,暂时没有取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个人养老保险业务为展业重点。而所有的寿险公司在延续传统业务发展路径的同时,都开始向投资理财型养老保险业务倾斜。

尽管保险公司具有天然“适配”养老社区的优势,但其要想应对好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慢的问题也绝不轻松。因而近年来“轻重并举,先重后轻”的发展路径成为未来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首选。

轻资产模式是保险公司不持有养老物业所有权,而是通过租赁获得物业使用权的模式。轻资产模式投资建设社区前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回本快,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覆盖全国多个重点城市。轻重资产结合的模式则是自建部分养老社区,同时与第三方签约合作或者以股权投资养老机构,“轻重并举”模式结合了二者优点,兼具成本低、布局速度快、盈利周期短、产权关系明确等优势。但轻资产模式对养老物业的可控性弱于重资产模式,需要与业主方沟通协商,存在租赁合约临时终止的风险。

而在近一两年,很多与养老经济有关的机构通过互相合作,还触碰出了更多全新的融合发展模式。很多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就与中国人寿等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主动研发保险与养老健康相结合的产品模式,还共同探索实现“保险+康养”产品价值的新路径,希望着力打通支付端与供给端两个端口。

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在这股浪潮之中,保险业该如何下好养老金融这盘大棋?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当前,第一支柱基本健全,第二支柱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仍是短板。目前我国的解决方案是加快发展第三支柱,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积累离不开长期的投资,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配置金融资源。

2022年3月,由北京市政府相关方面牵头,来自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及下属公司,以及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实业投资领域企业的17家股东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国民养老保险,注册资本111.5亿元。成立首年,国民养老保险就成为国家首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的双试点单位。

2023年12月21日,国民养老保险在西部地区的首家省级分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在成都正式开业。这家新组建保险公司业务就是围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按照养老属性是否突出来布局业务板块,聚焦养老保险和养老金融生态建设,瞄准的其实就是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很多险企专业人士专门研究《意见》第十八条,认为其中提到的养老财务规划,就是强调从中青年阶段起就需要更好地规划财富储备,通过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不断夯实老年阶段的收入保障。

当下,在养老财务规划领域,个人养老金业务作为我国多层次的顶层设计,在试点一周年后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规模增长。其中保险业无疑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长期稳定的保障性,许多养老年金产品也具备最低利率的“刚兑”性质。除此,保险公司近年来在养老服务上均下足功夫,多家险企都布局了养老相关生态圈,并用轻重不同的模式提供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康养服务,确实加强了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的发展方向。

但也要看到,当前各养老保险公司的专业性体现得还不够充分,从监管导向来看,是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坚持向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路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在老年医疗险未来的探索中,保险机构可以着重针对老年人的特病特药、特殊治疗、特殊护理等特殊需求开发适合的商业保险产品。

在长护险方面,目前政策性长护险已在全国49个城市试点,但商业长护险的发展还较为薄弱。未来,有一种可参照惠民保的模式,即以政府支持或指导下的商业化长护险;另一种则是纯商业性方式,各保险公司独立开发产品,但其中需要厘清商业长护险的定位是提供支付能力抑或提供服务,如是后者,则面临长达几十年的护理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质量控制等挑战;同时,商业长护险发展也面临标准认定问题。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在商业长护险的业务开展上仍面临一些挑战。政策性长护险和商业长护险之间的划分和层次还不够明确,国家还在进一步完善整体架构。2023年12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但保险业内人士期待相关标准还可以更为细化。另外,《意见》中提到的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的试点,但如需取得更大试点成果,则需要建立在人寿保险覆盖率和保额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扩大转换服务受益的人群。

而在众多商业保险产品中,作为社保长护险的重要补充,商业护理保险在“筹资+服务”的产业链模式中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能够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护理需求、提升整体保障能力,也能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累经验和数据。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商业护理保险市场尚待培育,大众群体对这类产品的认可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无论是整个老龄化的趋势,还是国家政策导向的扶持,都充分证明这个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市场主体一定会更深入开拓探索。

