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榆阳:蹚出产改新路子 绘就“三农”新画卷
2020-11-17 10:04:18 来源:新西部网

红石桥乡柳卜台村的两千亩山药高产质优、金鸡滩镇小坟滩村千亩油葵丰产丰收、大河塔镇香水村百亩高粱映红田间地头……金秋时节,榆阳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正是榆阳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的生动实践。

2013年9月,榆阳区探索在省级贫困村赵家峁村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过4年多不懈努力,赵家峁村高质量退出贫困村序列,一举成为了全省脱贫攻坚、农村党建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的示范样板。2017年7月,榆阳区启动了“百村示范、全域推进”三年行动,东南部山区重点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北部滩区重点推行“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制”,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城中(城郊)村、经济发达村推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解决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转型发展问题,形成百村示范、整区推进的大好局面,成为全国首批推广的20个产改先进典型,“三农”工作的“榆阳模式”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聚焦农业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在赵家峁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榆阳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坚持产权改革与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思路,运用全产业链思维谋划产业布局,在巩固提升“粮薯菜羊猪杏”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陕果、中盛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3+2+X”新兴主导产业,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在小纪汗镇十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榆阳湖羊”备受“优待”。整齐排列的羊舍内,全自动化的供料、清粪、换风、消毒设备,让湖羊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019年10月10日,榆阳区首批优质种湖羊从甘肃庆阳运到了这里。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的就是建设集种羊繁育、肉羊屠宰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湖羊产业核心区,目前存栏3万多只。”新中盛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梁勇告诉记者。

围绕湖羊产业,榆阳区创新扶贫机制,投入2500万元将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实现年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60元。目前,牛家梁镇常乐堡村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一期10万只项目已建成投产,金鸡滩镇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正在建设,巴拉素等北部5个乡镇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镇村级千只及千只以上17个湖羊养殖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全部建成投产。一座座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湖羊养殖基地在榆阳区初具雏形,今年年底将建成湖羊产能50万只,明年将达到100万只,到“十四五”末湖羊饲养量突破200万只。

随着湖羊、肉牛和特色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榆阳区积极推进饲草产业建设,将优质饲草产业确定为农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全区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一年生饲草种植达到15万亩,其他生态种草5万亩。“我区初步形成‘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股份经济合作社种草、农业龙头企业种草’的强劲发展势头,基本实现了饲草耕、种、收、运、储的全程机械化,而且,这些优质‘榆阳苜蓿’可以‘足不出户’,全部供应当地养殖场。”榆阳区林业局局长高来伟介绍。

同时,陕果山地苹果、中盛湖羊养殖、大地种业、肉牛养殖、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等一大批骨干项目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了50万亩高产玉米、30万亩脱毒马铃薯、15万亩优质小杂粮、7.5万亩大漠蔬菜、4.5万亩优质果树种植基地;岔河则万只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1万头;中药材、富硒功能农业等特色种植3万余亩,做精、做特、做优青云万寿菊、马合生态养鸭、上盐湾林下养鸡等一批高附加值的特色业态。“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村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今年种植的800亩万寿菊喜获丰收,预计生产万寿菊花茶8000多千克,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总收益将突破200万元。”青云镇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说。

聚焦农民富开启农民增收新渠道

2020年9月26日,赵家峁村又分红了!

这是赵家峁村第三次分红,本次共分红160万元,户均分红7340元。核对股权证信息、签字按手印确认、领取分红……工作有条不紊,村民喜笑颜开。

“自从我们把土地给合作社承包出去,我自己基本不用种地了,每年在合作社打工就能挣30000多元,分红也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家一共七口人,这次分了15000多元呢。”赵家峁村民赵德华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380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65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是2013年的6倍。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如今的赵家峁村,现代化养殖区、时令水果采摘区、旱作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杏树文化观光区、美丽宜居生活区、乡村休闲度假区交相辉映,“田园山水”美不胜收,“乡音乡愁”韵味十足。

随着“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三条路径、三产融合、三农情怀”的统筹推进,榆阳区相继成立了404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界定成员34.3万人,颁发股权证10.9万本,组建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21个。同时,该区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纽带,引入工商资本,强化利益联结,探索出“龙头带动+订单收购”“捆绑抱团+合作经营”“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品牌创建+线上线下”“能人引领+托管代养”“专业分工+社会化服务”等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充分嵌入产业链条和利益链条之中,让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搭上一列发展快车奔小康。通过对36家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扶持奖励,带动贫困户757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引导推动全区101个重点企业结对帮扶80个贫困村,建成村企合作农业产业基地14个,发展订单农业、推动消费扶贫,累计购销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5200余万元;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为平台,每个贫困村整合投入30—50万元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示范点73个;培育龙头企业70多家、家庭农场1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多名;249个行政村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入股分红总额突破1.76亿元,14275户贫困户受益,31231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孟家湾乡书肯壕村2019年11月份引进榆林市天鹏养殖产业联合体公司,通过公司提供猪仔、饲料、技术、设备,农户提供场地、猪棚、饲养的合作方式,发展全程自动化、规模化养殖,推动生猪产业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多重转变。2020年5月13日首次出栏优质生猪520头,农户纯利润10多万元。“‘合作社+农户+公司'这种合作模式,让我尝到了甜头,这种模式才是我们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最有效、最保险、最可靠的渠道”。书肯壕村村民方召芳告诉记者。

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榆阳区扎实推进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建设,全面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榆阳区鱼河镇是设施蔬菜大镇,全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万亩,该镇按照“政府主导、集体所有、合作经营、市场运作、民主管理”的原则,组建了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依托新建的鱼河蔬菜批发市场,与区农投公司、鱼河农场合作,建立起鱼河农业投资运营公司,打通了蔬菜产供销环节“最后一公里”。“这一新型模式,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了起来,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直通直达,促进了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真正实现了菜农增收、用户受益。”鱼河镇党委书记贺志军说。

聚焦农村美刷新田园乡村新颜值

榆阳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农村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赵家峁休闲度假、红石桥乐沙戏水、孟家湾路虎营地、白舍牛滩乡村游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遍地开花,形成了三鱼路环线“中国美丽田园”生态经济带,以及各具特色的一大批生态田园综合体,截至11月初,全区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榆阳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依托农村产革后土地集中连片的优势,投资建设了白舍牛滩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了从风沙草滩区传统种养殖村到田园综合体旅游村的华丽转身。村民李强雄和妻子方东霞是村里最早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当初,他们投资三十多万元,承包了景区两个娱乐设施项目。每逢周末,随着游客陆续从城区赶来,他们俩就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我们也算冒险投资了,真没想到,这几年挣了不少钱。”李强雄告诉记者,仅“五一”假期,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

作为“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的主阵地,榆阳区承担着全市总任务的85%。今年以来,榆阳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塞上森林城”全面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今年,投入资金3.7亿元,林业项目建设投入2.35亿元,草产业建设扶持3000多万元,年均新增造林10万亩以上,全区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82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与此同时,榆阳区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政治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民战争。“我们2015年前住的还是老旧房屋,现在住的是二百多平米的别墅,环境也一天天变好了,比城里条件都好。”榆阳区古塔镇石井村青阳小区居民张志德竖起大拇指说。

在一波又一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废弃房屋圈舍和违章建筑拆除,从公路沿线延伸到了集镇村组、纵深部位;陈年垃圾和脏乱差死角得到更为彻底的清理;“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集中连片、全面推开;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划行规市”“村企共建”“群众自治”“社会化服务”等新模式全区推广,乡村面貌持续向好向优,逐渐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美丽格局,净美人居环境成为榆阳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杜欣)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