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横山党岔镇:48位标杆引领扶贫扶志新风尚
2019-11-08 10:12:04 来源:新西部网

新西部网讯(记者王永程 通讯员刘波)11月7日,横山区党岔镇在党岔中学隆重举行精准扶贫暨新民风建设颁奖晚会,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涌向这里,目睹48位标杆风采,见证激动人心的瞬间。

党岔镇,古称银州,位于横山区东部,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富集、交通条件便利,是党项文化的发祥地,被喻为塞上“鱼米之乡”。

决战贫困,决胜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党岔镇党委书记吴科邑告诉记者,全镇坚持“实事求是,进退据实,真贫真脱”的原则,精准扶贫,全面实施陕西省扶志六法和榆林特色六大扶贫举措,大力弘扬“爱、敬、诚、善、美、志”的新民风,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决胜贫困,让全镇5个村退出了贫困村序列,1400户4093名贫困户到2019年初减少至87户178人。

一个先进就是一面旗帜。党岔镇长雷雨虹说,镇党委、镇政府于9月下旬启动了扶贫扶志评选活动,经各村道德评议会推荐初评,村两委会通过、公安机关审核,调取征信报告,镇党委扩大会综合评议、对外公示等程序,最终有48名扶贫工作和内生动力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活动现场,通过播放短片、诗朗诵、情景剧等形式,分享了获奖者的感人事迹。这些标杆涵盖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好家风好家训、五美庭院等“六个模范”、最美扶贫人、最美保洁员、最美乡贤等“三个美”和一个扶贫特别贡献奖等10个类别。

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记者在颁奖晚会现场真切感受到了党岔镇党员干部的这种初心和使命。全镇计划通过“打造新标杆、培育新民风”,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现在就请跟随我们,走进党岔镇扶贫扶志模范,倾听他们的故事,汲取贫困户决胜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动力——

●孝老爱亲模范陈爱梅家的车辙印

时间进入2019年秋季,52岁的陈爱梅在家里家外忙活,一脸恬静。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印记,却抚不平内心的伤痕。在陈爱梅家门口的小路上,有一条深深的车辙印,这一条印记明显的小道,写满了陈爱梅几十年如一日撑起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

16年前,陈爱梅本有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夫妻其乐融融,相夫教子,生活无忧。突然噩耗传来,丈夫在打深井时不慎被掉落的砖头砸到,半身瘫痪。在衣不解带照顾两年后,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上有双亲要奉养,下有儿女要照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陈爱梅一个人身上。本以为伤痛过后生活会重新走上正轨,不幸再次落在这个家庭。2004年,单身的小叔子外出务工受伤,半身不遂,瘫痪在床。陈爱梅见不得眼泪和离别,再次伸手接过了照顾病人的责任。洗衣做饭,种地养羊,吃尽了苦,流尽了泪。多少次午夜梦回,陈爱梅都起过离开的念头,但是都打消了。小叔子瘫痪在床,疼痛难忍时,每天都需要陈爱梅用轮椅在门前的小道上走几圈,这一走就是16年。如今儿女都已长大,陈爱梅也逐渐没了年轻利索的腿脚。说起几十年的经历,陈爱梅说,我不能走,我一走这个家就没了。

●最美扶贫人刘少文: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刚刚进入农闲时节,村民陆续歇了下来,刘少文却更加忙碌,在韩石畔村支部会议室里,刘少文和村党支部书记就刁王沟水渠清理工作逐项安排,争取在天气完全上冻前把这一件工作做完。

2015年,区林业局刘少文被选派到韩石畔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刘少文沉下身子,甘于吃苦,把村子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当做自己的事来干。4年来,韩石畔村累计争取各级部门资金354.85万元,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韩石畔村在册贫困户66户,190人,4年下来,全村在册贫困户减至3户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多元。

2018年9月13日,刘少文在扶贫日志中抄写了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 刘少文说,在村子里待久了,和当地老百姓的感情更深了,最大的愿望就是韩石畔村能尽早脱贫,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 就业创业模范孙世伟:身残志坚的猪状元