目前,在满足客户一站式服务需求而连接各个领域服务商过程中,保险公司逐渐具备了医疗健康、财富管理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如泰康保险、平安保险等各大险企都与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服务资源能够助力健康和养老生态建设。另外,保险公司还具有支付方优势,可作为养老各相关产业的支付方,并链接所有养老产业上下游,将之整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借助支付方优势,建立服务标准,倒逼和推动养老服务商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产业的完善。

面对银发经济发展新浪潮,险企作为客户养老解决方案的支付方,产业链条上下游的黏合剂,具有强大的连接力和控制力,最适合成为养老服务生态的主导者,在金融行业中无疑已经最早抓住风口。但要看到,还有大量的需求待唤起,大量的服务供应商需要培育,有很长的路要走。

银行业对养老服务的拓展

上午9点,门外挂有适老化支付服务达标网点标识牌的中国农业银行西安西影路支行按时营业,照例进来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

问及适老化支付服务的内容,客户经理指着服务台一个便民箱讲解道:“我们为老人们配置了老花镜、放大镜、风油精、创可贴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对老人和其他特殊群体有爱心专窗,爱心专座。另外农行掌上银行APP可以切换到适合老年群体使用的大字版,超大字体,功能精简,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其实银行业是数字化覆盖较早的行业之一,也是老年数字鸿沟凸显最明显的行业。当下银行业线下柜台的客户主要是老年人群体,这其实也是数字鸿沟筛选的结果之一。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却被数字生活甩开。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10.79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8亿人,而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规模仅为1.4亿人,也就是说,我国老年群体中还有一半人不会上网。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各大银行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原则,持续探索线上适老化改造措施。如不断优化界面设计,增大字体、调整图标和按钮大小、改善颜色对比度等,令界面更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让老年人在使用线上服务时能够更快速地完成操作。提供智能语音助手服务,让不熟悉触摸屏操作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操作。

而其实适老化服务只是银行业发展银发经济最能让大众看得到的一面。

在国务院《意见》颁布之前,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将养老金融列入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多项内容也涉及银行业。主要包括: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纳入相关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

对银行业来说,这无疑是对发展银发经济做出的政策性“加持”。

事实上,与保险行业一样,银行也是我国最早参与养老金制度设计的金融机构,银行业已经深度介入养老金融,尤其是养老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业务,并成为其重要业务板块。

各个商业银行一直是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银行业深入推进养老保险缴费、托管以及发放代理业务,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养老保障资金结算体系。在第二支柱年金业务方面,银行业一体推进受托账户管理、托管等一揽子年金管理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银行业还开拓了养老金金融业务,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筹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银行业以自身的客户、渠道、产品、投资顾问等一整套优势,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专业资产管理相关的服务,满足个人及家庭的退休资产规划和养老投资需求。

各商业银行也已经开拓了养老服务金融的创新业务,为老龄客户提供“金融+场景”服务。推出“存房养老”模式,即养老与住房租赁相结合,重点解决老年人养老资产储备少、盘活难的问题;推出了权益型和支付型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解决个人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的双重需求;有的银行还开发“银发地图”,提供金融+康养服务,通过手机银行“银发专区”上线银发地图模块,向个人客户展示优质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资源;联合建设老年大学,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编写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通识类《老龄金融》,开展进社区、进老年大学、送教上门活动等等;与各地政府合作推动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个人为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志愿服务。

央行还鼓励各商业银行优化养老产业投资融资制度,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渠道和客户优势,提供融资撮合式服务。多家商业银行制定了支持养老产业的信贷制度,出台了专门的养老服务行业信贷政策和养老机构贷款管理办法,满足养老产业的投融资。在医养产业投资方面,很多商业银行主动对接知名的养老企业,利用多元的平台提供综合性服务。商业银行还能优先为企业养老板块运营主体、收购养老公寓运营权等方面提供贷款,加快城市网格化的养老布局的形成。

农业银行将养老金融业务作为经营转型方向的重点,列为全行七大战略新兴业务之一。明确要统筹城市、县域两大市场,将养老服务业整体策略确定为积极介入类行业,确定了重点支持普惠养老服务、择优支持高端养老服务的分类管理策略,提出多条措施助力推动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针对养老机构特点,推出银行业首款专项信贷产品,在规范明确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担保方式、风控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机构的融资可获得性。

