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刊动态 >> 正文
汉文化,撬动汉中发展的支点
2017-08-13 15:56:43 来源:新西部杂志

汉文化是汉中的根脉,是汉中的历史与骄傲,更是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的非物质文化。汉中在顺应现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进程中注重传承与发扬汉文化,努力实现生态美、文化兴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

改造后的汉江南北两岸(摄影丨陈小玮)

骑在马上的张骞出使塑像,是汉中市天汉文化公园丝路文化广场的标志之一。塑像背后巨石上的一组组浮雕,讲述着张骞开辟丝路的伟绩。

丝路文化广场是汉中市举行重要活动的户外场所。汉中最美会客厅则是尚在建设中的天汉文化公园,这个被当做5A级景区打造的汉江南北两岸,不仅仅是汉中市的一个旅游重点项目,也是展示汉中新貌的重要载体。

天汉长街是该景区的核心区,东起天汉大桥,西接龙岗大桥,占地面积1146亩,总投资11.6亿元。按功能,天汉长街被划分为五个区,即文旅产业区、文化博览区、生态酒店区、文创购物区、时尚休闲产业区,担负着“以生态文化引客、以体验文化待客、以人文文化融客、以休闲文化留客”的完整旅游文化体系之重任。

丝路文化广场陈列的众多展板中,有一块特别醒目。展板设计很简单,湖蓝底上草书的橙色“汉中”左边,并排两行竖写的汉山和汉水,箭头连接并指向“汉中”;右边四行分别是“汉朝”、“汉人”、“汉语”、“汉字”,其间也用箭头关联着。展板最下边有一行小字:汉中,全球汉人的情缘故里。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些年来,汉中在做好“汉”这篇大文章中确实下足了工夫。

汉文化体验地

2017年3月26日,以“学汉语、游汉中、探汉源、知中国”为主题的国际学生感知汉文化基地项目,在汉中滨江新区天汉文化公园丝路文化广场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汉中市委、市政府主办,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经济合作局、汉中市感知汉文化促进会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协办。

“汉中是个美丽的城市,从飞机上俯瞰黄黄的油菜花时我就知道了这一点。”裴嘉骏,来自葡萄牙的北京语言大学一年级博士生,代表国际学生在启动仪式上发言。这是他第一次来汉中,也是第一次来陕西。汉江边的音乐喷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启动仪式前两天,参加本次活动的百余名国际学生和老师,参观了古汉台、石门栈道、勉县武侯祠、诸葛古镇、洋县朱鹮生态园、蔡伦墓祠等地,实地感知汉文化,并欣赏了汉中的“最美油菜花海”。

国际学生感知汉文化基地项目,是汉中市委、市政府立足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服务汉中经济社会追赶超越,面向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全球孔子学院师生、海外汉语学习群体,为他们提供学习汉语、感受汉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实践教学服务项目。该实践课程内容丰富,由汉中概览、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汉服汉礼、天汉茶香、民居汉韵六个单元组成,学生可自由选择。除一周或两周的短期实践项目外,还有长达一学期的支教项目。项目方鼓励国际学生来陕西理工大学参加一学期或一年以上的汉语学习。

这是一个非盈利公益性项目,其多重定位包括了文化自信展示项目、“一带一路”五通项目、全域旅游国际化引导项目。在服务国家战略、高校教学的同时,打响叫亮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塑造“丝路源点城市”形象,提升汉中文化软实力。

提炼文化符号

“关中高科技,陕北煤油气,陕南不知向何处去?”陕西理工大学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梁中效对记者说。

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对陕南包括汉中在内的这一区域的定位是:“重点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突破发展。”自2006年始,“旅游活市”就是汉中市域发展的战略之一,并将生态旅游确立为支柱产业。以“绿”、“水”为特征的汉中生态旅游,不仅是汉中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且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梁中效教授看来,整个秦巴山区都拥有绿色资源,在资源禀赋趋同的情况下,只有导入文化才能形成差异。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汉中有关部门面向全市征集能代表汉中的十大文化符号,近20万名市民积极参与投票,10余位专家学者把关评定,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选出了最能体现汉中历史文化、 人文生态、彰显文化名市底蕴的汉中十大文化符号,其中“汉”居首位。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小女儿在学汉语;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也在学汉语,还在习近平总书记面前秀了三字经,秀了段茉莉花,被特朗普放在了推特上。全球兴起一股学汉语热,大家心中也许会存着一个疑问,中国人的母语不是称之为秦语、唐语、宋语,而是汉语?这一问就问到了汉中。”梁中效侃侃而谈。

的确,“汉”这个符号是从汉中出去的。

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曾“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今汉中市)。”《汉书·高帝纪》的这段记载,说明汉中是其发祥之地。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汉中博物馆镇馆之宝——石门十三品中的《石门颂》也给汉中定了性,汉中之于汉朝,相当于“延安之于新中国”。已故著名史学家吕思勉也指出:“汉族之称,起于刘邦有天下之后。”

