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南在线 >> 正文
陕西安康 “造血”脱贫
2016-05-06 09:21: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安康人陈余国在西安经营一家修脚店,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而在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安康市紫阳县,像陈余国这样,依靠修脚行当来摘掉贫困帽子的群众已有3万余人。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扶贫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着力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与模式。

“一把修脚刀带活一个镇”

“目前,紫阳县有1万余人从事修脚行业,仅高桥镇就达到6000多人。”紫阳县扶贫局局长高显崟说,紫阳县先后涌现出胡先东修脚、方元平修脚、郑芸芸修脚等10余家修脚品牌。

紫阳县政府与修脚企业合作,开创“培训+输出+创业+维权”全程零费用保姆式精准扶贫模式;即政府免费培训愿意从事修脚行业的贫困群众,结业后输送给修脚企业,有能力者帮助其开店创业,劳动监察部门进行跟踪式保障维权服务。仅2015年全县就培训3882名贫困群众成为合格的修脚师,月均工资达3470元,争取培训一人,一户脱贫。

“扶贫是要让钱生钱”

邱令芳是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大山村人,因一场大火烧毁了山上的祖屋,一家四口住进山下特困户安置房里。

有了住处,但没有钱路。村上的养鸡专业合作社给她想办法:先在合作社赊鸡苗,鸡养大了按市场价回收,卖了钱再还账。

2015年4月,邱令芳从合作社赊回2000只鸡苗。7月底,成活的1900余只商品鸡全部出售,合作社扣除成本后,将10495元现金交到邱令芳手中。然后,她又赊回第二批鸡苗……半年时间,她净赚了近两万元。白河县扶贫局局长陈万里介绍说,白河县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目前启动的30个精准扶贫村,争取做到一村一社一产业。

在紫阳县高桥镇龙潭村有一个居民安置小区,规划安置500户贫困户,目前已有266户入住,小区内有一处名为开源公司的厂区。“开源公司流转我的土地又返租给我种,种出的玉米以保护价回收,闲时还能到公司园区打零工。”安置小区里的贫困户陈玖凤高兴地说。

“扶贫不是把钱直接给贫困户,而是要让钱生钱。”高桥镇镇长邬胜鸿说。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2011年初,陕西省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计划10年内将陕南240万群众搬离地质灾害频发的贫困山区。

2013年4月,石泉县池河镇谭才亮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住进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从山里搬到明星村大阳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房屋实行产权国有,贫困户免费居住。

51岁的丁发全也是搬迁户之一,在山里种了大半辈子地,终究戴着贫困户的帽子。搬下山后,他不再种地而养起了鸡。“土地是政府免费给的,鸡就在地里放养。”丁发全说,这几年通过养鸡,他已成功摘掉“穷帽子”,仅2015年纯收入达两万多元;他要继续努力,争取当上“有钱人”。

池河镇分管扶贫工作的人大主席谭可新称,镇政府对这一批32户搬迁户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精准扶贫。有些群众,政府以300元每亩年的价格流转村里的土地交给他们免费使用3年,帮助他们发展蚕桑、养鸡等产业;有些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其就业或创业;对年老体弱的特困群众则进行救助扶贫集中供养。“要让贫困户不仅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谭可新说。

截至2015年底,安康全市仍有1158个贫困村、21.7万户、63.8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未来5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副市长邹顺生坚定不移地说。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