工商银行则升级手机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专区,在业内率先推出养老金融全景服务视图,客户可以一键查询涵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等在内的全视图养老资产情况,轻松体验工行养老金融一站式服务。同时,用户可一点接入“工银e社保”、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业务办理专区,还可一站获取养老金融产品推荐、养老机构服务甄选、养老政策知识普及等多样化服务。

建设银行从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以来,引入多层次、多品类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完整覆盖储蓄、基金、理财和保险四类投资品种,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金融需求,帮助老百姓既“办得快”又“买得对”。还创新资金缴存机制,上线个人养老金预约缴存功能,从系统功能上保障客户提前规划养老资金。

兴业银行积极提升老年客户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线下,持续提升网点软硬件适老化服务水平,多数网点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紧急呼叫按钮、应急求助电话等便老敬老设施,在厅堂智能一体化系统设置方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取号”功能,为老年客户开辟“绿色通道”。线上,兴业银行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四大原则,打造手机银行“安愉版”,形成“视”“听”“触”多感交互的陪伴式体验。

中信银行推出“幸福+”养老账本服务,呈现出规划路径更明确、养老服务更丰富等特点。运用大数据支撑和科学的算法,帮助客户全面归集展示养老资产。“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一个账户、一套产品、一个账本、一套服务、一支队伍、一个报告”,将全生命周期养老规划拆解为三个阶段:预备养老阶段、退休金融阶段、适老服务阶段。围绕三个阶段,中信银行建立相应服务模块,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跨周期、跨平台、跨资产类别的养老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11月末,中信银行养老账本累计用户已近300万户。

那么,面向未来,银行业如何在银发经济的蓝海中遨游?

有业内专家表示,各商业银行要深入了解老年人不同的投资偏好,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要看到,有的老年人认为养老理财或投资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本金安全,那么为了保本,就需要对抗风险的对冲产品;相反,有的老年人为了能给后代多留一些财产,可能就希望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目前,工商银行在行业内首发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养老理财产品,推出多款养老目标基金、养老年金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后,密切联动集团内外产品管理机构,严把产品准入门槛,首批上线包括储蓄、理财、基金、保险在内的全品类个人养老金产品,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投资需求。中国银行则定期定制发行成熟稳健、长期保值的专属金融产品。还通过手机银行里的“中银老年大学平台”提供500余门免费视频课程,全方位为银发人群配备专业化、人性化、差异化的指导和养老金融服务方案。

在第三支柱方面,各商业银行的参与度更高。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截至2023年11月末,已有5000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缴存的账户占比达31%,缴存总金额为182亿元。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国家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图片

泰康人寿组织的体验活动

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开发了个人养老金产品741只,其中465只储蓄类产品、183只基金类产品、70只保险类产品、23只理财类产品。

招商银行开发了集“社保账户、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其他备老资金”于一体的“个人统一视角”养老主账户,还在继续研发“攒养老金+花养老金”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招商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超过500万,上线个人养老金产品160余只,缴存金额超过70亿元。并显示个人养老金客户平均年龄36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建立养老意识,并着手推进这笔备老养老的超长期限投资。

对于未来银行业如何继续切入银发经济并持续发力,有业内专家表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向免税储蓄账户、住房反向抵押、长期护理保险等养老产品过度;同时还可以考虑推出更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推进生命周期基金产品的开发;延伸适老金融服务内涵,推出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智慧服务、生活消费等成体系的产品。创新出更多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助力个人养老金体系改革。

投资机构摩拳擦掌

2024年3月,西部信托与陕西陕投康养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首单以养老为核心的家庭服务信托项目“西部信托·康享系列家庭服务信托”成功落地。项目采用“信托+康养”的一站式服务,为养老提供解决方案。依托家庭服务信托开展养老服务,确保每位委托人拥有独立账户,利用信托账户的风险隔离功能为养老资金提供坚实保障。服务内容涵盖筛选推荐服务方案、协商优惠、辅助签约,以及根据委托人意愿将资金用于受益人消费等生活支出等。同时,陕投集团所属陕投康养投资兴建的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作为项目的康养服务机构,引进加拿大百年养老机构Baycrest的先进养老理念和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环境。

