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刊动态 >> 正文
从“榆阳模式”看榆林畜牧业的绿色跨越
2017-09-18 09:11:52 来源:新西部杂志

截至2016年底,榆阳区畜牧业总产值达3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个别村镇甚至高达70%以上。在从陕西省内第一畜牧大区向全国知名畜牧强区转型中,农户、企业、区畜牧兽医局形成合力,走出一条绿色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大纪汗村村党支部书记蒋文东介绍村里西门塔尔牛养殖情况

畜牧业是榆阳区发展农村经济的首位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主体、家庭牧场为基础、养殖示范村、示范户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随着布局、结构、资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榆阳区已打开了一幅新型绿色生态畜牧业的“榆阳模式”画卷。

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末,经省统计部门认定,榆阳区羊子饲养量突破200万只,生猪饲养量突破100万头,成为陕西省养殖大(县)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达227.3万只;生猪饲养量达102.5万头;牛饲养量达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202.4万羽;肉类总产量69811.6吨、禽蛋产量19013.6吨、奶类产量24648.2吨;山羊绒产量423.8吨、山羊毛产量368.7吨、绵羊毛产量172.5吨;秸秆加工利用15.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3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

大纪汗村:巧打“示范”牌

近年来,榆阳区畜牧产业化和畜禽良种推广发展迅猛。区畜牧兽医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累计争取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市级畜牧产业专项资金等中、省、市项目2900多万元,区级资金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400多万元。扶持建设了380多个规模养殖场和15个养羊示范村。完成了大纪汗村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个万头生猪育肥场。

7月19日,从位于榆林市区的榆阳区政府一路向西北行进,离毛乌素沙漠越来越近,车窗外远处沙丘的弧线挑衅着你想伸手去抹平,丛丛团团的梭梭一晃而过。路上基本看不到人。

榆阳区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王智峰介绍说,榆阳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有的村镇方圆几里才有一户人家。畜牧养殖业在这里不但是传统产业,也有适合转型升级的基础。

大纪汗村属于典型的陕北高原风沙草滩区,榆乌路纵贯整个村庄。2008年,大纪汗村因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到来而全国闻名。

小纪汗镇大纪汗村除了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保持优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也激发了村民新的活力。村党支部书记蒋文东底气十足地说道:“大纪汗村共有村民312户,961人,这些年村子里很少有人出去打工。在家养羊、养牛、养猪比出去打工赚钱。”

王智峰说,大纪汗村正在搞杂交品种杜八黑土猪示范养殖,全部粮食喂养,主要是玉米面、油渣、洋芋。土猪出栏得一年时间,也被农户亲切地称为“跨年猪”,而饲料猪一般四五个月就可以出栏。这个品种是上世纪80年代农户普遍养殖的农家猪,头小,体长,通体黑毛,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肉香味美。

调查发现,大纪汗村畜牧养殖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村干部们独到的“思路”。蒋文东介绍,村里首批养土猪示范户共有30户,所有崽猪都是区畜牧兽医局免费发放的。“村里选择示范户除了自愿原则,还要看这户人家是不是诚实,偷着喂饲料可不成。再有一个就是要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为大家致富铺路。”

村民薛乐是首批土猪养殖示范户,家里养着30头土猪。她说,土猪全部喂粮食,得多花心思,但效益也高。现在都是借助机器投食,所以劳动量不大,她一个人能忙得过来。这批猪最早春节前能出栏,她对收益很乐观,预计按现在的行情,能净收入五六万元。

蒋书记说,“示范效应”是他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秘密武器——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先示范再大面积推广,让村民们没有后顾之忧,激发自身活力。

大纪汗村此举屡试不爽。前两年,村子里号召大家养殖新品种牛——西门塔尔,当时这种牛比陕西本地牛一头要贵两三千元,村民们都不敢尝试,村两委就采取两步走的办法,一是争取政府扶持资金10万元,给养殖户补贴;同时积极寻找好的产地,为农户服务到家。村干部先后到东北、甘肃张掖等地考察,后经比较,考虑到距离、气候等因素,从张掖买回了120头西门塔尔牛。从去年开始,村民们就发现了这牛的神奇,长得特别快,一天能长3斤肉。有了这些示范户,村里再也不用挨家挨户动员了。在没有了补贴的情况下,村民们也主动要求去张掖买回120头西门塔尔牛。今年又主动拉回了120头。

