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 正文
解读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绿色城乡统筹成功模式
2013-07-10 15:44:37 来源:《新西部》

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示范工程

凤凰池生态谷工作场景掠影

□文/韩佳卫 赵 元 赵 樱 门海宁

居住在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徐老汉最近一年来有了一个特别的喜好,就是每天要上山远眺一下骊山新家园的建设情况,他说,那里是他安度晚年的家园。原来,像徐老汉一样感到幸福的人很多,也喜欢远远看看这块土地上多年后的今天,一天一个样飞速的变化。

“临潼模式”:城镇化过程科学发展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四化同步”,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为农村向城镇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临潼国家度假区位于西安市东北,距西安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毗邻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等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胜地,历史渊源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独一无二,具备生态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

临潼国家度假区又是大西安建设“城市文化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东进、西接、北跨、南融”发展格局中向东拉大城市骨架、加快西安最具活力的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据悉,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原有近3万居民,以种植业和旅游工艺品贩卖为主业,旅游服务和市场意识较浓。然而,由于自然历史原因,这一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相对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7000元,只相当于临潼区的78%、西安市的71.5%,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针对“资源禀赋好、居民收入低”这一现状,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由曲江新区、临潼区携手共建的临潼国家度假区,自2010年4月奠基启动以来,在国家开发银行、开元城市发展(西安)基金的主导投资下,按照“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原则,以“文化先导、旅游主导、生态先行”为开发原则,创新“兴文、强旅、筑绿、富民”发展思路,以绿色生态产业和城乡就业、创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开发为带动,依托临潼国家度假区的自然禀赋、产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民生现状,确立了“绿色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和实施体系。确定的目标是,通过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临潼国家度假区打造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大示范工程。为了引导当地居民的创业增收,度假区成立了专门的小额贷款办公室,投入专项资金,为创业居民提供小额贷款和资金扶持,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帮助新居民实现创业梦想。新居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行业创业,开商店、饭店、旅馆,发展农家乐,也可在度假区内出租电瓶观光车,这种组团化的发展和管理模式,不仅利于市场的培育,而且还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升级提升。

同徐建兴老汉一样,临潼国家度假区27.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7335户,近三万群众,正因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于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在于身份、工作等一系列生产方式的转变。

民生幸福:从绿色理念到绿色行动

走进骊山新家园新居民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映入记者眼帘。在骊山新家园从事物业服务工作的龚斌喜告诉记者,“骊山新家园配套建设了社区市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文化娱乐设施等,全方位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及文化生活需求,住在这里很开心。”

今年36岁的龚斌喜,原是斜口街办张铁村人,因临潼国家度假区开发建设,搬迁至骊山新家园。“我家共五口人,将在骊山新家园分上两套房子,一套120平方米,一套90平方米。过去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我在外面打工,现在度假区在家门口给我安排了工作,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龚斌喜乐得合不拢嘴,“骊山新家园还配套有21亩的民俗文化广场和公共文化场所,比城里人住的房子还好。”

临潼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西安临潼国家度假区管委会城乡统筹办公室主任刘蔷告诉记者,针对“资源禀赋好,居民收入低”的现状,临潼国家度假区确立了“兴文、强旅、筑绿、富民”的发展思路。在国家开发银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的主导投资下,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绿色产业、绿色就业、绿色发展”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全力助推新居民融入城市生活,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带动整个临潼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妥善安置新居民,临潼国家度假区建设了总占地约1650亩,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的骊山新家园、芷阳新苑、胡王社区三大新型社区。在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新居民的生活出路问题,临潼国家度假区面向度假区内所有适龄群众,依托凤凰池国际景区、国际温泉酒店城等区域内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在酒店服务、物业管理、园艺种植、生态涵养等六大门类基础服务领域孵化有生力量,全方位、多工种、多业态、多岗位解决新居民就业问题。目前,已培训学员4100余人,解决就业1500余人,未来三年计划安排就业岗位8000人以上。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