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刊动态 >> 正文
陕西经济保持“追赶超越”的战略路径 —— 基于“十三五”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2017-03-23 08:08:55 来源:新西部杂志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项目编号:2016ZDA12)”的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本文阐述了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制约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提出了陕西经济保持“追赶超越”的战略路径。要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立持续跟踪、逐个落实的推进机制;促进能源化工、冶金有色、制造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充分发挥陕西军工企业和科技资源优势,以“军转民”和“民参军”的形式,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应用;应科学界定商业类和公益类不同国企的职能定位;抓住国家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依托大项目引领,积极推进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

【关键词】陕西经济;追赶超越;小康社会;战略路径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扣“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发展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创建国家自贸试验区和创新型省份,坚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总量位次前移两位,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跨越,全省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尤其在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后,积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陕西经济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效双提”的基本特征。[1]

“十三五”时期是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三个陕西”(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尽管此前有学者对陕西同步够格建设小康社会做过相关研究,[2]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未减,陕西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亦不断加强。鉴于此,有必要基于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有关资料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大主题分析,得出制约当前陕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1、地区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十二五”期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是“十一五”时期增量的1.3倍,陕西经济增速和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跨越。[3]相关统计资料显示[4-10]:进入“十三五”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市场需求不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调整因素影响,陕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7.8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三次产业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 29.9: 64.7调整为5.6: 26.2: 68.2,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2.9%、增长6.9%、增长8.2%。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3.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830.26亿元,增长12.1%,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步伐逐步加快。同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74.59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GDP增速1.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3.3%,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均为5.6%,实现财政收支增幅基本平衡。此外,施工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增速双回升,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增势强劲,自年初以来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88亿元,同比增长10.2%,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47.54亿元,同比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25.23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制造业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9.2%。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

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二产占比高于全国十一个百分点,且二产中的传统能化产业优势仍在衰减、新动能尚未完全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今年,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陕西省的首要经济工作任务,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确立了“1+5”政策体系,加大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等“三个专项行动”工作力度,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有关资料[11-14]:一是去产能。今年上半年,产能过剩行业投资进一步收缩,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87.25亿元,同比下降49.7%,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5.1个百分点。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8.8%,以煤、油、气下游衍生产品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下降54.9%。二是去库存。工业去存货方面,今年前五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存货1846.7亿元,同比下降1.7%,存货周转率达到3.2次,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加快1.4次和0.2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一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本年新购置土地面积110.39万平米,同比下降35%,其中,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8.9%。三是去杠杆。今年前五个月,全省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8.6%,比去年同期下降0.5%,资产负债率56.5%,同比下降0.8%。四是降成本。今年前五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合计6358.4亿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05元,低于全国水平(全国85.73元)。五是补短板。近年来,陕西积极出台“补短板”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和生活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继续强化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积极采取节能减排与城市雾霾治理等生态环保措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按照“十三五”规划部署,以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西咸新区“双创”示范基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为契机,[15]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原始创新提升等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研究方向、产业路径选择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紧密结合全省科技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统一和产学研紧密结合,从产业入手做好各类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环节,使创新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并积极调整各职能部门工作思路,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新主体日趋壮大,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健全,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降低融资成本、畅通投融资渠道,着力构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多元投资体系等,正在形成全省科技与经济的逐步融合,围绕“一院一所模式”的复制推广,利用自身人才、技术、成果,开展院所自创,加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依托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联盟,推进各领域协同创新。

三、制约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

“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跨越,但是,必须看到当前地区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保持“十三五”地区经济稳定增长、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任务十分艰巨,对陕西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后认为,制约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瓶颈包括以下几点:

当前,陕西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引领、对地区经济和就业带动较为明显的大项目支撑较弱,尤其受内外需疲软、传统产能过剩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意愿的产品供给不足、高于地区消费能力的商品库存相对过剩等因素叠加影响,制造业企业投资活动持续减缓,且民间投资意愿持续低迷,同时,陕西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分依赖但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公路货运量、新增银行贷款量)以及企业利润增速等指标连续多个月出现负增长,表明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仍未走出困境,严重制约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需求侧结构性调控有待优化。[16]

在全国市场微观主体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而经营效益不甚理想的背景下,相关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以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和工艺技改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陕西部分既有能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产业扩大再生产的支撑动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省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发展目标,从而造成传统动能衰减过快,而新动能接续不能及时跟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能协同,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有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需要进一步缩短。

近年来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结合不够紧密、科技资源隶属部门条块分割较严重、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军民融合发展领域较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平台、缺乏科技领军人物,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结合,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组织研发活动重视不够,陕西企业R&D经费投入力度、R&D活动水平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与R&D经费支出之比明显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产出的质量和效率亟待提升。

当前全省非公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上升、贷款利息支出升高,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上费用随之上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此外,陕西民间投资领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竞争性领域和产能过剩领域,实体经济回报率较低,造成对民间资本挤出效应;大多数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企业信息渠道较窄且对相关利好政策释放的敏锐捕捉能力不强。此外,陕西县域经济增速趋缓,其产业层次、非公经济占比和城镇化水平等均不高,县域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级差很大,外需乏力和内需不足造成县域工业增速缓慢。

