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进西部 >> 正文
只为书写和赞美最爱的新疆
2022-06-02 10:46:28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一百零一片红叶》,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著,光明日报出版社版

阅读狄力木拉提的诗作,字里行间充满了人和自然共处的精神状态。他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故土的眷恋构成了他不懈追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 可可托海山野的雪(组诗)

作者|狄力木拉提·泰来提

之二

用意念堆砌的山

有高度,没有海拔

被雪的覆盖催眠

繁衍于山脊的松

冰冷地触摸云的根基

比自身还要沉重的白

遥想六月的山花

舞动山的躯体

我呼出炽热的气浪

被远处观望的雾凇截获

闲庭信步的足印

或许,这个冬季不会被记忆收留

之四

阳光,从雪地里吸收热能

冰冷地烘烤

这幅被刚刚装裱的水墨

弯曲的时空,流淌在山谷里

沸腾的群山做客原野

如果说夏季的松涛

是对远古的呼唤

眼前这片无际的林海

便是对虚幻的阐释

面对如此圣洁的雪

我只能选择冷藏记忆

等待冰雪消融

再陈述对寒武纪的解读


“俯瞰那片原始丛林/初雪缠绵,松柏无语/宽谷里桀骜的白桦林/宛如沙漠里的红柳/错落在蓝色雪地上/瑟瑟燃烧……”诗句出自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的诗《可可托海山野的雪》。

包括《可可托海山野的雪》在内的101首诗,是狄力木拉提近四年来的创作诗歌中的精选,他将它们收入新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这是狄力木拉提的第三本诗集。“新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能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去书写和赞美她,是一个新疆人的骄傲。”狄力木拉提说。

所思所想皆入诗,字里行间都是生命的表达

翻看《一百零一片红叶》的篇目,在《遥远的额尔齐斯》《远去的河流》《克孜尔山谷的雨季》等诗中,可以品读到新疆的优美风景,有些诗里有狄力木拉提的家乡伊犁的影子——伊犁河、喀拉峻草原等。人们不仅能从诗里体会到这些年新疆大地上的沧桑巨变,还可以领略他对于人生理想、世事变幻的种种思考。新疆的壮美山川让他生发诸多灵感,而对于诗歌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追求,则是他努力创作的方向。

59岁的狄力木拉提,写诗逾40年。他对于诗歌的热爱,最初来源于《唐诗三百首》。

那时,每学期的小学、初高中语文课本里都有古诗词,每一首都是经典。狄力木拉提到现在还记得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两句诗,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有气吞山河的豪迈,又有迎难而上的乐观。

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狄力木拉提如今依然能够张口即来。那个年代可读的书并不多,书店里不一定能买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书,他只有将所学过的古诗词反复朗读背诵。

1982年,狄力木拉提到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上学,在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到了心心念念的《唐诗三百首》,同期读到的诸子百家等经典也对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那以后,喜爱阅读的他一发而不可收。

狄力木拉提说,对他产生真正的文学影响的文学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狄力木拉提第一本完整读完的长篇小说,保尔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打动了他。他想,自己正青春,不能这样浪费时光,也应该写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时年19岁的狄力木拉提开始学写格律诗,习惯性地模仿李白豪迈奔放的风格,他觉得李白直抒胸臆的夸张浪漫,更能表达自己追求浪漫诗句的情怀,这样的诗句才能让人有心灵的震撼。两三年古体诗的写作,既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同时古体诗的平仄要求让他的学习更深入,让他体验到了创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派兴起,代表诗人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诗歌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阅读这些诗作,让狄力木拉提爱上了新诗。他从新体诗歌里追溯到了西方诗人的现实主义诗作,觉得新体自由诗派受西方诗作影响较大。大量的新诗阅读,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让写新诗成了他自然而然的表达。

