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 正文
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荣杰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演讲
2019-12-31 18:36:49 来源:新西部网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慈善事业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image.png

尊敬的宫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今天,中华慈善总会在陕西举办“中华慈善论坛”,研讨新时代慈善组织的使命与担当,分享交流慈善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体会。这是一场慈善思想的盛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向兄弟省市和各位专家学习的宝贵机会。下面,我就陕西省慈善协会近几年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党的十九大和《慈善法》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体系,开辟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时代。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行善内容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精神救助和社会治理相结合转变;二是慈善募集的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化发展为慈善资源动员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科技化;三是行善主体的变化,从过去少数人的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围绕这些变化,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政工作、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将扶贫济困作为慈善事业的中心任务,整合汇聚慈善资源,凝心聚力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一、实施文化八大工程,提供慈善事业新动力

传播慈善文化是建设社会慈善环境,培育全民慈善意识的奠基工程。我会实施八大工程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募集2200万元,联合省教育厅在中小学校实施慈善教育工程。9年来,从10校试点到千校推广,目前已实现全省覆盖,有8000多所学校、400万中小学生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将慈善教育纳入德育考核,学校将《慈善读本》列入教学计划。这一教育工程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日行一善”为载体,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善”培养学生的行为。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方式树德育人,成为中小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大实践。被誉为慈善的种子项目、基因工程,获得民政部“中华慈善项目奖”。

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我会联合省高教工委在全省高校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暑假深入贫困山区扶贫支教,有效地实施了数十个产业、教育、健康、文化扶贫项目,开展了科技、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此项目获得省政府“慈善项目奖”。

慈善媒体宣传工程。建立了四级联动宣传机制,省会设立宣传部、网络信息部,市、县设宣信部,乡镇设慈善信息员。省会官网升级改版,各市、县新建网站,逐级建立慈善工作微信群。并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单位、个人和突出贡献媒体,举办信息员培训班;每年投入125万元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办栏目、周刊、专版,与新媒体大型网站合作开办慈善频道;省会创办《善天下》杂志,刊发《陕慈快讯》,协会官网每天更新信息。围绕协会中心工作抓重点报道工程,近年来每年开展七大宣传战役,在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不断地激发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开创了慈善大宣传格局。

慈善文化社会工程。成立了慈善文化促进会,以书法、绘画、摄影、诗文、阅读、朗诵等多种形式传播慈善文化。每年组织700余名书画家举办慈善书画大赛,开展慈善书画下乡,踊跃捐赠书画作品,义卖2100万元;每年与省摄影家协会、诗词学会联合开展慈善摄影、诗文创作大赛和朗诵活动;组建了慈善志愿服务艺术总团,常年深入市县巡回演出,组织志愿者文艺团队进社区、到村庄演唱爱心歌曲,适时组织慈善文艺汇演;筹资100万元,募集12万册图书实施 “爱为读”项目,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设立了7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慈善基金,奖励“道德模范”、“陕西好人”。

慈善文化养老工程。面向社区开办慈善老年大学。已开办的153所学校开设了时政、国学、音乐、绘画、书法、养生等课程,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专业人士授课,学员免费入学。省会为每所学校捐助12万元。慈善老年大学以文化养老为内涵,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善的平台,是慈善进社区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慈善文化理论研究。与西北大学联合组建了慈善研究院。八年来,研究院秉承“校会合作、学用结合,创新研究,开放服务”的方针,建设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库”,举办了60期“慈善文化大讲堂”,出版28部专著,发表近百篇慈善研究论文,每年设10个科研项目对慈善公益课题进行研究。积极推动慈善队伍建设,编写教材,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宣讲团赴基层宣讲《慈善法》。承担全省慈善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研究院卓有成效的工作已成为省慈善协会的智库、人才培训基地、理论研究高地,支撑了陕西慈善创新发展。

举办慈善高峰论坛。我会每年举办国内或国际慈善高峰论坛,为慈善实务寻求理论指导。“一带一路国际慈善高峰论坛”邀请了丝路沿线300多名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参加,主论坛商讨重大课题,分论坛荟萃发展成果,高端对话互动交流转型探索。国内外30多家媒体发布论坛消息,点评文章近百篇。盛赞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慈善公益的活力。

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慈善法》和我省《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后,每年举办“中华慈善日”和“陕西慈善周”主题活动,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推介项目、募集善款、开展各类慈善服务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2017年活动现场被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直播。同时连续四年在中华慈善日举办“助力脱贫、慈善之光”大型电视晚会,表彰“三秦善星”,展示慈善成就,推介扶贫项目,近千家爱心企业现场举牌展示捐赠款物累计15.82亿元。

