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论新著 >> 正文
吕氏家风代代传
2023-05-30 09:30:00 来源:善天下杂志新媒体中心 作者:姚海滨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诗书传家、孝悌和睦、贤才辈出、造福桑梓。

壬寅年夏,朋友闫水平偶然得到一张明代大儒吕应祥之弟吕应禄的墓志铭,请我予以校注。在完成校注之后,吕应禄的为人处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联想到吕氏家风,很受教育,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吕氏家族所居的木梳湾村,处于郑国渠首,得水利之便,农耕发达,是关中富庶之地。其父曾担任给事,半耕半读,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从吕应禄的墓志铭可以得知,吕家共有弟兄三人,应祥、应禄和应福。吕应祥在朝廷做官,民间称作“都谏翁”,离开官场后,曾在家乡创办谷口书院(现泾惠渠首碑亭北侧),培养了儿子吕潜和郭郛两位明代大儒。这块墓志铭就是吕潜请托郭郛为其叔撰文。郭郛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将一个孝悌、幽默、耿直、公正的长者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也展示出吕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家教。

吕氏家族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吕家三兄弟从小喜爱学习。应祥在外做官,应禄与三弟应福在家读书不倦,后因应福早早去世,应禄为照顾家庭辍学。墓志铭中说:“使两人得卒举子业,其成名当不在都谏翁下。”就是说如果应禄和应福都完成学业,名气不在应祥之下。民间常说:“富不过三代”“诗书传家久”。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财富传承三代已算是不错,唯有文化的潜移默化才可传承得更加久远。

吕氏家族非常重视孝道文化。墓志铭中说:应禄作为儿子,孝敬父母,其父非常怜爱他。父去世后,其母寡居。长子应祥在外不能照顾家里,应禄就在家种田,照顾母亲。不辞劳苦,经常做点小生意,以供养母亲生活。其母去世后,非常哀伤地办理了后事,尽到了儿子的本分。应禄是一个孝子,父母在世,能够悉心照顾,特别是长兄在外求学,自己主动担起家庭重任,品德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联想到现在一些家庭在孝养父母的问题上,有些儿女怕承担得多,好像多付出一点自己就吃了多大的亏。这些都是我们丢失孝道文化造成的,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弘扬孝道文化。

吕氏家族兄弟和睦相亲堪称典范。许多家庭兄弟失和关键在缺少沟通交流、缺少友爱互助。墓志铭说:“少君晨出暮归,都谏翁让之,少君重触翁怒,漫以戏语娱翁,翁大笑,座客亦大笑已。又相顾嘉叹,谓有兄弟怡怡风。”应禄在和兄长应祥发生矛盾时,善于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化解矛盾,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一个家庭,不可能没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核心是对矛盾的化解。互不沟通,矛盾越积越深;互相争执,难分谁对谁错。应禄去世时,曾给侄子吕潜说:你父待我很好,我的儿子吕浊像我,你多加照顾。又给儿子吕浊说:你的兄长吕潜是一个正直的人,你要听兄长的话,我就死而瞑目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应禄想让父辈的和睦关系传承下去,父辈的融洽相处必定感染子弟,这样的家族也必定兴旺发达。

在家族文化的影响下,应禄处事公允,受到乡人的尊重。明代陕西士大夫深受关学影响,以正直敢谏、胸怀天下闻名于世。其中吕应祥算是佼佼者。应禄在其兄的影响下,性格豁达,善于和百姓相处,是当地的一位乡贤。墓志铭说:“里中人无不爱慕少君者,每入市争置酒邀饮,日常数席率尽欢至暮始罢去。”可见应禄非常受基层百姓的欢迎。由于应禄良好的群众基础,个人正直,群众威信高,承担了民间调解的职责,造福了乡里。墓志铭说:“自是里中人率以公直称之,一有争輙就质少君,少君面判某是某非,各当情实,其人輙罢争。终少君之身,里中人鲜讼者。”在应禄的感染下,当地的百姓很少出现矛盾。联系到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应当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让这些人在矛盾纠纷、公益事业、乡风养成等方面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定能更加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吕氏家族在关学的影响下,重视教育,诗书传家、孝悌和睦、贤才辈出、造福桑梓。直到当下,木梳湾村吕氏后代中也多出读书人才,与先辈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

