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论新著 >> 正文
擎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 开辟国际交往新典范
2023-05-18 08:00:00 来源:新西部网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六国元首同聚西安,共商未来。这是自建交以来,中国同中亚五国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依,相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诸多同宗同教的跨境民族,都使得中国与中亚诸国之间联系紧密。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等高山,与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大河把新疆和中亚五国紧密相连。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接壤,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是地理近邻。得益于漫长的共同边界和地理相连,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历史互动也证实了双方共谋发展的良好意愿。自西汉时期,中国中央政权开始与中亚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持续交流。在西域古道上,不同种族、部落、族群的各民族曾步履艰辛地穿梭于此,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融合。这是中国与中亚诸国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为今日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友好交往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形成了一群同源的跨境民族,他们语言相通、宗教相同、风俗相近,使得跨境民族之间存在紧密的文化渊源和血缘联系。基于地理相邻、历史相连和文化相近,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地缘政治联系。

中亚五国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助力其联通大海,“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各国打开机遇之窗。中亚五国均为内陆型国家,地理条件复杂且远离海洋。其中位于中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在对外交通上更为受限,它所有的邻国都没有出海口,因此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它要到达港口都必须跨越两个国家的领土。但是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亚第一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中亚最大风电场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南北公路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中国正在以开阔的发展理念助力中亚国家深度挖掘发展潜力,深化经贸合作,通过铁路和公路既将其与海洋联通,也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海洋”相接。双方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反观西方强权,它们对中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抢占资源、实现本国的战略诉求方面,并没有为中亚五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开发项目。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际格局变化,中亚地区一度成为国际强权的“竞争之地”。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亚地区历史形成了各种文明和宗教的“十字路口”,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今,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桥”的中枢,这为其赋予了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优势。然而对中亚国家来说,这些优势是把双刃剑。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等不少国家都觊觎中亚“能源新大陆”,这一方面可能为中亚国家带来潜在的外交机遇,另一方面大国的利益争夺可能为该地区的稳定注入风险。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地区在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三股势力”(民族主义分裂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严重侵害了中亚诸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与上述国家不同,中国同中亚各国进一步拓展全方位合作,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始终做心心相印、坦诚互信的朋友和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高新技术合作,加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大打击“三股势力”,共同筑牢地区安全防护网。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确保中亚成为合作共赢的净土,而不是地缘博弈的战场。中亚国家和中国这种合作是一种新的国际交往典范,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先打造一个地区的命运共同体,再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在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具体体现。本次峰会各方都期待达成丰硕的成果,全方位的合作和推动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会议核心。中亚五国在发展进程中长期观察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均希望通过加强对华合作为本国发展寻求更多的发展契机。在中国-中亚的良好交往中,命运与共的理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在打造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和中亚五国将从各个方面来不断推进,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地区安全,双方将在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凝聚更多共识。

作者简介

刘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