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蒲城县闫家村,打造了金银花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使闫家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23年年底的22000元,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陕西脱贫致富的示范村。这一模式还在当地得到广泛复制,金银花在全县推广种植,涵盖传统种植、育苗基地、金银花茶加工等板块,成为蒲城县脱贫攻坚期间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闫家村建立定点帮扶结对关系。经与村“两委”干部实地考察、研究讨论,决定引进种植金银花。
闫家村地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处,属于渭北旱腰带,自古以来干旱少雨,靠天吃饭,地块有一定的坡度,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严酷,但金银花适应能力强,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而且投入小见效快,因此非常适合在闫家村种植。
经过几年的发展,闫家村的金银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展到了3000多亩,并引进新品种“北花一号”,研发出“秦花六号”“秦花七号”优质品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带动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就业,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银花采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闫家村金银花产业显著的脱贫减贫效果以及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陕西卫视、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此进行报道。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强起来”
自2013年结对帮扶以来,学校接续选派张武军、鞠波、王敬涛、韦帅、李攀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与闫家村党支部班子一道引入并发展金银花产业,通过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综合施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地方政府+村党支部+村级股份合作社+脱贫户”的“五位一体”精准产业帮扶新路子。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2015年,张武军初到闫家村,面对村子发展困难的现状,他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他认为,村子难以发展是主观与客观原因共同导致的,主观上来说,村党支部的龙头作用还没有形成,没有领导力。而客观上来看,闫家村基础建设落后,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通讯、村级活动场所等设施都亟待加强。他说:“为了解决村子发展的难题,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健全班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党支部的领导是很重要的,抓班子、育后备、建制度,是我的首要任务。”
闫家村耕地面积大,由于水利设施不足,庄稼十种九不收,但却十分适合种植中药材。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面貌,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帮扶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先后五上山东三下湖南,考察中药材种植,最终引进了金银花这一适合闫家村发展的产业。
如何说服群众推广新产业,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难题。为打消群众种植顾虑,村干部自己带头先种12亩,动员党员人均种3亩,村委会自掏腰包为群众发放2万元苗子,当年推广种植260亩,两年后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村里70多岁的贫困户皇玉林在劝说下,刚开始只种了1亩4分地,种植的金银花品种是“四季花”,第二年就到了丰产期,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干劲一下子更足了。后来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又种了7亩“北花一号”,成为当时村里种植金银花的大户。
鞠波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贫困户都有种植意愿,联系学校争取到14.4万元帮扶资金,为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880株种苗。
脱贫攻坚期间,学校累计投入50余万元支持闫家村开展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并积极动员学校专家教授等力量支持闫家村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学校机关党委下辖的31个党支部分别与闫家村的贫困户实现了精准“联姻”对口帮扶,并每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捐款助力产业发展。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大年初一晚上,王敬涛放心不下村上疫情防控工作,和村党总支书记王春颜通了近一个小时电话,沟通防疫工作安排。大年初二,将老母亲送回老家后,他立即驱车返回村上工作,奋战在防疫一线,和村干部、群众共同抗击疫情。为增强全村干部群众的凝聚力,王敬涛组织村里的干部、党员和群众300余人慷慨解囊,为湖北省人民医院捐款25000元。此外,金银花作为一种清热消毒的中药对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王敬涛和村干部商议,包装了一批金银花茶送到蒲城县医院,为抗击疫情贡献闫家村力量。
2021年5月28日,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交到了韦帅手里。他紧紧围绕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在金银花田间地头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29日,闫家村以金银花产业为桥梁,同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签订帮扶协议,组织开展支部共建、互助振兴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郝家桥村在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班子联促、队伍联抓、工作联动、产业联创等措施,逐步促进和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一是两村互相安排同志兼任对方党建指导员,联系互动开展农村党建工作,约定每年双方组织党员到对方参加一次活动,党员领导干部为大家上一堂课。二是双方结对帮扶1-2名困难党员、老党员或致富能手,协商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重点从政治思想、发展思路、技术项目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三是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在“七一”或春节期间,共同走访慰问一次困难党员群众,为他们送上关怀和温暖。四是围绕郝家桥村经济发展规划,闫家村承诺为其群众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协助其办好金银花种植基地,为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2023年,闫家村在渭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中被评定为“一类村”。“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让我这个基层干部理解,核心就是强基固本,关键就是把群众的事办好,把村上治理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春颜说到。目前,闫家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链条拉动,选准“党支部+”这一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在推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当前,闫家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干劲略显不足,当务之急就是挖掘培养后备力量,充分吸纳党员、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等中坚力量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充实人才后备力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科学创新支部活动方式,把“三会一课”开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农户家中等,把党的政策宣讲好,切实推动农村实际工作见实效。
强化产业带动,产业产品“旺起来”
“金银花开金银来。”近年来,闫家村鼓励村民积极种植金银花外,不断探索延长金银花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金银花产业产品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升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张武军积极推项目、扩平台,组建电子商务销售团队,推广“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聘请农业专家来村做讲座,解决村民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鞠波致力于解决“四季花”投入人力成本大的问题,大力推广花期短、产量高的新品种“北花一号”,推动金银花产业提档升级。王敬涛以打造集种植、深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金银花产业链为目标,引进适合渭北生长、产量高、抗病性强的金银花新品种,扩大村集体金银花茶叶厂规模,探索开发金银花纯净水、金银花酒等新产品。韦帅经过长期跟着村民在金银花地里现场学习,发现了把回收的金银花叶子和枝条变废为宝的渠道,提取药用成分或用于制备饲料,每亩可为农民增收600-1000元。