其实在《意见》颁布之前,早在2020年左右,依市场动向和需求,面对养老这个万亿级市场大风口,众多企业竞相入局。既包括房地产企业、保险公司和医药企业,也囊括了科技巨头、创新企业等。以房企为例,就有万科、保利、远洋、绿城等逾30家企业在此布局。除此之外,腾讯、阿里、美的、善诊、淮景医疗、天与养老等科技巨头或创新企业也从金融支付、智慧养老、智能硬件、养老机构等角度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有着金融属性与国企背景的各级城投公司与大健康产业企业更是紧随风口,涉猎其中。

2023年7月,由西安城投集团投资、西安城投置业公司建设、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合资运营的“西安城投荣华·康馨园”对外开放。这个项目是集健康、生态、智能于一体的国际品质健康全龄社区,宣传以全生命周期的国际疗养康复照护体系和360°全方位健康服务体系为核心,以专业化团队和服务为依托,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一时引得众多有在机构养老意向的客户络绎来访。

2023年12月1日,川投大健康产业集团旗下专业化川投盛榉公司以“机构养老+康养基地”形式投资建设的川投舒适之家·青城山康养基地正式开业。这个基地是推动“川投舒适之家”康养品牌纵向养老方向拓展的全新项目。

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其实很多具有公益金融性质的公益组织很早就在投资养老服务方面极为活跃,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公益金融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慈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社会创投、可持续房地产等等。

自2020年起,龙湖公益项目在重庆市实施了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塔坪社区等20个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项目以及约4000户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4万户居民受益。

2022年,阿里巴巴公益“XIN益佰计划”银龄安居适老化改造项目正式在成都落地。同年,成都金牛区营门口街道银桂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启动仪式在龙湖集团成都公司正式启动。这项适老化改造工程是龙湖公益基金会通过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在银桂社区落地。

《意见》所提“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不仅使地方政府可以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更让各种理财公司摩拳擦掌,欲对银发经济扩大布局。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各种机构而言,理财公司拥有更强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也就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优势。理财公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稳健的理财产品,符合养老理财客群投资偏好,经过市场培育后,其养老理财产品易受到广大投资者的了解和认可。很多依托于银行的理财公司本身具有广泛的客群基础,这也为养老理财业务提供了潜在市场,在渠道建设上也有明显优势,如线上平台、网点柜面等,可以方便地向客户宣传、销售养老理财产品。

据一份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养老理财产品合计规模突破1000亿元,整体近一年平均年化收益为3.16%,近一年平均最大回撤为0.84%。养老理财的固收投资比例高达九成以上,且权益投资比例较低,使养老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在市场波动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2024年伊始,银行背景的理财公司表现出积极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再度扩容,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各新增2只产品。据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家理财公司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在市场发行。

记者了解到,作为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的兴银理财,是市场上首批允许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理财公司。在养老理财试点期内发行了5只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266亿元。在产品的类型上,该公司对产品形态和策略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包括推出行业首只明确包含“下滑曲线”的目标日期养老理财产品,及行业少有的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期待帮助居民实现一站式养老资产配置。

但要看到,目前各类投资机构进入养老市场都只是在开始试水与探索。特别城投公司方面,在大城市或更低一级的地市县级市场,因为与之前的文旅产业、大健康产业与老城区改造等项目关联度极高,急需细化市场才能吸引到养老资金的投入。

从金融理财市场来看,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储蓄产品为主,且相关产品在收益率、期限等方面都高度相似,这不利于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居民的资产配置需求。现阶段,养老理财业务起步晚,大多成立一年左右,之后也将会有更多产品陆续发售,并且整体存续规模还较小,市场端尚在发展初期。

此外,目前市场上缺少长期优质标的,养老理财还不能充分发挥长期性资金的优势。随着国家养老政策进一步释放,养老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有望进一步推动。理财机构需要优化养老理财的产品设计,精细化不同层级的投资心理需求,适时灵活调整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真正落在客户的投资心坎上。这就要求还要持续追踪特定群体并定制化产品服务模式,遵循投资者适当性原则设计适配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群的投资偏好,让理财产品从“一对多”精准到“一对一”。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