二、以现代慈善理念,不断推进项目与募集创新

项目工作是慈善事业的主干和形象,募集工作是慈善事业的本钱和源泉。我会推行“全员工作制”,在项目、募集、网络等方面实行项目为王、品牌为上、部门有责、人人参与。全员项目、全员募集、全员网络,几乎所有重点工作都是各部门协调配合、团结奋斗、打拼出来的综合效应。

我会不断创新募集手段,形成了慈善资源动员多元化、多样化和科技化的新格局。建立多个募集合作平台。积极争取省国资委支持,建立了国有企业募集平台,争取省工商联支持,建立了民营企业募集平台等,动员爱心企业设立冠名基金91支。今年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建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已募集7040万元。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取得显著进展。我会加强与省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扶贫办等部门联系,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2.31亿元。互联网众筹发展迅速,今年达到1.73亿元。外联合作成效显著,世界宣明会驻陕机构累计实施项目2.5亿元以上,依恋集团、三星集团捐赠助学、救灾等项目资金累计6000多万元。慈善实业和慈善信托虽然起步时间不长,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省慈善协会每年联合市、县慈善协会开展“迎9.5献爱心慈善扶贫募集联合大行动”,深入推进联合劝募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四年来联合大行动全省累计募集善款物22.24亿元。几年来,我会募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17年募集善款物总额5.23亿元,2018年达到6.97亿元,今年实现7.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实施十大慈善扶贫,走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我会将扶贫济困作为慈善工作的中心任务。多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积极探索慈善扶贫路径,累计募集善款物50.1亿元,实施项目1.4万多个,帮扶贫困人口逾千万人次,成为我省社会扶贫力量的主力军。

设施扶贫。投入5.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慈安桥4895座,打机井1091眼,建水窖5510口,解决了330万贫困人口渡河困难和饮水问题。

健康扶贫。组建了医疗、药品器械、志愿者三大联盟,募集资金、医药器械价值3.66亿元实施慈善助医项目;承接省民政厅2500万元实施“救急难”项目;援引中华慈善总会药品26.97亿元,为15240多名贫困患者发放药品。

教育扶贫。投入3亿余元实施扶智助学项目,帮助15.93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承接恒大集团3亿元善款,在贫困县建设中小学校。

产业扶贫。与省扶贫办合作募设7600万元“扶贫基金”;“脱贫激励计划”项目募集2308万元,激励2.3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在旬邑县资助31个贫困户建起了“扶贫苹果园”;与省工商联合作实施“万企帮万村”项目,帮扶93个贫困村,1198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社会扶贫。投入2.34亿元实施春节、“六一”、重阳三节救助项目,救助贫困家庭、儿童、老人161万户(人);募集善款6248万元关爱企业困难职工、老知青、抗战老兵;募集善款3500万元省内救灾。

助残扶贫。投入8500万元,为2万余例肢残患者施行了肢体矫正手术,并提供适配器具和技能培训。

助老扶贫。投入8600万元实施“安老扶孤”项目,对8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实施一元关爱;投入1860万元实施扶贫养老项目,捐建96个扶贫养老中心;在凤栖山墓地推出5000个福位安葬贫困逝者。

关爱儿童。投入4661万元实施525个关爱儿童项目,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1.6万名。

关爱退役军人。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募设了7040万元“关爱基金”,帮扶贫困退役军人。

信托扶贫。动员省上44家金融企业捐资500万元建立信托扶贫基金,撬动扶贫信贷规模5000万元,为全省近千个贫困户脱贫项目提供信贷抵押。

脱贫攻坚合力团行动。我会积极参加社会组织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担任丹凤县合力团团长,组织20家社会组织,落实1301万元资金,帮扶41个项目。

在项目实施中,全省各级慈善协会组织数万名慈善志愿者进村入户,围绕项目开展专业化服务。在项目执行中,积极创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网络化管理,力求项目效益最大化,精心打造品牌项目。先后有10多个项目获得民政部和省政府“慈善项目奖”。

四、以互联网为驱动,开辟社会扶贫新局面

互联网、区块链以链接一切的优势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开辟了网上大众慈善募集的新渠道,不仅创造了全新的行善方式,而且传递了现代慈善理念,特别是调动了广大年轻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为现代慈善事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大平台。为此,我会从社会招聘了13名专业人员组建了网络信息部,全面加强协会网站和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开创大众慈善新格局。