2017年,闫家村金银花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成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名专家组建专家工作站,有效带动全体村民并辐射周边市、县、镇村民就业。
经过多年的种植,村民已然成了金银花种植方面的“专家”。闫家村以专家工作站为支撑,带领村民培育出的金银花新品种“秦花六号”“秦花七号”被列入陕西省林木良种名录,品牌价值达5000余万元。
闫家村开发的各种金银花产品
千人采摘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要人不?还要人摘花不?”每年5月份,金银花都竞相开放,芬芳浓郁,周边县镇村的群众纷纷来到闫家村,共享“金银花开金银来”的成果。一位采摘金银花的群众说:“我大清早开始采摘,一天下来能摘20多斤,每斤6块钱,一天就能挣150元左右。”
对于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他们很难在外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在家种几亩金银花,或者金银花成熟后帮别人采摘花,能挣得一些生活费用。一位老人采摘时说:“我都70多了,每天到地里摘花能挣近100块钱,一个月下来,攒了两三千元,平时不用给儿子要钱,还能给孙子买点吃的,婆媳关系都变好了。”
在群众广泛种植金银花的同时,闫家村整合村集体资源,动员党员参加,按照市场化模式,注册“鑫裕康”商标,投资320万元,成立蒲城县裕康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通过采摘带动、三类户免费入社、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等,辐射带动周边8村500余户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探索出“产学研销”一体化经营路子。
2018年,学校投入40万元支持建设蓄水池助力金银花灌溉,捐赠金银花茶烘干设备,为村民提供14万元种苗,带动更多群众增产增收。
周边县镇村的群众纷纷来到闫家村采摘金银花,共享“金银花开金银来”的成果。
为进一步延伸金银花产业链,2019年,学校投入55万元建设金银花加工车间和电商培训中心,每年生产金银花红茶、绿茶2万余斤。2020年,学校投入30万元,用于金银花冷库建设项目,为金银花成品的长期保存提供场地支持和设施保障。
多年来,学校各级单位在教职工福利和慰问品方面持续采购金银花及相关产品,举办农特产品进校园活动,发挥学校内部的消费市场潜力,鼓励、号召全校师生“以购代捐”参与消费帮扶工作,多渠道帮助销售和宣传金银花等农副产品。
当前,闫家村打造“1+N”产业发展模式,以金银花产业为主,养殖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为辅助产业。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干”原则,实施“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进一步延长金银花产业链,提升金银花附加值,增强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闫家村积极与陕西水务集团、王老吉等龙头企业合作,以金银花为原材料,研制生产金银花水、金银花饮料、金银花面膜、金银花眼罩等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为附近村民和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提升金银花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银花产业经过十年发展,使闫家村经济面貌得到很大改善,闫家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23年年底的22000元,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陕西省脱贫致富的示范村。脱贫攻坚期间,闫家村的金银花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得到广泛复制和推广,金银花在全县推广种植,涵盖传统种植、育苗基地、金银花茶加工等板块,成为蒲城县脱贫攻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打造研学基地, 红色文化“活起来”
发展红色研学,能够让广大师生在实践中深刻把握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
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银花采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入选“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年研学人数近10000人次。学校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劳动体验,让学生在进企业、下农田、访农户的过程中实现劳有所为、劳有所获、劳有所乐,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参加劳动实践教育的学生说,“采摘金银花不但让我接受了劳动教育,而且实地了解了西电对闫家村的帮助和农村的新面貌,作为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成员,我将努力讲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成就。”
2023年5月12日,学校第77期大学生高级党校的100多名学员来到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田地里,开展了一场别样的网络直播。现场的同学们一边采摘金银花、一边同直播间的观众一起聆听闫家村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一名入党发展对象说:“在这次实践课堂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尤其是让我看到了一任任西电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付出和贡献,这是我接受的最生动的入党教育,今后我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年,百余人,二十余次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结合乡村振兴的美育实践工作。学校机电工程学院丰博老师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与广大热心乡村振兴的学生共同组成乡村振兴工业设计实践团队,先后帮助尧山镇金银花产业等特色农产品设计了百余款包装盒品牌标志,其中近10款已经采纳正式投入商用;设计标志及品牌Logo十余款,其中3款已经被企业采用并正式工商注册,解决了包装及品牌标识设计等亟待解决的宣传推广问题,培养出一批批愿意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展拳脚的优秀青年,也帮助学生们在真正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经历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所有同学都被晒得胳膊上脱了一层皮,脸也被晒黑了,回来后同事们都说我是不是带学生去非洲实习了!”回忆起这段经历,丰博也不由得笑道,“虽然辛苦,但这确实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和当地学生交流的过程,我觉得对学生和我都是一个很实在的思政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们切实了解到了乡村振兴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利用自身所学投身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2022年,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付玉龙副教授,在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时,发现金银花产业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匮乏,备产、生长、销售以及市场维护等环节缺失。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后,以蒲城县金银花产业的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无人机巡航、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金银花的备产、生长和销售过程的信息,并使用图像识别、关联分析、人工智能处理等多种方法构建了面向蒲城县金银花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实现了对金银花产业的全面科学评价和有效指导。2023年,学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雪利教授,联合苏州一家公司开发了金银花无醇免洗抑菌凝胶,以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初,陈雪利教授团队在农林科学类国际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题为“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constituents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erg based on Raman spectroscopy”的研究论文。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定量分析体系,实现了对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快速及准确的定量分析。
2024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调研和交流学习系列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青”声“习”语研究生宣讲团的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展开内容丰富的主题宣讲。思政课教师围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报告,为闫家村发展文旅融合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参加活动的学生感慨道,“能用自己的专业为乡村振兴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何其自豪!”
