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省社科院 >> 正文
蓝田玉雕创始人一一寻琇琳
2024-06-24 12:20:03 来源:新西部网


寻琇琳:蓝田玉雕创始人

文/陈小玮

位于蓝田县玉雕市场的寻师玉器门前,有一个两米高的大型玉雕——中华佛韵。该作品以蓝田玉为原料,依据料的型与色布局设计,是一件将传统雕刻技法与现代造型有机融合的佳作。

 

寻师玉器是寻琇琳玉雕作品的展览室,也是他的工作室。

“这两件作品是一个系列。”寻琇琳指着展柜内的两件玉雕给笔者介绍着。

2018年《梁家河》一书出版了。寻琇琳仔细读完该书后,根据书中的典型故事,构思、设计了梁家河故事系列的两款玉雕作品:磨练•担肥上山和矢志不渝。

磨练•担肥上山是主题先行,确定要表現北京知青在陕北梁家河插队劳动锻练的场景,然后去选料,一反据玉料设计作品之传统。

为了更能好地体现陕北黄土高原的色调,寻琇琳花了很大功夫寻找合适的玉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块泛浅灰黄色的蓝田玉,浅灰黄色调能更传神地反映陕北的地貌环境,也增强了主题的说服力。

如何表现黄土高原的质感?寻琇琳在网上搜寻具有陕北地貌特征的沟壑纵横的山型地貌图片时,偶然将之放大,看到的画面呈现出众多的点与短线。他从中得到启示,借鉴国画雨点皴在玉料上点刺,这样土山的质感就更加逼真了。

在画面设计上运用对比和呼应的艺术手法。山上一组知青正在倒肥,山下崎岖小道上,一组担肥知青艰难攀爬,山上山下形成了呼应。山高人小显示知青担肥上山之辛苦,也合乎山子雕的比例。道路与人物皆处于隐蔽之处,以引发观者联想。

寻琇琳写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草稿是这样描述这件作品的:表现的是那个特定时代,一群刚滿成人年龄、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们,离开父母不远千里来到生活条件特别艰苦的陕北劳动锻练,挑着百十斤重的担子上山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该作品以玉雕形式表现或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留于后人,以为怀念。这件玉雕作品于2018年10月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另一件标题为“矢志不渝”的玉雕作品是据玉料的色彩特点按材施艺设计制作的。

看到玉料中间的绿色,寻琇琳就联想到陕北柳,妙得是寥寥几刀刻出树干后,借用玉料原来的花纹一片柳树林就栩栩如生了。上面白色部分塑造成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平缓处有几孔窑洞,下面画眼位置以白色为主,间有一点土黄色。于是,在右下角雕了一位放羊间隙半卧着读书的青年,其余是吃草的羊群。

寻琇琳先生接受采访

 

寻琇琳与蓝田玉雕结缘也很偶然。

1969年到1983年11月,寻琇琳参加蓝田县文化馆业余美术创作。

1978年11月还参加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画创作学习班。1973年,国画“听听社论讲些啥”参加省美展;1975年,国画“大旱之年夺高产”参加省美展;1979年,国画“友情传万里” 参加省美展并获三等奖,原作被中国展览公司以80元的价格收购,并出国展出。

1984年12月,喜欢画画的寻琇琳被聘到“蓝田县工艺美术厂工作,负责设计”。

1985年7月的某一天,县经委主任余发相来厂转达了一个消息:有一个美国人在西安找蓝田玉镯,遗憾的是找不到。

寻琇琳听到后当即表示他能做。以前,他用玉石作过些烟嘴等小玩意。

他和支建民厂长去红星乡看玉石料。在玉料矿看到当地人打玉石枕头坯子剩下的下角料,都是不同块度的好翠料,寻琇琳他们背了一袋子玉料回厂。蓝田玉雕的发展就是从这一袋子玉料开始的。

料有了,怎样加工?当时还没有专业加工设备,只好借来台钳,将料夹在台钳上,用钢锯一点点地锯成一公分的玉片。又从县水工队借来打井用的合金钻头,焊在园铁桶上再安到台钻上加水套玉镯内圈,外圈用钢锯条锯,用钢锉锉去棱角,这样玉镯就大体成形了。接下来是抛光,依然是纯手工磨,晚上他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手不停地磨玉镯。就这样,一个月做成了二只蓝田玉镯,二个胸花,3个戒指。

样品作好后由县经委送到西安市政府。于是,得到西安市建行和市财政局共同拨款8万元给蓝田,以筹办蓝田玉石雕刻厂。

1986年元月,“国营蓝田县玉石厂”成立。原工艺美术厂撤销,工艺厂的职工均转入玉石厂。寻琇琳成为玉石厂唯一一名技术人员。

在西安,寻琇琳认识了原西安玉雕厂技术科祖丽荣老师,又通过她认识了北京玉器厂总设计师文少雩老师,寻琇琳向他们学习了不少关于玉雕设计制作及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在苏州、上海,寻琇琳参观了几家玉雕厂,大开眼界。通过多次拜访学习,他的雕刻技术有了很大长进。

建厂初期,产品比较单一。玉雕车间自造了几台简易玉雕机,招收了几十名有绘画基础的工人加以培训。寻琇琳的第一件产品是“猫”。料子特别好,绿和白色相间,卖了60多元。寻琇琳一边学,一边教,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为玉石厂培训技工百余名,形成一支即能雕刻又能设计的人才队伍。

1987年4月,寻琇琳利用蓝田玉一石多色的特点,设计了蓝田玉浮雕挂屏——梅、兰、竹、菊四条屏,成为蓝田玉雕中的拳头产品和经典之作畅销不衰。2012年5月,蓝田玉浮雕挂屏梅、兰、竹、菊申请专利,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证书”。

