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论新著 >> 正文
张瑾:开创中医药振兴发展新格局
2023-03-19 12:03:00 来源:中宏网 作者:王镜榕

中宏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王镜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围绕当前推进中医药振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如何把握关键推进《方案》精准实施等话题,中宏观察员、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瑾接受本网专访。

1679293088267_副本.png

中宏观察员 张瑾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中宏网记者:怎么解读《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意义?

张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日前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前所未有,中医药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检验,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中药方药,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形成了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中医药救治的安全性、有效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展现出新气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中医药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多元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活力与潜力亟待激发,传承和创新能力都亟待加强。根据2022年7月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935个,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36个,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占医疗卫生机构的7.5%,比2020年增长0.4%。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398.3万人,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88.4万人,中医药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的6.32%,比2020年增加0.27%。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中医类医疗服务量(不含村卫生室)占医疗服务总量的16.9%,比2020年增加0.1%。因此,《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在总结“十三五”建设成效、经验基础上,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将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使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宏网记者:药材关系疗效,促进中药质量提升有哪些重要举措?

张瑾:中药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中药质量呈现出逐年提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在调研中发现,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同一种中药材不同产地、不同质量价格相差较多,对药材质量的判定多是讲“道地药材”概念,注重没有量化判定标准的“外观”,“好药材卖不出好价钱”,导致不少药农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现象,出现“药材质量不行或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直接制约了中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方案》提出开展“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建设,结合当前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针对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强化源头管理、全程管理、协同管理,凝聚各部门职能优势,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加快中药材种业发展。药材种植的前端至关重要,种质种苗需要规模化、集中化繁育,支持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良种繁育水平提升,加快优质种子种苗大规模推广应用;通过提升中药资源监测能力,进一步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保障。二是促进中药材科学规范种植。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基地,构建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田间管理,优化生产布局,加强供应保障,促进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一步推广。三是提高药材种植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药材种植机械化的作用更加突显,需要研发适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农机具,提高机械化水平。目前药材大量的硫磺超标,主要原因就是药仓等基础设施不足,因此中药高标准农田和药仓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强。四是深化对中药炮制理论技术的挖掘,通过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优化饮片标准规范,进一步阐释中药炮制机理,加强质量保障,更好保障临床疗效。五是对中成药开展从安全性、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疗效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进一步促进中成药精准用药。

科技创新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中宏网记者: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如何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

张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需要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保障。近年来,国家支持建设了一批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形成了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群。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对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等进行重点支持,在中医药防治重大慢性病、传染病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发了一批现代中药产品和中医诊疗设备。

“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布局,推进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一是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资源,通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白中医药疗效,讲清楚中医药作用原理。二是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等国家科技专项,支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药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支持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

中宏网记者: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医药如何作出新贡献?

张瑾:相关研究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是人类再生产模式转变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老龄健康事业实现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这是未来能否成功应对老龄社会乃至超老龄社会挑战的关键。中国老龄化社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让中国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中医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方案》提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一是通过开展一批省级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建设,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提升临床、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科学研究、健康管理等能力。二是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深度融合,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鼓励群众在健康养老服务中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技术方法,更好地将中医药融入养老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