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延长县,脱贫摘帽再出发!
2018-11-21 09:35:08 来源:延长宣传

2018年9月26日,是延长人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陕西省政府批复延长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延安市第一个脱贫县,这一天也标志着党和政府给老区群众兑现了庄严承诺。

早在1985年,延长县被国家定为贫困县;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县,延长县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6元,到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达到10140元、贫困户人均6747元,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脱贫摘帽后的延长县如何再出发?近日,华商报记者深入延长县采访了县委书记蔺治斌,进村入户采访了村民,在深切感受40年扶贫巨变的同时,也了解到帮助困难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致富奔小康的脚步从没有放缓——

贫困县摘帽后 县委书记仍持续下乡蹲点

11月6日上午8时许,记者从延安市赶往延长县,得知县委书记蔺治斌去了罗子山镇下乡调研,遂穿越绵延的山路,正午时分赶到克苏村。

“记者同志,赶快进屋暖和一下,一路山路奔波辛苦了……”从沙发上站起三个人,其中一人边问候边紧紧握住记者的手。经介绍,这位衣着朴素的长者就是延长县委书记蔺治斌。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蔺治斌一直在延安市区县任职。他是延安吴起人,1962年7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曾在志丹县周河乡政府工作,后任团县委书记、县政研室主任,后来下到双河乡任党委书记,再任县政府副县长。2002年离开志丹县赴延长县,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时长4年半;后离开延长县赴富县,任县长7年1个月;2013年8月蔺治斌再次回到延长县,任县委书记至今。

重视调查研究,是蔺治斌自任志丹县政研室副主任、主任时养成的工作作风。这次延长县脱贫摘帽后,他决定在农村继续蹲点调研一个月。蔺治斌介绍,主要调研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现状等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村民对村上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满意度等情况。这次调研,还专门邀请了延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常洧鸿。

蔺治斌认为,通过这样深入农户点对点、面对面调查询问,了解村民产业发展、家庭收入、产业投入、子女状况、饮水、网上销售农产品等发展的需求,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把脉号得更准,才能对后面政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

引导村民走产业化道路 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克苏村村民王文安今年58岁,种地50亩,其中红薯8亩、大葱8亩,但因干旱长势不好,产量也不高。他上有90岁的老人,下有2个儿子,大儿子在延安打工,生活困难。王文安对产业的渴望是想种植花椒、核桃和辣椒等经济作物,收成能好些。

蔺治斌回应王文安的诉求时表示,首先他认为要引导帮助群众,认识主导产业的重要性,少而精、发展优势高效产业,不能盲目图量、广种薄收;红薯应转变捎带种植思想,学着当作产业来经营,要做精做优花椒、红薯和大葱,保持长效品质,要走优质高效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其次,扶持有实力、有先进理念的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帮助百姓积极学习新理念、新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在做优做强一项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百姓增收致富。

听了蔺治斌的分析,王文安连连点头,表示要好好琢磨琢磨今后的发展路子。

蔺治斌介绍,尽管摘除了贫困县帽子,脱贫攻坚取得了预期成效,但延长县仍然还有311户626名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域产业依然薄弱;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部分群众自我发展愿望不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依然不足;部分群众增收基础还不稳固,因灾因病返贫现象随时可能发生。这些问题,是脱贫攻坚急需补齐的短板,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瓶颈,需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蔺治斌表示,今后三年延长县将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统一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脱贫摘帽 重点夯实产业培育、农村基建等五方面工作

回首这几年工作历程,蔺治斌感慨不已。在脱贫攻坚中,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合力攻坚,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群众增收,持续用力抓好扶贫产业培育这个根本。始终把建立长效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抓好塬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突出抓好沟道、川道和黄河沿岸半山坡三个重点区域长效产业发展,建成塬区32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川道3万亩绿色瓜菜生产基地、黄河沿岸5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全县生态畜禽养殖基地,实施71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98个行政村设立互助资金协会,全县所有村户实现了特色产业全覆盖,群众增收基础全面夯实。

二是聚焦可持续发展支撑,持续用力抓好农村基础建设这个短板。投资7亿多元,集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159个行政村实现硬化道路、安全饮水、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群众安全住房问题全部解决,电力、电视、通讯、网络覆盖率100%,8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到位,创建生态村8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城乡一体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态势良好。

三是聚焦社会事业,持续用力抓好扶贫政策落实这个重点。把严格执行扶贫政策作为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全过程扶持,对因病致贫户实行医疗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免费门诊治疗和免费药物发放,对丧失劳动能力和“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实行兜底保障。

四是聚焦精神脱贫,持续用力抓好内生动力激发这个关键。把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注重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整顿软弱涣散村级支部24个,鼓励党员贫困户带头致富,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制定村规民约,评选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设立脱贫奖励基金,采取用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的办法,鼓励群众“争先创好”,促使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五是统筹抓好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帮扶,实行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常态化,改进帮扶方式,变物质帮扶为精神鼓励、机制激励、政策扶持,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牢记总书记嘱托 向老区群众兑现脱贫庄严承诺

提起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蔺治斌倍感自豪。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蔺治斌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

蔺治斌动情地说,正像总书记说的那样,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蔺治斌说,延长县作为延安革命老区的县份之一,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最大民生、最大发展机遇,深怀情感、勇于担当、克难攻坚,举全县之力大力培育致富产业,全面推进基础建设,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全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蔺治斌介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陕西省贫困退出“577”标准,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各项指标,延长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条件,2017年已通过省市核查验收,2018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9月26日,省政府批复延长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向老区群众兑现的庄严承诺,也是向习近平总书记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延长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脱贫攻坚总揽全县工作大局,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锲而不舍,求真务实,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绩。

据了解,延长县计划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后再出发 五大举措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问题,蔺治斌介绍将通过五大举措振兴乡村战略,提高农民收入,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实现小康。

一是持续抓好精准脱贫工作。按照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加快剩余311户626名在册贫困人口脱贫进程,继续对已经脱贫的8644户19283人和已退出的83个贫困村给予三年扶持,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实现小康。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苹果产业质量效益,推进“三菜”并举发展,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产业,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促进油气资源转化利用,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支持发展电商物流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是全面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城镇和农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同步推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是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40年

延长县扶贫发展经历5个阶段

改革开放40年,延长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奋斗历程。1985年被国家定为贫困县,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县,延长县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

依靠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政策,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6元增加到127元,共发放各类扶贫救济资金805万元,缓解了部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但这种扶贫是输血式的救急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摆脱贫困问题,所以收效不大。

第二阶段1986—1993年

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开发式扶贫。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1元增加到536元,全县贫困人口由10个乡镇14900户,减少到6个乡镇9115户。但沿黄河的三个乡镇因地理条件差、自然灾害多、人的思想落后,扶贫难度增大。

第三阶段1994—2000年

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

扶贫方式由区域带动转变为到村到户型扶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38元增加到943元,1998年全县整体越过温饱线。截至2000年,全县实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电视,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阶段2001—2010年

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第一个十年阶段。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47元增加到4258元,产业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产业富民战略目标初步变为现实。

第五阶段2011—2020年

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第二个十年阶段。

2014年全县农业人口11.7万人,贫困人口8794户18473人。为了革命老区县早日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明确提出2017年实现贫困县脱贫退出。

>>知道一下 贫困县(区)退出条件

(一)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人口);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三)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

(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

(五)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六)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

(七)97%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华商报记者 郭魂强)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