此外,闫家村周边有刘吉尧故居、包森故居、时间博物馆等红色景点,位置相近,道路畅通,将由此打造一条红色研学线路,每年吸引大量的大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学思践悟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完善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美起来”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闫家村以清理“三堆六乱”、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夺红旗”观摩活动等作为主要抓手,严格落实“一会一室两小组”服务机制,切实在推进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规范建房中发挥好服务作用。建立环卫员长效机制,坚持“常态化管护+集中整治”模式,围绕辖区内主干道路、田边林头、房前屋后、背街后巷、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整治,让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一去不复返。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每条巷道路面都硬化了,室外的厕所看不见了,村巷随处可见的垃圾也消失了,墙面上的宣传画面、美景图真有氛围,变化真大。”一位返乡的群众感慨地说道。
2023年,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和人文学院共同组织开展闫家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人文学院学科及专业特色,重点围绕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历史挖掘、品牌宣传等模块,着力打造闫家村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人居环境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村巷道路面、自来水管道、路灯年久失修,部分已有所损坏;垃圾未按分类处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污水管网治理设备和管护还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缺乏技术指导及加工处理等。下一步,闫家村将围绕群众身边最迫切需要的事情,集中力量解决,办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丰富业余生活,文化活动“热起来”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不仅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精神生活“富”起来。
多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持续加强闫家村文化工作建设。2021年,学校投入10万元,建设闫家村金银花百姓大舞台、金银花灯海,引导群众参与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既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追求,有力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见行见效。王春颜说,“闫家村金银花百姓大舞台,口号是‘乡村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夏天最多的一次来了3000多名群众,成为四邻八乡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援建的闫家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023年10月,学校医院赴闫家村开展“送医进乡村 健康助振兴”义诊活动。
踏上金银花观光大道,将会沉浸在金银花的花海中,沉醉于金银花的花香中。金银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且疗效显著。冲泡一杯金银花茶,气味清香、回味甘甜;在车里、房间放一些金银花,花香四溢,清香芬芳。
2022年,学校又投入70万元,建设闫家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当前,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集文艺活动、技能培训、红事喜事、餐饮服务、金银花交易场地等功能于一体,为推动闫家村移风易俗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提供了场地保障。学校为村上捐赠秦腔演奏乐器一套、秦腔戏服多套,捐赠乒乓球桌、篮球、羽毛球、毽子等运动用品及健身器材。
2023年10月,学校医院赴闫家村开展“送医进乡村 健康助振兴”义诊活动。医护人员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听心肺、问病史,进行中医理疗、口腔诊断等医疗服务。本次义诊共为140余位村民开具处方,免费发放药品28种,覆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腰腿疼等常见慢性病,为村民提供贴心便捷的医疗服务。
2024年4月,学校人文学院和闫家村携手举办主题为“礼赞劳动者,共建新农村”文化创建活动。演出中学生演员和闫家村秦腔自娱班通过民族乐器独奏、合奏、舞蹈、合唱戏曲等表演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下一步,闫家村将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一是结合村里的文化服务中心、乡村书屋、道德讲堂、电教室等场地,组织开展社火、“最美家庭”“村晚”“读书沙龙”“计算机培训”、传统民间体育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把现有的公共资源用好;二是吸引社会各界采风爱好者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记录乡土乡情,展现丰收盛景、乡村美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是组织田野调查、培养乡土人才,传承发展农耕文化,让农耕文化“活”起来;四是充分挖掘和传承乡村非遗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风民风融合,构建“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简介
李 攀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 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