刘邦因汉中而封汉王,因汉王而得天下,故仍用“汉”字给他的新王朝冠名为“汉朝”。此后,中国文字、语言、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都逐渐开始以“汉”字冠名,汉代、汉人、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等等,无一不以“汉”字称谓。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把汉中比做中国人的老家:“我是汉族,我讲汉语,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他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到汉中就当作回一次老家。”

梁中效教授认为,汉中贡献给了我们民族和国家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水-汉中-汉国-汉朝-汉族-汉文化,这一系列渊源关系都与汉中有关。

“两汉三国”是汉中手中握着的一张文化王牌。

这么多年,汉中只是打造出了一个“油菜花节”,但“油菜花节”季节性强,就春天短短一段时间。梁中效教授认为,没有文化支撑的“油菜花节”,就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汉中景点少,只有不断地讲故事,并把故事有形化,让游人看得见摸得着,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必须这样做,要不就死定了。高铁一通,北边是西安,世界级文化名城;南边是成都,世界级的休闲大都市,两个巨人拥抱之下,汉中就成了巨人影子下的小矮人,隐没在巨人阴影下,找不到自己的身影,所以,做两汉三国文化品牌迫在眉睫,否则很有可能被边缘化。”

只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汉中才有自己的地位。

“三市”是汉中一直在提的一个说法,但三市的内容已经从最初的“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名市”,转换为“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

2014年,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当年围绕加快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汉中旅游升级版,未来旅游发展的目光将聚焦在全域旅游之上。这一年,汉中着手制定全域旅游规划,是全国地级市首个制定区域旅游的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城市的汉中,将旅游文化业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之一,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力推动旅游业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是汉中的城市品牌,更是进一步提升汉中形象的强有力的宣言。

把握高铁机遇

交通不便一直是汉中最大的“痛”。

坐火车需要七八个小时,即使十年前通了高速公路,到西安也还需要三四个小时,进出不便。

西成高铁运行后,从西安到汉中就个把小时。进出方便了,来的人会多,但也会因为方便了,客人滞留的时间反而变得更短了。

“什么东西能够留人?要有看头;怎么能够有看头?发掘文脉。”梁中效教授进一步分析道:“将过去分散的汉文化元素打造成亮丽品牌,将分散的汉文化符号镶嵌在汉中美丽形象中,把分散的汉文化景点变成一个个汉文化体验目的地。”

汉中以往只重视自然绿色生态资源的发掘,认为西安人翻过秦岭便到了号称西北小江南的汉中,缺陷是由于景点少,客人消费少、旅游时间短。“十二五”期间,汉中连续在打造文化景点上频频发力。这一时期汉中旅游总量迅速扩张,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分别是21%和28%,建成国家A级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7家,居陕南三市之首。

作为天然的绿色产业,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汉中的绿色品牌,又可以拓展放大汉中文化魅力,实现生态美、文化兴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

汉文化是汉中的根脉,是汉中的历史与骄傲,更是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的非物质文化。汉中在顺应现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进程中注重传承与发扬汉文化,将滨江新区打造为中国首个汉文化滨水休闲新城,“汉、水、绿”是该区的特色。

滨江新区之天汉文化公园,按规划设计分为文化旅游综合区、文化博览和全域旅游集散区、生态酒店及主题业态区、运动购物及慢生活街区以及文创情景街区五大分区,是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观光、酒店餐饮、购物度假等多业态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建成。

汉中借打造天汉文化公园,填补现代城市文化体验的空白,并完美地实现城旅融合。待汉江湿地公园建成后,游人会不时在地砖上惊喜地发现,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不同字体的“汉”字,这儿会成为书法爱好者徘徊不去的好去处。

去年3月开园的诸葛古镇,是集古迹参观、民居展示、实景演出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以“诸葛生平文化、武侯祠文化、中国民居文化”三大文化主线为设计核心,全新演绎三国文化,是“汉中三国文化景区”开篇之作,也是文旅融合的一个典范。

下一步,汉中还将积极探索“景区+演艺”等运行模式,着力把《出师表》《汉中之恋》等大型实景演出精雕细磨成文化视觉盛宴,以提升汉中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在汉中已出台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以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加快华阳、紫柏山、黎坪景区创5A和五龙洞、石门栈道、午子山等景区创4A步伐,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标杆景区。

同时,汉中还将加快建设汉江溯源人文旅游廊道和秦蜀古道穿越自然旅游廊道,深入推进环城休闲游憩带、百里汉江休闲长廊和G108国家风景道建设,让美景连线成片、让城乡变成园林,打造看得到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景汉中。

汉中的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汉中的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当地政府把汉中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集中打造秦岭生态养生旅游、秦岭山地度假旅游、氐羌民俗文化旅游、巴山秀水休闲度假旅游、秦巴天府乡村旅游、镇巴苗族民俗旅游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使整个汉中成为一个大公园、大观园,处处皆景、处处可游。

汉中对未来的设想是,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2处;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5%;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增强,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 马颖超)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