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省社科院 >> 正文
田莉一一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思想
2024-04-08 16:06:28 来源:新西部网

陕北黄土高原题材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思想

文/田莉

【摘要】20世纪30年代,由于陕北成为当时抗战的北方重镇,黄士高原题材才开始被艺术家们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地貌决定了独特的山水画表现形式,丰富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是表现形式。黄土高原有地平如镜面的黄土塬面,绵延数百米的长梁,蒙古包状状的黄土峁,和丘陵,沟壑、及微型地貌黄土桥,黄土柱等,形态丰富、变化万千,这些形式各样的地貌共同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的辽阔、壮美的黄土高原。整体性的突出了黄土高原的粗旷、雄强、壮美的恢宏气势,同时又隐含着一种原始的自然和原始的野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莽莽撞撞上跌下窜地奔腾其间,形成了万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山峁与曲流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黄土高原地理独特豪迈与不畏,坦荡与无私的独特美学思想。本文旨在通过浅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对山水画创作的创新启示,来解读中国山水画对陕北黄土高原的审美思想。

【关键词】:陕北;黄土高原;山水画;艺术表达。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有着极为强大的融合性,超越性,诗性。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以陕北黄土高原为题材的中国山水画在时代的要求下,则有了新的审美要求。中国早期山水画家关于自然美即在于自然本身,隋初姚最在其《续画品》中,首次明确提出山水画创作要“心师造化”,“动必依真”等主张;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在其画论《笔法记》中主张“度物象而取其真”。山水画根源于自然美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在这一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历代山水画家大都坚持从反映论的角度去理解山水画艺术与现实的自然山水的关系。陕北黄土高原作为绘画题材是近代才开始被艺术家大量表现的。五代到两宋时期,画家主要关注名山大川以及江南山峦的描绘,很少有画家关注黄土高原题材。20世纪30年代,由于陕北成为当时抗战的北方重镇,黄士高原题材才开始被艺术家们关注。在该题材发掘的前期艺术创作大部分以人物版画为主,建国后逐渐有以长安画派为主的画家创作黄土高原为题材的山水画。1961年,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全国巡回展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全国取得了深远的影响。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了黄土高原题材创作的可行性,引起了全国山水画家的关注。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特征和人文风俗以及其革命题材的重要地位成为艺术家眼中的宝库。

一、自然美

绘画艺术审美意识其中之一就是回归自然美。回归自然美是画家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绘画上的自然美,是艺术美的归真反朴,要求画家对自己所创造的艺术美以甚深而灵动的意念去重新审视,让自己的情思与其所描绘的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完全融合,使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产生形化,从而赋予艺术形象一种既能够反映画家思想感情,又能够勃发人们观赏思维的气韵。然而这种情况“常常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如果形成一种主观作风,成为僵化的、老一套的习气,也就成了创新的桎梏。所以个人的主观风格,必须和客观对象、时代精神相统一。”也就是说艺术形象一旦升华到神韵的境界,她给人的美感就不仅仅是艺术形象本身,而是燃发于艺术形象之外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精神力量。

二、形式美

随着画家对自然美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在笔墨技法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国山水画传统构图形式有S型、z型、C型、三角型、三叠两段式构图等法则。黄土高原地貌独特,沟壑纵横,错综复杂。传统构图不易表现其开门见山之气象。在创作中需考虑在传统构图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构图形式,宜采用平行,重复等手法方能体现出黄土高原单一中具重复,平行中具复杂的独特地貌。我的作品《黄土风情》就是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风貌的艺术处理,在传统构图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的一幅山水之作。作品绘制精心,娓娓道来,采用自然朴实的笔墨语言描绘粗犷的陕北高原,赋予其隽永深长的意味。作品从不同视角表现高原、沟壑、黄土、窑洞、林木等景观,三段式构图分割构成整个作品的层次,近密远疏,韵律感强。把陕北地域特征和生活气息展示给观者。近景山石泉树关系融恰,遮挡有度,藏露,曲折,层次一一而出,画意亦随之而出。中景的窑洞是作品的灵魂,具有丰富的趣味,且异常醒目,成为视觉关注焦点,显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因而更加引人入胜,虽没有人物的出现,却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表达,其间透露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构图和审美趣味,使陕北高原风貌在山水画中具有了更符合其特质的形式美。

三、诗性美

中国的古诗含蓄隽永,字字皆色,字字皆墨,行间字里水风墨韵,山苍木秀,皆现其中,一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中国的传统绘画蕴含丰富、亦有一种诗意之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相连本是中国画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家把诗情贯穿于画意中,使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也反映出画家的心态和绘画美学思想。诗与画都通过作者主观的情感和丰富的形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的有机结合,诗与画也不例外。诗与画都包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作品的情感性愈浓烈,越能感染欣赏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诗与画中凝结着艺术家的各种情结,具有艺术最根本的属性――关照心灵。我的作品《陕北初雪》可以说是对陕北这块土地的一种感情上诗意独白。“雪景”与“寒林”是整幅作品的主角,为了表现两者在自然山水中的苍茫静气,使其富有诗意。以留白和焦墨分别描写白雪与古木寒林,体现出雪的润洁、林木的萧瑟,赋予其幽静严凝人物品质。在窑洞的色调上,选用黄色色调,与雪的白相互映衬,给观者以温暖感,使他山不及家山好的调性自然倾泻而出。整幅作品墨色华滋,层次丰富,把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之意境呈现给观者。自古画家皆爱雪,比如王维、范宽、黄公望等等,是因为冰雪具坚贞高洁得人格象征,雪景的静所展示的并非是一个死寂沉沉的空泛之境,而是通过作品启示人们嘈杂喧嚣的世俗后其实有一个一个静穆而疏淡的世界可以归隐。每个人都可以以“寒林”自喻, 通过其寂静而素净的特点以表达自己内心的“静”, 从而与外在的世俗世界拉开距离,使人从冷与静的直观感受中体味到内在跃动的生命气息,表达出一种坚定不屈的信念和孤清幽静的情致。

结语

当然中国山水画中的黄土高原还具有其他审美视角,艺术审美的多样性丰富了艺术作品,同时也是艺术具备了创新性,而艺术的创作从某种层面来讲在于新,黄土高原之所以能成为山水画家笔底风景,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貌和自然风光给了画家一种新的美学启示,激发了画家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用新的方式表现并提高艺术的思想性。即石鲁先生所说的从艺术创作上的“新与美”而达到思想上的互动,心灵上的感动。这是因为“美术的思想性与审美观是密切联系的。造形艺术的思想,必须是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于可视的形象而传达给观者。所以内容新而形式不美,常常使作品平庸无力,不能打动人心。当然,美不仅是形式,而且是内容。所以美不仅是纯粹为欣赏的快感的满足,而是具有陶冶和教育人的作用。只画得逼真并不足为美,而真正的美感却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高昂。”黄土高原作为绘画对象,显示广袤,悲壮的气概,表现了人的精神,对人的审美起着默化作用,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是画家的思想性。所以,时代对山水画家的也提出了新要求,山水画家不能仅是停留在对自我的修道、悟道的层级,更多的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去出发思考,去除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境界。

参考文献:

①叶坚 石丹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②石丹 中国名画家全集一一石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③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艺术简历:

田莉一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田莉, 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2012年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导师赵振川)。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

作品欣赏:

秋山问道138cm×69cm

万壑惊风180cm×97cm

陕北冬雪138cm×69cm

黄河秋日138cm×69cm

冬日高原180cm×97cm

雪域高原180cm×97cm

黄土风情180cm×97cm

原上春牧图138cm×69cm

塬上农家69cm×46cm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