四、陕西经济保持“追赶超越”的战略路径

第一,应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立持续跟踪、逐个落实的推进机制。重视重大项目对稳定陕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传统能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对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力度;建立较为稳定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经济和物价水平的同步增长机制,通过技术培训防范“去产能”过程中群体性失业风险,避免国企职工收入水平下降,通过新型城镇化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收入,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多种方式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稳步提高地区消费能力,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科技教育等开展多领域产能合作,力求扩大陕西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和重大装备、物资的出口,并鼓励“走出去”企业与沿线国家实现各领域多元化合作,以产品出口为承载,带动技术、标准、服务等输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第二,应促进能源化工、冶金有色、制造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现有过剩产能向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应积极引导,科学合理确定陕西煤、油、气的生产能力,加快一批能源深度转化项目,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技术、开发拓展下游产品市场,加速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积极宣传和加大力度推动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以及契税征收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闲置的房地产用地应及时按规定调整转化为公益事业型项目用地,优化房地产项目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商品房市场供给比例;对杠杆率进行分类别、分行业和分地区测算,科学制定去杠杆标准,采取差异化的去杠杆措施,对产能严重过剩,效率低、效益差的行业应加大去杠杆力度;积极贯彻落实有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税费规范以及融资、用工、生产、物流等要素在各领域环节,系统运筹、精准施策,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短板”领域,统筹规划、积极引导,提高市场优配资源,实现有效供给。

第三,应充分发挥陕西军工企业和科技资源优势,以“军转民”和“民参军”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为依据,优选先进适用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加强驻陕军工系统单位与地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校等合作,协同建立和共享研发试制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功能,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应用,在全省积极发展军民共生产业集群和企业群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军民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开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现实需要,鼓励在巩固国防军工、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条件等各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升微电子、通信、重大装备、航空航天、石油开采、环保技术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结合各单位自身实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积极复制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第四,应科学界定商业类(竞争性、垄断性)和公益类不同国企的职能定位。对商业类国企应基于市场导向、专注主业发展、依靠创新驱动,突出技术优势、强化协同攻关、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企业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对公益类国企应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突出公益性质、做好资产保全、提高服务质量、重视运营效率、引入社会评价,明确全省国企改革发展着力从用好宏观政策、整合内部资源、增加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增强发展活力等重点环节着手,通过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前瞻性和快速成长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此外,应加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高端能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国企改革,鼓励其积极参与产学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形式,通过组建联合体等方式,通过PPP模式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

第五,应抓住国家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依托大项目引领,重点构建以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和西安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以及持续建设以西安国际港务区、航空城实验区和新筑铁路物流集散中心为代表的区域现代物流贸易枢纽等;借助呼包银榆经济发展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等区际发展平台,加快传统能化产业的高端化、精深化、清洁化升级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并通过明确发展标准、健全市场交易、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推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陕南地区应重点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精准脱贫等领域“补短板”,鼓励以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建设“飞地”园区;在发展壮大陕西县域经济方面,应积极承接技术较为先进、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项目转移,强化工业投资效益和科技创新效率,培育自主品牌;依托发展特色产业,以创建全国百强县、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等为突破口。[17]

【参考文献】

[1]丁云祥. 转型升级 实现跨越—《2015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EB/OL](2016-03-15)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2528.htm

[2]王晓娟. 陕西“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进程研究[A]. 陕西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年优秀论文集[C]: 2013.11

[3]陕西省统计局. 砥砺奋进 圆满收官—“十二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L](2016-02-14)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2373.htm

[4]陕西省统计局. 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L](2016-07-27)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3466.htm

[5]陕西省统计局. 2016年1-6月核心指标[EB/OL](2016-07-28) http://www.shaanxitj.gov.cn/126/129/13500.html

[6]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胡和平省长韩勇主席姚引良常务副省长郑小明副主席在省政府省政协第十四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9-08) http://www.shaanxi.gov.cn/0/103/11682.htm

[7]陕西省统计局. 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平稳运行[EB/OL](2016-08-09)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11/13565.htm

[8]陕西省统计局. 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向好[D/OL](2016-09-19)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3806.htm

[9]陕西省统计局. 上半年陕西外贸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D/OL](2016-08-02)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3523.htm

[10]杨华, 杜京翰. 上半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逾千亿元[N]. 陕西日报, 2016-07-31001

[11]苏怡. 我省上半年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N]. 陕西日报, 2016-07-27002

[12]田木. 陕西经济半年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能显现[N/OL](2016-08-03) http://www.sxdaily.com.cn/n/2016/0803/c367-5956064.html

[13]苏怡. 稳住基本盘 迈向中高端[N]. 陕西日报, 2016-09-14001

[14]田静莉, 王菲, 杨晟良.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力促经济社会运行稳中有进[D/OL](2016-04-11) 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262707

[15]卢建军. 落实“四抓一转”要求 激发创新“第一动力”[N]. 陕西日报, 2016-09-12004

[16]田静莉, 王菲, 杨晟良. 7月末陕西经济运行分析简报[D/OL](2016-09-05) 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267493

[17]陕西省统计局. 凝心聚力谋发展 攻坚克难上台阶[D/OL](2016-09-23) 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3838.htm

【作者简介】

周宾(1978-),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现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项目编号:2016ZDA12)—经济发展子课题”负责人。

(责任编辑 马颖超)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