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刊动态 >> 正文
“药王故里”的绿色转型
2017-05-07 10:02:32 来源:新西部杂志

“药王”这一文化品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等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惟一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铜川在寻求转型之路时,决定打“药王”这张牌,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同时,将药王山景区打造成为融药王中医药文化体验展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养生文化精品景区。

“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这不仅仅是铜川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也是这座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

铜川市耀州区被称为“药王故里”(摄影/陈小玮)

出铜川耀州区向东不远,便是药王孙思邈故里——孙塬镇。

去镇政府,要经过一个镶着“药王故里”四个金色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大牌楼,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万亩药用植物生态科技园”。

显然,中药种植在这里已成气候。

此时距离农历二月二还有几天时间,孙塬镇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镇上正在忙着准备药王山庙会。距镇政府不远的贺咀村村委会办公室门前,七八个村民组成的锣鼓队正在为庙会演出排练。

农历二月二药王山庙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用现在语言来说,即为孙思邈忌辰的纪念活动。经过不断演变,如今庙会已演变为集信仰、商贸、旅游于一体的一项民间盛会。2008年,药王山庙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实,除了庙会,铜川作为“药王故里”,近年来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的成功转型,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药王”气息。

中药种植渐成气候

宝剑村村委会一间不大的办公室,挤满了听讲座的村民。中药种植技术员在为村民讲黄芩种植技术。村两委会12名成员,去年都经过了耀州区职业农民中药班的培训。

“我们种中药就是在转型。”村主任雷胜奇向记者介绍道。

雷胜奇说,原来村上有一个集体企业,生产石渣。宝剑村原名宝鉴村,因头枕宝鉴山而得名。宝鉴山一带拥有全国一流的石灰石矿,品位高,质量稳定,是生产优质水泥的最佳原料。1956年,国家“一五”期间由原民主德国援建的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在宝鉴山建有石灰石自备矿。

宝剑村有455户村民、6个村民小组。农业传统种植品种是小麦、玉米、花椒。

2012年秋,村民李孝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村上第一个种了50亩黄芩。一年后扩大为85亩。他以前从事中药材收购,发现黄芩近年市场行情好,就断然投资药材种植。

2015年7月,耀州黄芩(简称为耀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证,受法律保护,还为原产地赢得了高知名度,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收购。

几个月后,李孝文种的黄芩到了收获期,首批出产的30多吨黄芩,在地头就被从广东来的客商拉走。

因为耀芩是地理标志产品,每公斤价格高出市场价4元。种得好的话,每亩地能收1000公斤,按地头收购价亩收入达6000元,与种粮比效益好了许多。这一年,李孝文因为种黄芩,成为“2015年铜川市十大农民增收先进户”。现在,他已作为黄芩种植技术员,被纳入村委会。

在李孝文的带动下,宝剑村村民陆续开始种起了黄芩。

在村务公示栏上,记者看到一份药材种植倡议书,提出为实现一村一品目标,将全村黄芩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在六条倡议中,特别提出给予中药种植户一定补贴,村上从区扶贫办和区中药局争取到的87.8万元的扶持资金,已全部打进种植户的粮食直补卡内。

“从2014年起,村上连续给种植户补贴,一亩地补贴840元。”雷胜奇说。

黄芩每三年才收一次,种下后有两年几乎没有收入,为鼓励村民积极种植,村上想尽办法从外界争取资金,使一亩地的补贴额度与种粮持平,以解村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宝剑村黄芩种植面积达13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一,平均亩收益为1500元。

黄芩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年产几百吨,只靠药商收购就会很被动,于是,雷胜奇开始积极地跑市场。去年,他还和一家药厂初步议定,在村里办一个黄芩粗加工厂。注册“耀芩”商标,也是他最近在忙的一件大事。

耀州区小丘镇移村有一个700余亩的丹参种植园,全村810户农户有170户种植丹参,种植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一开始,村民们对种丹参是心存疑虑的,担心市场价忽高忽低难以见效。移村党支部书记吕建文和教授专家们一起做村民的工作,先种植的人家得了实惠,不用动员农户就主动加入了。

铜川地处子午岭延伸和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匹配合理,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当地采挖出的丹参各项检测指标都在药监水平以上,药用价值很高。此外,丹参可与苹果套种,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让农户在挂果期就有收益。

