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正文
为牢牢掌握中国能源主动权做出陕西贡献(《新西部》2022-10)
2022-12-13 10:51:10 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10期

◎薛志伟 姜 涛

7E8A3

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以及以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系统思维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保供,是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能源需求和消耗总量最大、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的立国之基和发展之本,对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陕西应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双碳”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陕西力量”、打造现代煤化工的“陕西方案”、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陕西贡献”、塑造现代能化服务“三农”和其他行业的“陕西模式”、发出能源保供更强的“陕西声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对我国未来十年能源经济制定了发展的蓝图,也揭示了“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的路径。作为能源大省,陕西应当深刻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制定本区域能源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做到破立结合、系统推进。

能源的安全保供

石油、煤炭、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全球重要的战略储备,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富煤、少气、贫油”特征突出,在一些重要能源品种上对外依赖性明显,已对我国能源使用构成了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1年中国能源生产,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2%。其中,原煤产量41.3亿吨,同比增长5.7%,占能源生产结构67%。原油产量19888.1万吨,同比增长2.1%,占能源生产结构6.6%。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占能源生产结构6.1%。水电、核电、风电等一次电力生产总量8534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占能源生产结构20.3%。据最新资料,截至2022年1-6月份,中国生产原油10288万吨,同比增长4%,进口原油25252万吨,同比下降3.1%,原油进口依存度为71%(据英国BP预测到2035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会超过75%);生产天然气10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进口天然气5357万吨,同比下降10%,进口依存度为64.6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最大的煤炭消费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家,今年上半年,生产原煤21.9亿吨,同比增长11%。进口煤炭11500万吨,同比下降17.5%,进口依存度为5%。

由于“双碳”战略的提出,我国在发展化石能源的同时,非化石能源发展也必须迈上新台阶。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达到111720万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约为4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的34.6%。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030年达到25%左右。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进口国际原油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威胁。从进口来源看,虽然中国不断推动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但是对中东地区的依赖仍旧严重,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量约占中国总进口的50%。由于宗教及大国博弈等因素,中东地区从20世纪开始便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状态。从进口通道看,中国石油进口总体上仍旧以海上运输为主,海上运输通道有几个必经的关键地理单元,其中马六甲海峡是大国博弈的关键地带,潜在风险最大,霍尔木兹海峡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情况紧密相关,也有较大潜在风险。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量还不足以应对重大风险。按照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中国计划建设完成三期石油储备基地,其总储量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然而,即使完成90天的石油储备规模,这也仅仅相当于国际能源署对其会员国的基本要求。截至2020年2月,国际能源署会员国石油储备规模高达327天,其中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均超过120天。

陕西在全国能源领域重要地位无可取代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3日在视察榆林时指出,“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能源事业还要进一步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我们国家现代化。”2021年,陕西原煤产量69993.75万吨,排名全国第三,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7.2%,煤炭外销超过80%;陕西境内原油产量2552.76万吨,排名全国第四,占全国12.04%;境内天然气产量294.13亿立方,排名全国第三,占全国14.3%,油气当量位居全国第一;发电量2615.85亿千瓦时,其中水光风电339.47亿千瓦时,外送电688.41亿千瓦时。作为国家能源生产供应基地,陕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保供的主力军,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陕西力量。

陕西是能源大省,能源产业占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根据省能源局资料,陕西能源基本储备情况表明:

1、煤炭。全省含煤面积5.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铜川、咸阳、渭南、宝鸡等六市。全省预测煤炭资源量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累计探明储量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品种全、易开采,现已探明储量147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0%以上,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1%左右,且大多属“三低一高”(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2、石油。全省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两市鄂尔多斯盆地,被称为半盆油、满盆气,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属于特低渗透油田。石油预测资源总量约40亿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25亿吨,居全国第六位。

3、天然气。全省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两市,与石油地质储藏等同覆盖,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7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

4、煤层气。全省煤层气主要分布在铜川、韩城、彬长和吴堡等矿区。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认定韩城煤层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0.78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25.05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22.55亿立方米,叠合含气面积为41.7平方公里。

5、岩盐。全省岩盐探明储量886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其中陕北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4.55亿吨,远景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8%。主要分布在北起陕蒙交界的神木尔林兔、南至延安、西至靖边、东至佳县范围内,区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盐层最大厚度360米,平均纯度在95%以上,属工业I级品。

6、风能。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风能资源1级区。陕北长城沿线的定边中部地区、靖边中部地区,黄河沿线的部分地区及宝鸡凤县小部分地区属风能资源2级区。陕北定边西部到靖边东部沿长城一带风力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有利于风电场风机的排布,适宜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

