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发布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意见。到2020年,将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人均期望寿命逐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提高人均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在贫困地区农村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以贫困人口、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等人群为工作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
加大贫困地区结核病、乙肝、出血热、狂犬病、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布鲁氏病、梅毒、流行性腮腺炎等10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落实专病专防各项策略和措施,确保重点传染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或稳定在低流行水平。
集中开展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与干预活动。针对贫困地区结核病相对高发的实际,将结核病贫困患者和耐药结核病纳入精准扶贫管理范畴,确保贫困人口结核病患者应治尽治。针对贫困人口犬伤后不能及时就医问题,加强宣传,强化狂犬病疫苗供应与接种工作。
癌症等重大慢性病
纳入诊疗常规
实施好贫困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高危害疾病的早诊早治,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
组织乡村医生和责任医师团队对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开展定期随访、健康咨询、康复指导、慢性病管理和中医干预等服务。
2017年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强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落实监管责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开展地方病监测调查和健康教育,加强碘缺乏症、氟中毒症、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防治,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情。
住院分娩
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将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覆盖到所有贫困县。孕前实施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孕期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产前艾滋病梅毒检查项目、产前筛查项目和产前超声检查项目;住院分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产后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使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覆盖全部贫困地区,做好新筛阳性患儿治疗救助工作。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重点为贫困家庭中的6-24个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
加强贫困地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整合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和“两癌”免费筛查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关怀关爱贫困地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力争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
普及率达到85%
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道路畅通等工程,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达到90%。
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改厕力度,减少农户自筹资金比例,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建成20个农村卫生厕所示范县区,基本消除旱厕。
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工作,解决全省饮水型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数量提高到全省乡镇总数的20%,国家级卫生县城达到全省县城总数的70%。
(责任编辑 石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