202305300930323078.jpg

附录:

明处士龙潭吕少君配侯氏合葬墓志铭

国子监助教通家侍生郭郛顿首拜撰

邑庠眷晚生赵止敬顿首拜书

谷口吕少君者,吾师都谏翁之弟也。余以师故雅敬礼少君,乃少君不自知为吾师弟也。每会余輙出戏语慱一咲始散去。隆庆己巳,余苟禄获庠,忽里中人来报曰:吕少君卒矣!余驚悼,咨嗟至泣下曰:天何夺少君之速耶,吾里人将焉赖之。

越辛未,其侄举人潜,余心知友也,用两台荐辟受国子学正,与余同官。一日,手状造余,请曰:此吾叔氏状也,吾弟浊卜以隆庆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将葬叔氏于祖茔之穆,次以叔母侯袝焉。吾子故与叔氏狎习,知叔氏,敢请铭其墓。

少君名应禄,字子廉,别号龙潭,世家泾阳谷口。天性孝友事,其父赠给事公,得子道,给事公怜爱之已,给事公卒,其母太孺人寡居时,都谏翁为诸生,少君力田孝悌,不辞劳苦,常出籴境外,以供朝夕。太孺人卒,哀毁尽礼事,都谏翁爱敬交至。都谏翁亦甚怜爱之,常设宴召宾,少君晨出暮归,都谏翁让之,少君重触翁怒,漫以戏语娱翁,翁大笑,座客亦大笑已。又相顾嘉叹,谓有兄弟怡怡风。少君为人坦直和易无他肠,即都谏翁既贵殊,无一毫贵介意。里中人无不爱慕少君者,每入市争置酒邀饮,日常数席率尽欢至暮始罢去。常从都谏翁有事藩司方伯黄公輙谓都谏翁曰:介弟公直人也。自是里中人率以公直称之,一有争輙就质少君,少君面判某是某非,各当情实,其人輙罢争。终少君之身,里中人鲜讼者。

里有社庙坏祈报礼废,少君倡诸父老出资修之,居旁白渠,渠坊高路险,少君募人破坊,作木桥,行者便之,乃立石颂德焉。他事种种率类此。

病革,呼国子,君榻下语曰:汝故父事我,我浊儿拟我,汝善视之。又语浊曰:汝兄正人,汝听汝兄言,我即死瞑目矣。语毕遂卒,卒之日,里中人奔吊如归市,无不悲哀重伤之。少君少聦慧,读书輙解文义,常出对戏试一儒生,儒生吐口不能应。与季弟应福俱善书,季顾早逝,少君又为门户事罢读。使两人得卒举子业,其成名当不在都谏翁下。乃少君能以布衣化诲乡人,著名谷口,其亦无忝厥兄也哉!

配侯氏,善执妇道,上下安之,性勤俭,雅好佛事,日茹素,终其身不变。先少君一年卒。少君生于弘治戊午,得寿七十有二。侯氏生于弘治辛酉,少少君四岁,夫妻偕老,此又不易得。云:少君先世详都谏翁志传中不著。生一男子即浊布政司吏,娶仇氏驿丞崇福之女。二女子,一适毛希桂卒,一适布政司吏张希哲亦卒。孙男四,宴如学举子业,余俱幼,铭曰:

人孰无生,都谏为兄,其生有荣。

人孰无死,侄为国子,其死有依。

吁嗟乎!少君之归斯丘也,宁不乐至。

隆庆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不孝男浊泣血上石。

(作者系现任泾阳县文联主席。编辑出版有《泾阳历代碑石录》《遇见茯茶》《泾阳村落》)

【本文发表于《善天下》杂志 2023年4月20日出版 第4期(总第112期)第88-89页】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