一是推广运行社会扶贫网。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建设的社会力量扶贫平台。我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了这一网络在全省的推广运行工作。在网络运营中我们抓住需求端与供给侧两个端口,依托驻村扶贫干部组建了27789名信息员队伍,组织1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登陆发布需求,动员360万爱心人士注册帮扶。以网络覆盖为基础,参与活跃度为主线,创立五级联动运行机制扩大网络覆盖,组建“五大联盟”对接贫困需求,实施五个创新拓展网络功能。目前,我省在“社扶网”注册的用户为480万人,贫困户发布需求55万件,有效对接需求51.2万件,帮扶对接成功率达到93%,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们以扶贫网发布的需求为导向,一网统筹、双线推进、多网联动、高效对接,线下募集“扶贫基金”9064万元,联动多个互联网公益平台众筹7948万元,线下网上募集善款17012万元,帮扶贫困人口127.6万人次。国务院扶贫办推广了陕西经验,获得“中国社会扶贫网运行最佳突破奖”。

二是发动社会各界献爱心网上众筹善款。2016年以来,我会入驻多个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每年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省会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策划筛选项目,落实企业配捐资金,发布网络众筹倡议书,深入市、县巡回宣讲培训,联合全省慈善组织、扶贫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共同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动员包村扶贫单位从脱贫需求出发,发起网上众筹项目,由我会给予1:0.5的配捐,激发包扶单位干部职工捐赠的积极性。今年9·9公益日,我会发起项目726个,省内外120万爱心网民参与捐赠,三天网上筹款1.19亿元,全年网上筹款1.73亿元。其中“爱心超市扶志”、“脱贫激励计划”、“扶智助学”三个项目筹款均达到了1500万元左右。四年来,我会联合市、县在网上推介筹款项目2254个,1200万人次参与捐赠,网络筹款2.65亿元。目前,我会网络筹款已建立常态化机制,由过去9·9公益日短期突击转入常年开展。今年1-11月份,平均每天筹款52.3万元,获得中、省网信办“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奖”。

五、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多样化专业化

志愿者队伍是慈善事业的活力和骨干。我会于2012年成立志愿者分会(总队),提出创建一流队伍、一流活动、一流业绩的发展目标。目前,省直属慈善志愿者团队发展到275支、3.32万人,全省慈善志愿者发展到50.05万人。近年来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大批志愿者走基层、进社区、到农村、上门入户,围绕协会慈善项目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打造了“三大节日送温暖”、“一元关爱”孤寡老人、“爱我母亲河”、“爱心歌曲大家唱”、“废旧衣物一张纸献爱心”、“我是一棵松·保护大秦岭”、慈善扶贫超市等一批品牌服务项目。省慈善协会连续8年开展“创先争优”、“评星晋级”活动,先后表彰了359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2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了58名金银星志愿者、3150名1-5星级志愿者。我会从多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如为从事有一定风险的志愿服务者购买保险,为上山下乡服务的志愿者报销必要的过路费、加油费等。从2018年起我会建立“志愿服务微星基金”,对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基金实行1:0.5配捐,有力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全省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朝着常态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六、探索慈善实业发展,提高慈善组织造血功能

发展慈善实业,是增强慈善组织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我会于2014年成立“陕西慈善发展与国际交流中心”,中心主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发展慈善实业。首先实施了“爱为宝”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年处理2500吨废旧衣物生产线,放置“爱为宝”回收箱5239个,全省已累计回收衣物9716吨,经分拣消毒处理用于救助的衣物达到20余万件。同时,发展中心与陕旅集团合作实施“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该项目作为儿童公益项目,旨在通过馆中设立的各类展项、节目及互动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获得终身受益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计划2020年6月建成。我会还在积极筹备 “中华社区慈善园”项目。这是一个以儿童发展与养老服务研发、培训、示范、孵化、推广为目的的慈善公益项目,我会拟与中华慈善总会、全球联合之路合作实施,以推动慈善事业的广泛合作。

七、以“四型”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我会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四型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综合型、枢纽型、专业型、服务型”的功能定位。突出党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协会党总支将党建工作与慈善工作有机融合,互促共进。内部治理由过去行政管理为主逐步发展为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综合治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自律监督,落实信息公开,提升社会公信力。按照公益化、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推进队伍建设,实行了人才引进、改进薪酬、专业培训、科技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团队平均年龄大幅降低,年轻人所占比例由30%提高到70%以上,一批年轻骨干走上重要岗位。坚持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倡导“大爱情怀、务实双创、清正严明、团结奋进”的慈善精神,建立了“年度双创(创新与创业)考核制度”,激励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创新活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修订整理了32项制度,同时吸纳与慈善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协会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陕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2次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我会工作距新时代党和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要求,距兄弟省市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华慈善总会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努力谱写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