中药材种植收益高,已成为铜川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陕西上和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贫困村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采取订单种植中药材”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向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以保护价统一回购。目前,上和公司带动铜川市四个区县、11个乡镇、16个贫困村的265户贫困户种植2360余亩丹参,种植户每亩地净收益在2000元以上。

“宜君县的党参、耀州区的黄芩自古以来以其产地地道、品质优良闻名遐迩。宜党还被收入《本草纲目》,耀州的黄芩曾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井小溪谈起铜川中药材滔滔不绝。

据全国第三次中药材普查统计结果,铜川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中国药典》的有198种,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有30多种。铜川所产黄芩、党参、丹参等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是道地药材。例如,经测定,铜川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49%;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134%;丹参素含量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92.5%。

目前,铜川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全市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了孙塬、周陵两个产业示范园,耀州北部山区、小丘照金沿线、王益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棋盘镇、西村镇等七个重点区域以及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11个。除此以外,铜川市野生中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仅野生连翘面积就在30万亩以上,山桃、山杏面积在20万亩以上。

为鼓励药材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政府给百亩以上的基地每亩100元补贴。全市进行过多次中药材种植培训,邀请企业提供优质种苗,专家给予技术指导。

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

铜川可供种植中药材的荒山荒坡面积达40多万亩,野生药材的总蕴藏量达10万吨以上。以往由于缺乏产业引导和中药材深加工企业,这一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铜川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提出建立中药材产业种植、研发、流通和加工四大基地。

自2011年始,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铜川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医药产业扶植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编制了《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划》;市财政设立扶持资金每年5000万元,各区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200-5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为解决大量种植中药材加工销售的难题,铜川市在2013年召开的“西洽会”上成功引进了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兴盛德”)中药饮片加工项目。

兴盛德董事长王晓虎介绍说:2013年兴盛德落户铜川,建成国内领先的6800平方米GMP车间,现有普通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直接口服中药饮片三条生产线,具有1万吨中药材的年加工能力,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饮片厂,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兴盛德是《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样品主要提供单位,也是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学、创新基地。

兴盛德确定在铜川投资原因有三:一是看好“药王故里”品牌;二是这里有种植中草药的历史,可以就近收购原料;三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养生产业,政策支持有保障。经过几年发展,现在每年的销售总额达5亿元。

去年年底,方舟制药董事长王宇被铜川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这是对为铜川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国际交流及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和外国人士而授予的殊荣。

2016年9月6日,方舟制药低温逆流雾化提取项目竣工投产典礼在宜君县彭镇工业园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新建两条低温逆流雾化提取生产线,年产紫锥菊(菊苣酸)提取物600吨、绿茶(茶多酚)提取物600吨。项目符合铜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建成后新增产能1200吨,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3573万元。

目前,铜川引进兴盛德、方舟制药、颐生堂药业、丰禾制药四家中医药加工企业,年产值达9.787亿元。

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获突破

铜川有三家中药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中药产品、药用植物育种、组培、规范化种植和土壤改良。

2016年11月20日,由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起源公司”)研发的半夏连作障碍定植实验取得成功,这是该公司成功掌握了白芨、珠子参、石斛、重楼四种中药材人工繁育技术之外,又一次攻克了中药人工种植的一道技术难题。

据了解,陕西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全国中药材资源重点普查的364个品种中,拥有283种,占77.7%。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规模列全国第四位。然而,大宗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的优质种苗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白芨、太白贝母、重楼、细辛、珠子参、麝香等品种濒危、稀缺,有些品种已濒于灭绝,如再不及时开发培育,将不可挽救。

2015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浪,与几个大学同学筹资到铜川高科技企业起源公司,主要方向是研究开发培育濒危稀缺中药材,集科研、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为铜川经济转型助力。

白芨是好多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白芨提取物白芨胶还是一个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白芨新用途得到开发,作为化妆品原料和医疗辅剂被大量应用。伴随新用途的开发和野生资源的枯竭,白芨价格不断上升,2016年干品价格达其历史高位的850元/公斤。栽培白芨可亩产鲜品1000-2000公斤,保守产值达20万元左右。

白芨为兰科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种子生物学无法通过常规播种方法育苗,起源公司瞅准商机,从秦岭山区筛选优质白芨种源,开发高效蒴果消毒、种子无菌萌发和组培苗高效成苗技术,拥有了年产3000万苗优质白芨组培苗的生产能力。目前生产的优质白芨组培苗已经在陕西、湖北和云南省销售栽培。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促进白芨栽培、缓解白芨资源危机和加快农民增收。起源公司与云南白药开展技术合作培育白芨,仅此一个项目就带来了110万元的产值。

