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刊动态 >> 正文
让批评产生正能量
2014-04-16 18:05:34 来源:新西部杂志

让批评产生正能量

田孟羴

(庄浪县万泉学区 甘肃庄浪 744600)

【摘 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适当批评可以产生正能量,开展批评的方式是:蓄势待发,旁敲侧击;启迪智慧,点亮心灯;狂风既作,必降甘霖;民主平等,尊重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批评;正能量;方式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批评与表扬犹如并行不悖的两条双向轨道,是教育这架列车前进的依托。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老师只重表扬而忽视批评。究其原因,认为表扬会带来正能量,有利于鼓励学生;批评会产生负能量,对学生带来情感伤害,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影响自我形象。因此,对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或视而不见,或无奈默许,甚至无原则迁就,这其实是缺乏教育自信和教育自觉的表现。事实上,只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批评,并不逊于表扬带来的好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批评的一些方法技巧,让教育上升到艺术性的高度。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方家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蓄势待发,旁敲侧击

班级优秀学生特别是名列前茅的学生,常常是班主任关注的焦点,对他们的每一个成长,班主任都会感到无比欣慰,但对他们的偶然的错误或问题则不是那么从容淡定,往往火冒三丈。先是“恨铁不成钢”的一通批评,然后如临大敌般地向家长告状。这样的处理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有失恰当。本人曾经带过一名学生,一直是班级尖子,因此对他很放心,可是一次中期考试之后,成绩落到全班十名以后。我预感到事出有因,经过冷静分析,本人采取了冷处理,先暗暗调查他的同桌,了解到前一阶段他迷恋上了小说,并乐此不疲,有时上课也偷偷看。后来电话联系家长,作了进一步沟通了解,家长知道这一情况后,深表忧虑,并主动要求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孩子的教育工作。一切真相大白,然后本人故意公开向同学了解班级是否有同学迷恋网吧、迷恋小说等不良现象,知情者要互相监督,也要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还没等本人走进办公室,这位同学就主动要求谈心,开诚布公地说明自己出于好奇,偶然一次进了网吧,别的人热衷游戏,自己一直喜欢文学作品,因此,网络小说成了自己最爱,以后的日子,一有时间就进网吧读小说,甚至上课时也偷看其他小说。这一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业,并保证立即改正错误,努力学习,为班级争光。此时无声胜有声,批评在蓄势待发之中,轻描淡写,水到渠成。可见批评的效果并不像批评的过程那样简单。

二、启迪智慧,点亮心灯

批评不一定要疾言厉色,耳提面命,也可和颜悦色,尺水兴波。当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在和煦春风中长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多生子女要弱,学生遇到问题容易畏难畏怯。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既不能无视他们身上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因怕“得罪”他们就放任自流。有一位学生入学成绩较好,但逐渐地成绩下降,本人多次找其交流谈心,但收效甚微,最后被逼不过,他竟然哀求:“老师您不要选择我行吗?”这位学生很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他分明有一句潜台词:这么多学生你为什么选择和我过不去!本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仍然笑着说:“今天老师不选择你,将来别人不会选择你,社会也不会选择你,那样你就成了多余的人,成了弃儿,你想想这种后果有多严重吗?”没过几天,这位同学面带怍色,诚恳地说:“老师,您的这几句话深深启发了我,我会像记住格言一样记住您的话,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给您看。”后来,正如他所说学习刻苦,进步快速。可见话不在多,能触动心灵,促其反省至关重要。

三、狂风既作,必降甘霖

对于学生的一些过激行为,如打架斗殴,无事生非,是可忍孰不可忍?通常情况下,要雷厉风行地处理,雷霆万钧施压,宁可矫枉过正,也不任其自然。有一位同学曾因课外活动时候在操场与别班同学打架斗殴被学校通报处分,并责令停课反省。联想到在此之前他与本班另一位同学发生口角差点打起来,多亏当时班长及时出面,没有既成事实,后来本人只是泛泛而论,正面说明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当时并没有深究。没想到一时的疏忽酿成“东窗事发”的严重后果。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本人对该生的严重违纪行为在例行班会上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并勒令当中检讨,该生似有悔意,并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但本人心理非常清楚,批评不会一劳永逸。这种疾风暴雨式批评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就此结束,批评的初衷动机就会胎死腹中,批评的效果就会因为批评本身的草率简单而化为乌有。以后的几天,我认真观察这位同学无精打采,见到老师的目光胆怯自卑。再一次“批评”的时机成熟了,本人主动找其谈心,表扬他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并进一步指出人生是一个不断修养的过程,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正错误。心中的块垒冰释了,焦虑纾解了,明媚的阳光取代了满天乌云。

四、民主平等,尊重学生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批评学生,而学生不能对教师提出意见或表示不满。当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或冒犯了自己时,轻则严厉批评教育,重则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以此作为维护自己权威的一种手段。从教师的出发点来说,之所以这样做,一般都是出于教育目的,是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和负责。那些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教师未必是不热爱学生 ,不热爱教育事业,问题在于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必须把尊重学生作为热爱学生的前提,否则,这样爱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批“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具有主体精神的堂堂主人。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顾问。有这样一件事至今让本人难以忘怀:上课铃响过之后,本人正准备上课,发现本班几个在课间打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我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好,请欣赏一下你们的尊容,什么德行!”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声。“难道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什么德行?老师怎么能骂人呢?”学生的反诘让本人十分难堪。为保住面子,本人放慢了话速,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的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又把其他几个学生批评一通,接着宣布上课。下课之后,本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当之处:居高临下,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下午班会上,本人主动向学生做了自我批评,并向学生真诚道歉。早上受批评的学生原本惴惴不安,同样心怀歉疚,没想到老师能给自己道歉,大受感动,全班同学也深受教育,报之以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的,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学生的状态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与老师平等的人来看待,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点就是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人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强求一律;尊重学生的水平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必然要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甚至是缺点错误,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或步骤。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教师也应该发现他的发展潜力,并为他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式,让他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尊重学生的状态,就是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每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等方面都有状态好与不好的时候,批评教育过程要体贴学生的身心状态。一枝一叶关情,点点滴滴都是爱。

(责任编辑 郭晨梅)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