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省社科院 >> 正文
王娟一一群众文化建设的研究对策
2023-12-29 11:31:39 来源:新西部网

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文/王娟

摘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乡村民众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强组织和引导,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拓展文化市场,鼓励文化创新和创业,培育文化消费群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出,从精神层面符合群众的需求被提上日程,而群众文化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在农村环境之下,群众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找出相应的问题,实行对策,无疑有利于抓住农村复兴的机遇,促进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群众文化;乡村振兴战略。

引言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最广泛的娱乐形式。群众文化活动把群众当作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实行,发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动活动内容的创新,以符合人们在日常娱乐之中的精神需求。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必须以群众的精神增长和娱乐需求为出发点,建构的人文环境与地方转型相适应、相兼容,形成具有地域、群体特色的个性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构成与核心思想

大众文化是自娱自乐的文化。它植根于人民,从群众中发展壮大传播。因此,它有两个非常独特的特点:

第一点是其主体的构成。大众文化的主体是博大的文化,是以区域之内的群众为活动主体。

第二点是大众文化内容的难易程度。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没有特别认真或详尽的要求。群众在展开群众性文化活动时,可使用多种方式符合自己的娱乐需要。比如,歌舞或地方戏、群众文化活动具备很强的包容性,可吸取和带入各种文化载体。因为群众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丰富多样的群众生活,符合群众的娱乐需求,增进邻里间的共存共处,增进社区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建设和转型群众文化的过程之中,文化站必须留意群众文化与公众生存的兼容性,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合乎公众的娱乐需求,使结果是有效的、不错的,有助于区域文化环境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

2.1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许多村庄根据文化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农村的具体情况,初步强化了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比如,在许多村庄建立了遗产名录,并展开了比如“乡村记忆”等更为著名的项目。一是许多其他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之中根据当地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建立了乡村博物馆。

近年,在文化建设过程之中,各地已有1.9万多项文化项目列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抢救性的发掘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完整的传承保护体系。

二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填充群众文化活动的空白,使其活动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三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支撑队伍。大部分队员都是该村文化推广服务的志愿者。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推广演出活动,受了当地农民的欢迎,促进许多人积极踊跃的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之中。

2.2 供给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转型之中,人才是转型的适当前提。

农村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农村文化专业人员可指导更精确的发展战略,增强当地农村文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要著重知识的思想文化教育,变化部分村民长期领先旧的思想观念,使其思想转变,更加有益对外开放变革,建设未来,增进群众文化建设,为设立与社会相适应乡土文化环境的发展,作出有利的改观,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普及而作出贡献。农村文化要著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农业是农村转型的基础,农业技术教育是村民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通过高等教育符合农村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农民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增加机械的利用率,在产生粮食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打好物质基础创造条件。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吸引力不足目前,大多数村庄的村民都选取在闲暇时间到街上走走,做些日常琐事。但在村里举办活动时,参与的人不多,文化活动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村民的吸引力不强。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基本上是以集会交谈和广场舞居多,没有达预料的效果。今天,情况却大不相同:几乎每家都有电视和电脑。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村民获取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虽然一些农村抓住复兴农村的机遇,展开群众性文化活动,但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之上获得满足。但由于资源、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文化活动欠缺创新性和吸引力。一些地区即使展开了文化活动,也仅局限表演地方戏、唱歌、跳舞,达不到预料的效果,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较少。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3.2基础设施不完善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群众文化建设也是如此。目前,各地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某个角度看,现有基础设施仍然不够。文艺演出舞台没有搭建上去,图书馆、书店数量少,农村居民读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妨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精确开展。农村文化机构有待完备基础设施,才能更有效地展开群众文化活动,符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与过去大不相同。因此,要大力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基础设施,塑造群众文化活动平台。

3.3制度与队伍建设有待完善乡村专业人才很少,特别是文艺骨干、文艺教员等人才。大众文化树立常常缺乏创新和可持续展开的动力。一些较发达的乡村地域有相对先进的设备,但由于村民文化水平有限,他们不完全了解设备和设备的正确使用,这使得这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关部门在投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在乡村复兴的背景下,要完善乡村群众文化体系,加强乡村文艺人才培养,吸收更多人参与大众文化,共同培育,达到大众文化的预期效果。