如今,村上仅西门塔尔牛就有近300头,加上老的品种老黄牛、草原红,村里共有肉牛780头。

由于大纪汗村养殖业名声在外,村民们不用出村就有人上门收购。蒋书记说,肉牛是体重越大出肉量越大,一般超过800公斤的肉牛,毛重每公斤收购价能达到24.5元到25元,所以销路不用愁。

土猪养殖示范户张强是大纪汗村的能人,也是蒋书记发展养殖业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据蒋书记介绍,学畜牧养殖的张强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里,而是回到村子里和父母一起搞养殖。因为手握技术,张强也成了村民们的宝贝。为了充分发挥他的才干,村里也为他提供各种帮助,其中包括给他的配种站争取到给牛人工授精的配套设备。

如今,本村人来给牛配种,张强一头只收130元,而外面的行情现在都是一百六七了。蒋书记说,价钱优惠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有了这个配种站,村上品种改良等各项技术就走在了前面。

随着村民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也不断进步。很多农民从青贮饲料到料食投放,都实现了自动化。在张强家里可以看到,玉米棒不脱粒整根进到机器里粉碎。张强父亲说,这是村民们从张掖学到的技术,玉米棒子的芯粉碎后,可以增强牛的反刍能力,带上玉米粒,营养价值很高,而原先的玉米芯村民都用来烧火了。

龙头企业引领转型之路

榆阳区把羊子、生猪等养殖业列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主导产业,通过优化畜牧产业内部结构,积极实施养畜大区提质增效工程,推广先进养殖模式,羊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羊子饲养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畜牧业由陕西第一养殖大区向全国知名养殖强区的转型跨越。

生猪饲养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供种能力明显增强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区85%以上的生猪达到了三元杂交。羊子饲养通过引进白绒山羊优质种公羊,引导养殖户进行杂交改良等方式,全区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饲养规模达到200万只以上,占到全区羊子总饲养量的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达700多个。有10万只以上养羊大乡12个,万只以上养羊大村59个,100只以上养羊户2600多户。

地处岔河则乡的浩瀚农林养殖基地,是一家以羊子饲养、种养繁育和肉羊育肥为主,草料种植加工为辅的现代农林科技企业。2011年公司成立后,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供水、供电、防疫设施齐全,羊子饲养规模达2000只的市级标准化示范场。

但受市场波动影响,企业效益出现滑坡。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有时真的是养的越多,赔的越多。但老板对羊子养殖很有感情,不舍得放弃,也希望通过这个能带动就业,反哺社会。所以就通过别的产业赚的钱,来贴补这个养殖场,一直维持着经营。”

今年,榆阳区成为陕西省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浩瀚农林养殖公司拿到了50万元的补贴,开始从单纯肉羊养殖向新品种种羊转型。公司先后购买了杜泊、萨福克等品种母本300只,公种羊10只。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重生之路,虽然前期仍困难重重,但结果值得期待:“种羊通常8月开始发情交配,通过人工授精,估计得到明年二三月,才会有杂交一代。杂交一代的母本得再过8个月才能交配,估计到杂交二代,结果比较稳定时,就得到后年了。公司直接掌握育肥和扩繁的关键技术,如果人工扩繁成功,上万元的种羊就可以推向市场,到时效益会相当可观。”

据介绍,这家公司还在尝试用羊粪堆肥,腐化发酵,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特殊的精准扶贫

榆阳区畜牧兽医局专门成立了养殖技术宣讲队,分成4个宣讲组,巡回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畜牧科技宣讲与培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提升养殖效益。此外还抽调草原站、畜牧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全体干部职工共计95人,成立畜牧系统养殖业技术帮扶队伍,为全区500余户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已组织宣讲2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

“从早上五点起来到现在,忙得不亦乐乎啊,一查血糖都正常了。”上午十时三十分,我们赶到榆阳区马合镇补兔村的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有限公司时,经理马建文嘴里虽然说着累,可是那高兴劲儿却传遍了整个场区。

马建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三十多年,养殖和诊疗经验都非常丰富。他说,今天一早上,李家崾村的十多户村民,就来领走了25只种母羊,他们都是区里的精准扶贫对象。目前公司每年出栏的110多只种羊主要是为扶贫对象服务。按照区里统一安排,方便农户后期饲养,农户从公司领取的种羊多是周年羊以上才出栏。

