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在一带一路上 >> 声音 >> 正文
当代“张骞”团队“丝绸之路”考古成果斐然
2019-02-26 11:37:27 来源:西安日报

王建新教授(左一)、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中)为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剪彩。

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精美展品。(西北大学供图) 

■记者 张潇

14个展柜,120余件(组)文物展品,图片40余幅……丰富精美的展品,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乌考古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新成果。当地时间2月22日15时,由西北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乌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在乌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展。

此次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分为“康居文化的考古发现”和“月氏文化的考古发现”两个单元。开展仪式上,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伊斯梅尔伊洛娃、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副院长拉赫莫夫、中国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马克苏多夫先后致辞。

2157年前,一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历经10年的苦难旅程,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至乌兹别克斯坦中南部),到达了大夏即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斯坦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南部)。他就是汉王朝派往西方的第一位使节——张骞,他的使命是寻找从中国西迁大夏的游牧部落大月氏。

从2009年开始,被誉为当代“张骞”的王建新教授,率领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考古学家合作,在西天山地区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寻找西迁中亚的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学文化。这项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境内东天山地区开展的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课题的必然延续。

团队在开展大范围系统区域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先后选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和拜松市拉巴特遗址进行了科学精准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新资料。初步确认了古代康居和月氏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特征及分布范围,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塔什干第五十九“十一年制”学校学生,在开展式上表演了中国风歌舞。乌媒体对该成果展进行了及时的跟踪报道,在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