3.4思想陈旧带来的限制性在文化建设中,有些文化工作者存在思想陈旧、观念传统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往往过于执着于传统文化,认为群众文化应该保留传统,不应该加入流行文化或新思想。然而,群众文化是服务于群众的娱乐需求的,因此其内容应该多样化,包罗万象,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否则就会限制文化质量的上升空间。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开放性,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鼓励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探索新思想、新文化,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推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提高文化质量。

四、问题的解决方案

4.1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具体生活,激励人民群众参加,促进文化事业转型。群众文化源于群众,也要为群众服务。有关文化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团体文化活动。比如,为了进一步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开放和锻炼的场所,开展团体保健的体育主题活动,如骑自行车、沿河马拉松等。吸纳更多的人参加,引领他们培养运动习惯。

4.2完善基础设施转型群众文化的过程之中,也要抓好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机构建设,建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从城市到乡村的覆盖。文化部门在每个行政村建设文化广场、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场所,为确保群众安全性获取适当的基础设施,标准文化活动组织,先进文化下乡,培养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彻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4.3健全人才机制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上要求。但现如今,很多人选取在城市生活,因为城市的教育条件和医疗条件会更优良。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发展不好,导致人才短缺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应实行合适措施,激励青年留在农村创业和发展,不断吸纳杰出的文化建设人才。完备人才保障机制,重点抓好两点:

一是不懈展现良好环境氛围,获得政治支持,精确整合人才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并提升建设家乡的热诚。

二是为优秀人才开创充分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尽量避免失业对他们的影响。

4.4引入新鲜血液,加强民众互动文化站要在文化建设之中大力完备自身建设策略,在展开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之中引进全新的文化元素,吸取大众文化的精华,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更加合乎公众的娱乐需求,使地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群众产生良性活动,增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意义。

4.5.加强工作队伍的宣传和建设在建设大众文化的过程之中,需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平台、广播、电视等,使大众文化的宣传更具力量和渗透力,让人们对大众文化有更详尽的了解,更充份地解读。文化站在转型和建设群众文化时,也要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自然科学的组织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塑造一支宣传性强、感染力广的人才队伍,从而在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大众文化的融合间进行精确的均衡,既确保了大众文化艺术性,又满足了人们在文化活动之中的娱乐需求。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5.1 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经济的供给是事物成功转型的基础和保证。当然,农村文化建设也需充裕的资金。首先,政府要注重农村文化工作,增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政府要保证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文化建设领域,增进农村文化事业转型。政府可间接向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拨付资金,用作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工作。政府可强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获取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除了间接的资金投入,政府还可通过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文化产业转入农村从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同时,政府应当激励农民通过当地文化特色转型进入新文化产业,从而使农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样。

5.2 构建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机制农村文化发展要产生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社会参加、文化产业创意为承托的发展机制。农民是农村文化传承创意的主体和动力,要建立展现农民主体作用的体制机制。农村文化主导权必须牢牢掌控在党和政府手中,坚决党管工作原则,展现主导作用,引导农村文化繁荣。引进社会力量,汲取吸取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创意转型。要推进文化产业产业化,确保农村文化创意的实现。结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紧迫。政府机关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大众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大众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对构建共存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在文化建设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同时,应该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领导科学,2018.

[2]田小林.从“五位一体”看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8.

[3]刘年艳.用传承与创新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2017.[4]岳静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文化产业,2022(12):163-165.

[5]刘建军.聚力乡村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J].乡音,2022(05):10-11.

[6]林素琴.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实现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A),2022 (05):62-63

艺术简历:

王娟一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书画家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就职于雁塔区文化馆。

2010年创作作品《春光》获得陕西省第二届“群星奖”一等奖。作品《晨》、《秦腔人物》等2016年发表华商报;作品《葵园秋色》入选“翰墨赞伟业 丹青绘长安”书画展;作品《秦岭精神》入选迎国庆 丹青绘三秦优秀群众美术书法展;作品《素心若雪》入选“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陕西省职工书法美术展;作品《素影》入选全省“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主题”网络展。作品《昌盛》2021年名家美术作品展“丹青绽放---全国网路邀请展”入展。

论文“浅析中国田园花鸟画的进程”发表于市级刊物。

论文“中国花鸟画的文化背景与特色研究”2022年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3年1期

论文“浅析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2022年发表于《少年时代报.科教与创新》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