榆阳区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王智峰说,农户领到种羊后,畜牧局还有专门的技术宣讲队,上门为农户服务。

据马建文介绍,他们公司的前身是榆阳区种羊场,是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培育和改良的重要基地。2015年,为了选育新品种,他跑遍了榆林市种羊场,在公司原有221只种羊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自繁、胚胎移植,重新选育了115只种羊,这些种羊产绒量高、绒质好,繁殖能力强,可以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牧草种植开始发力

近年来,榆阳区坚持以“立草为业、草畜并举”为发展目标,草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实现了草产业与牛羊业同步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60万元,发放草种59.4万斤,在全区24个乡镇(镇办事处)完成人工种草107.4万亩,扶持建设饲草加工企业2家。积极争取中央飞播种草、“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退牧还草等项目资金1634.73万元,加强对天然草地和已退化的人工草地的改良和更新,优质牧草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天然草场428万亩,可利用面积302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35万亩。

我们来到位于岔河则乡岔河则村的榆阳区茂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时,大型自动浇灌设备正在工作,开着紫花的苜蓿在雾状水滴的滋润下生机盎然。

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1月,负责人马波介绍说,这3400亩苜蓿原来都是沙地,是他们一点点拉土改良才种上苜蓿的。马波学农学出身,一直想做些与农业有关的事情。2013年,他参加了区里召开的牧草培训会,第一次了解到紫花苜蓿。专家告诉他,种苜蓿能肥地,提高土壤里的氮、磷、钾等含量,而且冬夏不用翻地,也基本没有病虫害。更重要的是,牧草种植属于新兴行业,在国内起步时间不长,市场前景广阔。

马波说,3400亩苜蓿平时只需要雇用三个工人,主要是查看大型机械设备。望着绿油油、长势喜人的苜蓿,马波似乎并不满意。原来今年受天气影响,苜蓿只能割三茬,如果雨水充沛,就能割四茬了。苜蓿亩产900多斤,目前市场价格是每吨1500元。

据了解,在这个“三千亩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上,每亩苜蓿地政府补贴600元,用来购买大型设备。几年来,榆阳区畜牧局的技术人员一直全程跟踪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马波心中,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要实现。他说,牧草种植在榆阳是新兴行业,他希望能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大家抱团对品种、种植技术、市场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此外,由于榆林本地还没有大型知名养殖企业,牧草的销量和市场价格竞争比较严峻。作为农户,他要把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上去,通过草籽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提升,与进口牧草一较高下。明年,他要全部更新苜蓿品种,争取亩产达到1.2吨以上。如果配套产业链也跟进建设,那么只要苜蓿质量过硬,收益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针对饲草品种单一,主要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为主,以及饲草加工滞后,饲草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榆阳区提出在未来三年,要依托国家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建设、北方农牧交错侧结构改革区发展等相关政策,每年完成人工种草20万亩,其中水地种草10万亩、开展草地病虫害防治10万亩。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支持培育草产品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两个,并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

绿色畜牧强区建设见成效

榆阳区畜牧兽医局在上半年工作总结中提到,受自然、技术等条件限制,畜牧产业仍然处于生产规模偏小,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的状况。此外还存在羊子饲养品种单一,以肉羊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导致肉羊存栏数量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

针对发展短板,榆阳区已制订了加大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建立长效补贴机制的日程表。未来三年,榆阳区将加大力度引进畜牧人才和技术,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储备人才。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各大专业高校为技术支撑的校企联合模式,开展相关实践实验。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中小养殖场户发展绿色畜牧业生产。

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贯彻落实中省市区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财政投入要向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和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倾斜。

据悉,到2020年,榆阳区羊子饲养量要达到248万只,其中肉用绵羊饲养量30万只,陕北白绒山羊绒肉品质明显提升;生猪饲养量达128万头,以适度规模和农户散养为主的土猪饲养量达5万头;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145万亩;肉牛、肉驴等特种养殖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全区畜禽养殖污染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畜牧业产值达48.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

(文中部分资料、图片来自榆阳区畜牧兽医局,特此感谢!)

(责任编辑 马颖超)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