家住党岔镇三皇庙村的孙世伟夫妻俩最近心情格外好,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眼看养猪场又到了收获的时候,夫妻俩干劲更足了。20年前,孙世伟外出打工回家,起了养猪赚钱的念头,20多年来,养猪场规模由小到大,风雨无阻间,尝尽了酸甜苦辣。最低峰时,孙世伟以2.5元每斤的价格把生猪出售给猪贩子,换取猪场发展的流动资金。

经过多年的坚持,如今猪场年正常存栏量达300多头。今年猪肉市场行情好,仅上半年就出栏生猪60多只。预计在年前,还有近200头生猪能够上市。孙世伟算了一笔账,除去一年的各项开支,利润能达到70多万元。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和诚信待人原则,孙世伟家的养猪场越做越大,夫妻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创业带头人。

●脱贫致富模范李玉虎: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前这位一边唱歌一边干活的村民就是小李家洼村的村民李玉虎。舒爽的秋风带来了秋日里的收获,也带来了李玉虎一家人的欢乐。

李玉虎今年47岁,和妻子育有两女一子。2014年,三个孩子都步入了大学校门,让他家因学返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这件事在他看来,并不光彩。在扶贫政策的激励下,他积极流转土地,扩大种养殖规模,通过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今年种植72亩高粱,18亩谷子丰收在望,饲养的60多只羊子和40只鸡也能为家里增加不少的收入。如今,两个女儿均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还在读研,自己早在2016年就退出了贫困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农闲时的李玉虎喜欢钻研、改制一些小农具,几根铁棍、一个电机就制成铡草机,一个破了的炒锅被改成了切萝卜机,在他看来,生活处处充满乐趣。谈及未来,李玉虎充满信心,要依靠自己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五美庭院模范刘海飞:环境好了,干活更有劲了

“住着也舒服,心情也敞亮了,干活更有劲了。”马坊村刘海飞自豪的对别人说。在党岔镇刘海飞家院落内外保持干净整洁、杂物堆放整齐、生产生活物品摆放有序。房前空地是一片菜园子,整齐嫩绿的蔬菜,金黄金黄的玉米,给这户农家小院平添了靓丽的风采。

近年来,党岔镇持续推进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工作,倡导全镇推进洁净庭院创建,争创幸福美丽乡村。旨在推动党岔镇群众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打造“院净、花香、景美、人和谐”的庭院,美化、靓化、净化党岔卫生。刘海飞一家随时保持着庭院内外的环境卫生,积极改造庭院面貌,为促进全镇最美庭院发挥着先锋示范作用。

●好家风好家训模范刘生伟:学做事会做人

党岔镇北庄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平凡、普通,但一直保持着父母慈、儿女孝、夫妻和、子孙贤的传统。

在这个家庭里,作为丈夫的刘生伟,他爱护妻子;作为妻子的李艳,她心疼丈夫,他们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儿子、儿媳,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伺候年迈的父亲,直至老人101岁去世;作为父母,他们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子女良好品质,教育她们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如今,儿女或成家或就业都不在身边,但问候和关心却从不会少。

这种幸福是溢于言表的,和谐温暖的家庭,向上向美的家风,是耳濡目染、是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它呈现着厚重的家庭文化积淀和生活智慧。

●最美乡贤陈政和的两个“爱好”

在党岔镇北庄村,提起“老陈”陈政和村里人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老人的两个“爱好”,村里也是人人知晓。

退休前,他是镇政府的土地司法专干,退休后,他当起了村里的“和事佬”, 乡邻之间的“大事小情”都喜欢找老陈调解,不仅是因为老陈公道热心有耐心,还因为他在调解矛盾的时候喜欢套用民俗历史知识,能让当事双方信服,调解的纠纷多了,家里堆积的“调解书”也成了他的“收藏”。老陈说,干了大半辈子的司法工作了,这个是他的爱好。

老陈的另一个爱好就是研究历史、民俗文化。他义务当上了北庄村村史馆馆长,无偿捐赠、热心讲解。在他的发起和申请下,古银州城遗址被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时,陕北已是深秋,寒意袭人,而老陈依旧时常来到银州故址,在断壁残垣中,感受千年的沧桑巨变,寻找历史的斑驳印记。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