1984年,狄力木拉提到哈密地区铁路部门工作,成为一名铁路工人。1985年,狄力木拉提首次在铁路系统杂志《天山路》上发表了一组诗歌,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70元稿费。自己的诗歌能够公开发表,这让狄力木拉提开心又激动。他用十几元稿费请朋友吃饭以示庆贺,余下的50多元,全都拿来买书,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唐诗三百首》和巴尔扎克的小说。

在铁路子弟小学任教18年后,狄力木拉提调至自治区文联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狄力木拉提的诗歌写作都不曾停歇。在他看来写诗从最初的一种爱好,转变为后来的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精神食粮。每当写完一首诗,他就觉得快乐和幸福,心里的那种满足感,不可或缺,无以言说。

狄力木拉提每完成一首自己心仪的作品,这种感觉依然还在。他认为每一首作品都是对过去自己的挑战和超越,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

如今担任《民族文汇》杂志主编的狄力木拉提,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维吾尔文学翻译工作,自1997年到现在,他已翻译出版了包括古典长诗《福乐智慧》在内的34本著作。

诗情澎湃写新疆,每一首都饱含深情的爱

2017年,狄力木拉提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更为理性的创作,不再刻意追求诗句的意境描绘,更注重诗作的思想性表达。他认为如果诗句让读者看不懂,理解不了诗句真正的含义,就失去写作本身的意义。

回顾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大漠魂》,狄力木拉提会自嘲当时的单纯和傻气,认为那时的诗歌既肤浅又幼稚,但一首首诗歌又是当年成长历程的明证。回首过去,狄力木拉提看到的是不再年轻的自己,是诗歌创作不断攀登的过程。虽然,那些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没有达到如今狄力木拉提的要求,但那时为诗歌而付出的努力,却是不能忽略的。

如今,狄力木拉提认为无论什么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是狄力木拉提一直追求和努力实现的境界。

这些年,在狄力木拉提的笔下,对于新疆的描画无一不美好,且带着深切的热爱。创作每首作品,他都心潮澎湃。

《难忘岁月》《永恒的风采》这两首让他记忆深刻,因为这两首诗是向20世纪50年代进疆的山东女兵致敬。时隔半个多世纪之久,她们中有人还健在,有人已故去。她们将青春奉献给了新疆,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一生来建设新疆,她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狄力木拉提,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从而有了这两首诗的诞生。

狄力木拉提说,这两首诗和描写新疆风景的诗有明显区别。兵团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李秋玲在北屯市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朗诵了这两首诗歌,心有感佩,朗诵中三次哽咽,泪湿眼角。“每次朗诵这两首诗,都有流泪的冲动。”李秋玲说。

听完狄力木拉提的讲述,再看这本诗集,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那些看似在写景的诗,实则在写当地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底蕴。就像诗作《百年茶馆》,茶馆里的人来人往,实是喀什人文历史的折射。

前两年狄力木拉提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工作时,曾去喀什市中心的老茶馆品尝百年不衰的老茶。他看着人们在这里享受从窗户洒进来的阳光,放松地聊天;外面的街道两旁,烤包子香味四处飘散,喝着茶的人们把它当作晚餐;除了都塔尔的琴声,铜匠叮当敲打铜壶的声音不绝于耳……

作为一名亲历者和旁观者,狄力木拉提以自己的视角以及亲身的体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着笔探索诗歌意向的深度及内涵,反复思考后沉淀,甚至是自我挑战和提升。他从一家茶馆的角度,用一首诗浓缩辐射了喀什这座城市的画面及味道——“络绎不绝的烤包子/叮当作响的铜匠/和尖酸入骨的玩笑/耀眼地挤进古宅二楼……”

“作为新疆广袤土地上的一个赤子,狄力木拉提·泰来提先生的诗歌深沉、隽永、抒情,且不乏幽默,充满着对山川草木和天地间生灵的无限悲悯与爱意。”《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诗歌评论家殷实读完《一百零一片红叶》后,给出这样的评价。

□文/赵剑尘 图/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