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论新著 >> 正文
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9-09-01 22:37:23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通讯员:肖佳琦 常宏宇)黄土高原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黄土景观类型代表,在中国及至东亚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历史时期无数民众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广袤家园,承载着数千年来芸芸苍生的喜乐悲欢。在当前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历史研究无疑应基于新的时代视野,不断加深和提高认识,面对黄土高原与人类社会历史关系的崭新研究主题,积极开展探索研究。

2019年8月23-25日,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召开。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人员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日本岛根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历史地理学、环境史、社会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学术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代表共同聚焦“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这一学术主题,就黄土高原民众的生存背景、生产状况、生活状态等议题进行了报告、讨论与交流。

8月24日上午,“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汇楼召开。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董治宝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分别致辞。

董治宝指出,黄土高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各领域学者对黄土高原地区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诸多学者也长期耕耘在这片热土上,致力于黄土高原环境变迁、人地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陕西师范大学建校75年来,学校铸就的“西部红烛精神”作出了特有的“师大贡献”。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长期以来在相关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他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加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黄土高原的相关问题,唤醒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重新认识,唤起人类对黄土高原的尊重,实现人际和谐相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王社教表示,黄土高原的相关研究是研究院持续关注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围绕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开展了环境变迁、灾害问题、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产出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研究院将长期坚持“中国西北地区环境与发展研究”这一主攻方向,围绕它展开各种创新性的研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可以就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这一主题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动黄土高原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认真梳理我国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从古至今演变的脉络、特征,建立宏观叙事框架,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地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基础。

侯甬坚解读研讨会会题时表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把“民众”这一历史主体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上,不仅推出了人地关系的研究路径和切入点,而且也点出了长期以来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历史上黄土高原民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考察其生存状态,了解和揭示过去改善民生、优化环境的方略和路子,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开幕式后分前后两场进行大会主题报告。前场,山西大学行龙教授、北京大学包茂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秦燕教授分别就《集体化时代农村研究的思考与实践》、《“大寨模式”及其环境影响》、《庄浪民众可以不修建梯田吗?——四次实地考察所得基本判断》、《乡村革命与农民日常生活的变迁》四个主题进行报告和交流;后场,榆林市政协副主席苗丰、加州大学穆盛博教授、山西大学胡英泽教授、复旦大学路伟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化成教授分别就《产权制度改革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榆林实践的探索》、《Water Aroused the Girls’Hearts:Gendering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1950s China》、《黄土高原“生活用水圈”研究》、《回回人主动土著化过程中文化异质与被动涵化——基于清代西北回族人口史的研究》、《黄土高原乡间医人、医事、医史调查研究之展开及初得》五个主题做了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讨论。

8月24日下午,第一组以“黄土高原民众的生存背景”为主题,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田宓副教授、山西大学的李嘎副教授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潘明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外籍教师市来弘志等参会人员聚焦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森林资源、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生态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第二组以“黄土高原民众的生产状况”为主题,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方兰教授、张力仁副研究员主持。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社教教授、刘景纯教授等参会人员就不同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土地开垦、现代农业、农贷、减贫政策等问题进行报告。第三组以“黄土高原民众的生活”为主题,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宁研究员、西安工业大学程森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朱士光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张万静副研究员、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史红帅副研究员等参会人员聚焦不同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晋商在西安的生计、民间庙会、地图交通、医学期刊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第四组为其他主题会场,由长安大学杨博老师、咸阳师范学院王永飞老师主持。延安大学高建国讲师、王建宏讲师、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肖爱玲副研究员等参会人员从西方人视角、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古都遗产保护等角度展开了报告。

最后,会议闭幕式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景纯教授主持。“分组讨论”各会场的主持人代表就各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和学术交流情况进行小组总结,侯甬坚教授对大会整体进行总结。他在总结时表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一向适宜人类生存居住,历史上逐步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支撑地,这里的民众也一直在做着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努力,1949年建国后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学者理应深入社会,接触和关心民众,用我们的笔和思想写出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常态和精彩,写出这种生产生活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各个地区的民众如何摆脱贫困、走上农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子的历史过程。这样的研究工作,不仅黄土高原可以做,我国其他地区也可以这样做。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本次会议还提前安排了“研究生论坛”专场,8月23日晚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副楼举行。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肖爱玲副研究员、史红帅副研究员主持。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九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研讨会主题逐个报告,主持人和加州大学穆盛博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提问、评议和讨论。

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会务组编印了《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收录论文56篇,侯甬坚、东城宪治编辑印制了《绿进沙退的理想——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纪实》画册,发放给每位参会代表,对会议各个环节周密的安排,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此次“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对于参会学者聚焦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拓展黄土高原研究视野,加强黄土高原多学科的深度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网对会议的报道:

http://news.cssn.cn/zx/bwyc/201908/t20190825_4961761.shtml?from=timeline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会议的报道:

http://sscp.cssn.cn/zdtj/201908/t20190826_496189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责任编辑 石逸龙)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