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社会发展》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9-01-22 12:17:25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2019年1月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社会发展》(项目编:16ZDA152)课题组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课题主持人赵磊教授致开幕词并主持本次会议。赵磊表示“一带一路”实施五年多来,新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新疆在“一带一路”向西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新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一部分是共性的,有一部分是新疆独有的。本课题作为全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必须切实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新疆长治久安及可持续发展,要为新疆人民提交一份有高度、接地气、负责任的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曹峰教授负责“一带一路”与新疆社会稳定部分,他分析2013年以来新疆社会稳定的基本情况,指出新疆的社会稳定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基础性保障,也是充分发挥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功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和外部势力等因素。新疆现行的“动员式治理”有其必然性,也存在相应的“风险点”,要巩固新疆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成果,亟需采取前瞻性措施,全力提高新疆社会的健康水平,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与会其他专家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新疆的社会稳定是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影响稳定,稳定也影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推动了新疆地区的开放和创新意识,实现了社会稳定从静态稳定到动态稳定,从局部稳定到全局稳定的跨越。

新疆阿拉山口市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褚超认为,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新疆各口岸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口岸开放步伐,为服务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助力国家向西开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新疆口岸的规划和建设仍存在基础设施水平偏低、通关便利化程度不高、对沿边经济发展带动力弱等突出问题,必须以口岸“五通”为重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依托口岸城市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与会其他专家认为,历史上以阿拉山口为代表的新疆口岸错失了多次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要充分弘扬“口岸文化”,以口岸建设带动经济民生改善及观念更新,以口岸经济带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将新疆各口岸物流大数据进行汇总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未来口岸建设应该注重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中心,组建“一带一路”口岸城市联盟,建立专门的口岸数据库。

中央民族大学严庆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新疆民族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是平稳向好,这一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一系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举措,这些措施包括:政治动员型沁入、认知和行动导向一致的社会氛围、明辨是非的醒脑举措、微观创新的民族团结活动及不断深入升级的对口援疆行动,包括对口援疆、干部下乡结亲等方式,从纵的方面压缩了社会层次差距感,从横的方面创设出多民族嵌合的人际关系结构,而以改善民生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活动为多民族社会成员的接触、交往、理解、融情提供了场域与载体,这符合优化民族关系的规律。赵磊教授认为,民族问题是新疆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议题。过去的民族工作主要谈“嵌入”,现在应当主张“沁入”,沁入是民心工程,“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一个通心工程,“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化,即从嵌入到沁入的转化和从自上而下的动员到上下互动的治理的转化。

新疆大学杨梅副教授认为,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具有鲜明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后发优势,搭建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规划大框架,需要以“基础、关键、价值”三个维度为视角,在支撑和促进经济带发展维度勾画远期远景的和中期、近期有直接操作价值的目标,使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核心区作用。与会专家认为关于什么是“一带一路”核心区,怎么建设核心区,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需要学界认真解答,目前国内很多省份、城市相继出台了推进实施“一带一路”的规划,学界要认真总结这些规划内容的共性和差异性。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必须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寻找共性,突出优势。

中央民族大学袁剑副教授认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向西推进的第一站,中亚国家的有关信息值得高度关注。目前,中亚国家的“中亚意识”正在觉醒,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诸国成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重要地缘经济伙伴,并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形成彼此包容互信的全新关系。在中国周边睦邻的大格局中,这种独特的“中亚类型”国家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区域认知图景,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对外认知观与域外世界观。与会学者认为,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跨界民族问题及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这些议题应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未来的“一带一路”研究要深入了解中亚国家的需要,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基础以及中亚国家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赵柯副教授认为,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新疆已经为边疆省区的改革开放搭建了新的模式。唯有将新疆地区的发展规划同国家顶层设计对接起来,并且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才能在发展当中将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真正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应当围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国际旅游”等几个点做文章,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优势,以文化、教育、科技、医疗、旅游等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开展与周边国家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新疆文化走向世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赵磊教授、惠春琳副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沃勒斯特“世界体系理论”的超越。世界体系理论的逻辑是“中心-边缘”秩序,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去中心”,即通过互联互通将边缘地带打通成为节点,节点之间形成网格,每一个国家都是“自中心”,由此国家在网格体系中实现公平与普惠。“一带一路”不能只是政策分析或政策解读,要有“元理论”;不能总是讲“一带一路”不是什么,要讲清楚“一带一路”是什么,即“一带一路”的具体内涵以及衡量指标究竟是什么。赵磊和惠春琳认为,“一带一路”的逻辑有三个层次:1、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2、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3、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主体侧重、衡量指标及理论基础。从六年的实践来看,“一带一路”有助于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赵明昊研究员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西方国家越发担心“一带一路”会增强中国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开始针对“一带一路”加大制衡。美国、欧洲等西方势力长期支持“东突”、“世维会”等分裂势力,将其作为制衡中国的手段,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对新疆地区长治久安构成挑战,以增加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外交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需要重视美欧对“一带一路”加大制衡的可能影响,尽量减少大国战略博弈对新疆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会其他专家认为,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研究逐渐精细化,未来要深入研究美欧推出的“新丝绸之路”、“互联互通计划”的缘起、演变、发展前景和困难所在,这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新疆大学郑亮副教授认为,2012年至2017年间西方主要媒体涉疆报道对新疆的关注集中于暴力恐怖事件,试图构建建构了“中国政府促使汉族人‘入侵’新疆、‘干扰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恐怖袭击是宣泄暴力情绪’”等新闻框架。考虑到西方媒体在全球的垄断性话语地位,西方媒体所呈现的负面新疆形象,容易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民众对新疆的认知与态度同样趋于负面,从而在整体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建设产生消极作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要切实提升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注重传播中国现代流行文化、将沿线国家青年群体作为重要目标群体,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公共外交的顺利开展,实现民心相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熊洁副教授认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多民族地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边疆多民族地区正在从历史上的边缘地区、改革开放的“大后方”地区转变成为前沿地带。这个前沿地带具备双重开放任务,既要对相对发达的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又要对国门之外开放,实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他与会专家认为,对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应当细化研究。以博览会为例,现在国内共有22个省级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博览会,这些博览会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相同,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此外,边疆地区、多民族地区要重视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对当地的拉动作用,政府在早期要多做工作,走在企业前面。

哈萨克斯坦国家新闻研究院名誉院士、新疆师范大学陆兵研究员认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实施的战略相比,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具有经济性,并已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新疆企业对中亚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国内、历史与现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亚地区投资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投资中亚市场面临众多风险。新疆企业必须以史为鉴总结经验,科学性健康地“走出去”,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与会其他专家认为,为了增强中国海外投资的安全性,“一带一路”相关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外国投资在中亚的分布情况,尤其要重点关注美国和日本在中亚的投资情况,对于外国在中亚投资的成功案例要深入剖析,增强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本次研讨会是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社会发展》立项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过去两次分别在乌鲁木齐和西安举行。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议题,子课题内容的补充,研究架构的完善,研究方法的改进等问题交换观点并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备注:在此次研讨会召开之前,严庆教授的《中国的民族团结特点与品质分析——基于中西团结概念、理论比较的视角》、杨梅副教授的《反贫困:国外对微型企业社会资源供给支持的研究及启示》、赵明昊研究员的《“一带一路”与中美竞合关系的塑造》、袁剑副教授的《边疆结构与“历史中国”认知》等作品已经作为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代表性专著与论文。

2017年12月,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会同新华网、中国青年报、腾讯网联合发起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曹峰、褚超等课题组成员,深入南北疆乡村调研,形成参评文件稿,获此次征文三等奖。

作者简介:

曲鹏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