上世纪90年代,蓝田玉雕形成一定规模,对外影响也越来越大,玉石厂增加了厂房,更新了设备,玉石雕刻一派兴旺之势。

2003年4月,寻琇琳从县玉石厂退休。第二年他以“寻师玉器”为品牌,办起了“琇琳艺术雕刻厂”。他一直坚持创作,很多获奖作品都是退休后创作的。

2010年5月,寻琇琳被西安市文体广电局命名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蓝田玉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12月,寻琇琳晋升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2016年9月1日受聘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玉雕专业任特聘教授。

 

说起玉雕的得意之作,寻琇琳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一场大雨过后,寻琇琳无事闲转,发现了一块表面灰色的蓝田玉板,从石板侧面看灰色下面是一层绿色,这可是难得的一层绿。看着这块玉板他就开始琢磨起来了。

寻琇琳先将上面灰色剔除,留下中间小块灰色,因灰色在色彩中起着调合作用,边剥料边构思设计,首先考虑的是要用好这大面积的绿色,从这一点出发,联想到夏天农村乘凉的情景:树荫之下人、畜乘凉是最常见的画面,于是"浓荫"这一主题便产生了,于是,他设计在树阴下写作业的小孩,卧在树荫下的老黄牛、羊群,以及鸡妈妈带着小鸡觅食,燕子在空中飞翔,还有流动的祥云等一系列在农村常見的情景。接下来就是经营位置。首先将大片绿色做成大树,因绿色度浅不能作成浮雕,他采用扳画的形式来表現,绿树上方一白色带状作为流云和灰色燕子,构成动感,树阴下方白料正好雕小孩写作业,两头老黄牛臥在大树下右边,左边是一群小鸡和几只羊。好一幅夏日农村乘凉图!这件作品已高价售出,笔者无法看到原作。

“达摩面壁图” 荣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这块玉是蓝田玉料中的上等优质料子。

料的右边是一道透水的翠和黑白灰相间的颜色,往左边是纯白色,玉料黑白灰层次的变化类似于国画大写意的笔墨效果,于是寻琇琳便以此为基础构思,最终,以仿中国画大写意的效果来设计制作"达摩面壁图"。

作品表現的是达摩祖师在石洞九年的情景,整体设计制作中发挥了原材料天然的泼墨效果以及刻线镂纹,题款印章等全部按照中国画布局来完成,使之形成为一幅有国画效果玉雕作品。这件作品更能体现玉料天然美的规律。

一进门柜台左手,摆放着一件玉雕,即“华州老腔”。

华州老腔俗称"老腔影子",据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其唱腔豪放激昴、铿锵有力。老腔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項目,更是最古老的东方摇滚音乐。观其表演后,寻琇琳就有一个心愿,用玉石雕刻的艺术语言来表现陕西这一民间传统剧目。

因剧中人物多、动势大,相互交错且乐器的细小部件等不利于用圆雕手法来表现,选用深浅浮雕来制作。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安排人物位置及动势以达到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效果,这是前期构思设计上要多多思考的。将表演中最有力度、最典型的节奏指挥——砸板凳者放在中心,其它人围绕支成半圆,以增强画面的向心力。艺术夸张是本作品必不可少的手法,将手持乐器的每个演员的姿势安排恰当、既相互呼应又要有统一格韵,使画面融为有机一体,传神地表现出”华州老腔"激动人心的震撼画面。

2015年,“华阴老腔”获2015海峡两岸第十届工艺品博览会银奖。玉雕作品在制作时也会遇到更改主题的情况。

“欲望•红线”这件作品最能说明这一点。寻琇琳一开始拿到的玉料形似葫芦,起始设计为道教的八宝,即:扇子、鱼鼓、莲花、葫芦、宝剑.花蓝,横笛,阴阳板,主题是“宝葫芦”。后来还是觉得宝葫芦这一题材意义平平,又将主题改为"尽如人意",即在葫芦内雕了蜘蛛、鹿、寿桃、蝙蝠、金元宝、古钱币等7种寓意福禄寿喜财的传统吉样图案,从商品角度考虑,这一设计既符合人的最大愿望,又符合原材料的形与色的特点,也能体现出原材料的质地与色采之美感。

一切按照设计开始制作,画面基本完成后,四周边沿隐约出现了双排浅红色的线条,将图案环绕在内,红线的出现让画面意义完全反转。这一意外发现乐坏了寻琇琳。他用追色手法,使其更加鲜亮,其效果是福、鹿、寿、喜、财被红色双线围住,成为现代反腐题材最佳作品,玉雕作品在制作时也会遇到更改主题的情况。即欲望不能超越红线,大大提升了作品的立意。这也体现出原料为创作者提供了先天基础,需要作者在利用方面更多地下功夫。该作品荣获2016年5月在莆田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设计者的巧思,也能让废料焕发出生命。

寻琇琳从展柜拿出一件作品,一件不大的济公头像。这是一块上面五分之一处是黑色,下面大部分是土黄色的阿拉善玉,上宽下窄,寻琇琳巧思之后,将之雕成了一件济公头像,济公的帽子就借用了那点黑。

玉料里隐藏着生命,雕刻者不过是将那隐藏着的生命解放了出来。这是从事了一辈子蓝田玉雕的寻琇琳的深刻体悟。

作品欣赏:

作品:《失志不渝》

作品:《磨练•担肥上山》

作品:《浓阴图》

作品:《中华佛韵》

作品:《济公》

作品:《达摩面壁图》

作品:《华州老腔》

作品:《欲望.红线》

作品:《万里寄友情(草图)》

人物简介:

寻琇琳,男,1943年3月生于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现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蓝田玉雕技艺西安市传承人,蓝田玉雕创始人。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专家。

(责任编辑 姜丹)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