不到两年时间,起源公司已成功掌握了陕西省1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中的5种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濒危稀缺中药材种苗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濒危稀缺中药材规模化持续人工种植,打破了现有依赖野生资源进行药物生产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起源公司已经在印台区、耀州区和宜君县打造濒危稀缺中药材区域优势基地,通过大田验证现有技术成果,进而实现濒危稀缺中药材规模化持续人工种植,促进了半夏、白芨在铜川落地生根。

前景广阔的大健康产业

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一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提高全民保健水平的目标,明确了中医药在未来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用途。发展中医药,推进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包括中药材的规划、养生、保健、中医药法律的颁布,以及中医药管理理念的改变等,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5年,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三成。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则为3万亿元。中医药及其衍生产业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

2011年,铜川市委、市政府确立以中医药产业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以后,为理顺中医药管理机制,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正县级建制,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各区县也陆续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局,创新了中医药管理体系。同时,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企业招商、中药材加工以及中医药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铜川列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把铜川确定为“孙思邈学术医德养生思想传承基地”,国家卫计委、民政部把铜川确定为“医养结合”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这些都成为铜川发展中医药和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健康城市的金字招牌。

围绕药王品牌,2011年,铜川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这个文化节现已成为陕西三个冠以国字头的节庆活动之一,目前已举办三届。

2014年9月,铜川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来自20多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客商约300余人参会,并形成六点“铜川共识”,搭建起了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与发展的“立交桥”。

2015年11月,铜川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医国际传播暨“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会议共有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士参会。会议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提升了铜川市对外知名度,也是中医药事业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践。

为更好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铜川市规划建设了大唐养生园。这个集隋唐文化和药王养生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健康体验园占地4635亩,总投资52亿元,规划建设有养生主题酒店、健康养生社区、城市休闲体验区,重点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养老。大唐养生园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体验的一个样板。现已完成了养生文化广场、生态湖、一区景观等水面景观项目,以及园区产业孵化基地研发楼及其室外配套工程。

在铜川新区,有一座药王大健康产业孵化园。该孵化园总面积10000平方米,项目涵盖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成果展示区、大健康体验馆、养生大讲堂、养生坊等。孵化园联姻传统健康产业与互联网,打造新型健康产业创业平台,目前已有数家企业联系入驻。

2014年,铜川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孙思邈学院、孙思邈博物馆和孙思邈中医医院。2016年,孙思邈纪念馆建成开馆。

2017年3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正式开诊运营,这是铜川市委、市政府树立健康优先理念和优化健康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市校合作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成果。孙思邈医院将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重要支点。

“去年,国家才提出在基层卫生院设中医角,而我们的孙思邈中医堂在全市基层医院已实现了全覆盖。”铜川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井小溪说起这一点很兴奋。

2014年以来,铜川市拿出1400万元用于孙思邈中医堂的建设,全市6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统一标准建设了孙思邈中医堂,中医堂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使传统的中医针灸、药蒸、推拿、按摩、理疗等特色诊疗服务得以应用,让群众体验到发展中医药带来的实惠。

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也渐渐成为铜川的一大特色。

金华老年公寓依托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在多年养老管理服务经验基础上,于2015年9月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行养老、康复、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楼就能享受到“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质服务。

2016年3月投入使用的孙思邈老年康复中心,则是铜川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民营医疗机构。

上述两家医疗机构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同时,开展特色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中医特有疗效,为老人们开展特色预防保健工作。

铜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中药材种植发展目标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两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立种子资源圃,建立连翘等中药材野生抚育区。补齐中药材流通这块短板,充分发挥铜川中药材的优势,力争对一到两个药材品种拥有定价权。完善不同主题的养生体验园区,如国医馆、养生馆、中医药膳食疗馆,力争将药王山、大唐养生园打造成为集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保健、康复、食疗、旅游为一体的知名养生保健体验园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铜川中医药发展局预计,到“十三五”末,铜川中医药产业产值将占铜川市GDP总量的6%。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养生旅游服务示范区,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中心,成为铜川人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铜川,这个昔日煤城,正借力“药王”文化,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支点,撬动转型之重任。

(责任编辑 马颖超)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