7、太阳能。全省太阳总辐射量为4100-5600兆焦/平方米·年,太阳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71×106亿千瓦时·年,属太阳能资源高值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大于5040兆焦/平方米的面积为4.33万平方公里,总储能为6.3×105亿千瓦时·年,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和渭北东部地区,适宜建设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其中,陕北长城沿线所占面积为4.19万平方公里,对应总储能6.1×105亿千瓦时·年;渭北东部地区所占面积1362平方公里,对应总储能0.2×105亿千瓦时·年。

8、生物质能。全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资源总量约折合3829万吨标煤,常年可利用总量约折合2071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占可利用总量的57.3%,约折合1187万吨标煤;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35.2%,约折合729万吨标煤;薯类、果渣和木本油料占7.5%,约折合155万吨标煤。从地域分布来看,农作物秸秆、城市垃圾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林业废弃物、木本油料能源林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果木枝条、薯类作物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

9、水能资源。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理论蕴藏量约1365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三位。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650万千瓦以上,技术可开发量820万千瓦以上,其中汉江水系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303万千瓦(干流为210万千瓦),黄河北干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440万千瓦。

在能源领域做出陕西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揭示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方向趋势,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陕西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在能源领域做出陕西自己应有的贡献。

1、加大油气煤等资源勘探开发和增产力度。为确保原油长期稳产高产,延长石油集团持续加大投入,科研团队突破原有认识禁区,按照“延长地下找延长”的勘探思路,全力推进西部精细注水、推广东部二次开发技术、先行先试三次采油技术、大力推进“数字油田”建设,不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区域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实现“特低渗”“低品位”边际油田高效开发探索了新路,实现千万吨以上“十五连稳”。2022年7月20日,延长石油150亿方/年天然气产能增能建设启动暨富县-甘泉10亿方天然气项目投产仪式在延安富县举行,赵一德省长出席了项目投产仪式,彰显陕西高层对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陕煤集团抢抓机遇,核增煤炭产能1560万吨/年。带头执行保供任务,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1.54亿吨,2022年上半年,陕煤集团营业收入达到陕西省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30%,利润超过陕西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56%,居陕西省工业企业第一位。陕西能源企业应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陕西力量”。

2、围绕绿色、高端目标加快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应结合省情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双碳”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陕北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材料以其“三低一高”优良属性,决定了陕西碳基产品是高质量发展产业,现代煤化工属于高新技术范畴。作为能化生产基地,2021年陕北煤炭转化加工近2亿吨,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产品品种已超过百余种,产品总量接近5000万吨,在国家基础化工原料供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陕西能化行业应发挥能源资源丰富、原材料基础条件及相关下游配套产业规模雄厚的特点,以创新为驱动,“化黑为白”,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实现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等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一批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开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能源化工向下游高端化、精细化延伸,加快构建韧性足、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推进现代能源化工全链条多产业融合。构建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六大产业链,即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重视开发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高端化工产品,为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陕西优势产业做好配套服务,促使陕北在能源化工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聚酯、聚氨酯和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现代煤化工“陕西方案”。

3、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坚持以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研院校与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原始创新,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石油化工、煤化工等技术瓶颈,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最大限度提高碳和氢的利用率,力争把更多的碳元素固定到产品中,向“高碳资源低碳化”方向发展。着力突破煤制芳烃、粉煤热解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煤油化工耦合、煤化工与氢能融合。多元化发展新一代化学能源,如氢能源产业、新的化学储能系统等。重视二氧化碳开发利用,特别是化学利用,减少碳排放,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陕西贡献”。

4、重视石油化工与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在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调节剂、除草剂、地膜农膜等新型产品上跟进,满足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植物工厂、基质种植、测土施肥等现代农业新需要,促进现代能化工业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加固、提高陕西六大支柱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的原料供应、材料保障、产业链加密等产业基础能力,塑造现代能化服务“三农”和其他主导产业的“陕西模式”。

5、深化国内、国际合作。延长集团立足“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出“延长之外拓延长”,除做大做强传统能源外,提前谋划陕北、关中、陕南的非常规油气、氦气、地热等前期地质工作,加大在内蒙古、新疆油气勘探工作,海外诺瓦斯油田原油年产量稳中有增,适时启动中非区块。陕煤集团提出谋划未来的“六个超前”发展思路,坚持倚重“内循环”的“立足点”,瞄准新经济的“大方向”,矢志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能源重点企业、行业、组织的合作,增强与我省能源产业相匹配的定价权,发出能源保供更强的“陕西声音”。

参考文献

[1]崔晓利.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能源发展综述[R].2022-07-08.

[2]胡利强.延长石油:以深化改革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N].陕西日报,2020-09-10.

[3]汪琳.陕煤集团:稳增长有力有效[N].中国煤炭报,2022-07-22.

作者简介

薛志伟 西北税务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和产业经济

姜 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省决咨委委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和产业经济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终审:杨旭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