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中在线 >> 正文
“与华相宜”融治理 “六诊一疏”破难题 ——渭南华阴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工作纪实
2025-11-13 20:56:50 来源:新西部网

华阴,这座镌刻着秦汉印记的历史名城,因出土的“与华相宜”汉代瓦当,将“和谐共生、相融相宜”的人文理想定格为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华阴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与华相宜”所倡导的“相互体谅、共生共荣”,恰是破解基层矛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关键。基层纠纷多为邻里宅基地、劳资欠薪、家庭口角等“熟人社会”矛盾,生硬处置易伤和气,而以“相宜”理念为指引,从“化解问题”转向“修复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华阴市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出的矛盾化解“六诊一疏”工作法的新路径。其中“六诊”聚焦矛盾全周期处置“预诊”,侧重源头排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坐诊”依托综治平台集中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出诊”针对特殊情况上门解困,打通服务末梢;“急诊”响应突发事件,快速平息事态;“会诊”聚合多部门力量,破解复杂积案;“复诊”跟踪已化解案件,巩固治理成效;“一疏”则贯穿全程。通过心理疏导与文化引导,疏解群众负面情绪、厚植和谐理念,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闭环治理链条。

华阴市综治中心将“与华相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精神内核,以“六诊一疏”工作法为实践载体,让千年理念在新时代矛盾化解中焕发新生。

以“相宜”底蕴防微杜渐,让基层治理顺应民心。“‘与华相宜’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化符号,是华阴人‘不把矛盾留过夜、不让邻里伤和气’的传统,他们做综治工作,就是要把这份传统变成华阴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和实效。”综治中心搭建“六诊一疏”工作模式,用“预诊”“坐诊”“出诊”进行源头预防、就近化解及上门服务。重要节日、农忙时节前,组织网格员深入镇办村组“预诊”,像走亲戚一样拉家常、摸隐患;在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坐诊”,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为前来求助的群众排忧解难。针对华阳山区、华西滩区等偏远村社,或者当事人出行不便的案件,组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出诊”,把调解桌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这种“贴着民心走”的治理方式,正是“与华相宜”“以和为贵”内涵的生动实践。

借“共生”智慧聚合合力,破疑难积案化解民忧。“与华相宜”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治理中转化为“多元共治”的力量。面对突发事件与疑难积案,适时启动“急诊”“会诊”机制。通过“急诊”响应群体性上访等问题,确保第一时间介入平息;对跨部门、难化解的积案,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基层派出所、司法所、街道办、‘两代表一委员’”进行“会诊”,综合研判、合力破题。华山镇李某因合伙生意亏损、对方不认账,生活陷入困境且父亲瘫痪在床,工作人员“会诊”后为其代写诉状、联系立案,经一、二审判决帮其追回钱款;城区某小区韩某在邻居家突发火灾时,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出两位老人,自己却不幸被严重烧伤。虽被华阴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但治疗产生的11.8万元医药费,却因政策限制无法报销。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联合医保、民政、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开展“会诊”,并多次与省、地两级医保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明确韩某舍己救人行为符合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条件,同时为其向相关部门申请各类补助万余元。韩某感激地说:“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不怕麻烦不怕受累,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来办,不但解决了我的医疗费问题,还主动从有关部门给我申请了补助款。”“会诊”让“众人拾柴”的共治力量,诠释“万物共生”的“相宜”智慧。

用“文化”滋养巩固成效,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化解矛盾不能“一解了之”,要像“长久相宜”那样,守住成果、暖透民心。”中心以“六诊一疏”的“复诊”“疏心”筑牢治理根基。他们建立了重点案件复查回访制度,对已化解案件“复诊”跟踪。太华路街道退伍军人孟某安置到位后,因外地高薪工作动摇,工作人员“复诊”时帮其分析利弊、调整心态,避免重复访;将心理疏导贯穿“疏心”全过程,依托综治中心心理咨询服务,化解当时人焦虑情绪。同时结合“与华相宜”文化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并邀请乡贤讲诚信故事,律师讲法律知识等,引导群众互谅互让,和气合法解决诉求。“遇事找调解、解纷靠诚信”成为群众自觉,让“与华相宜”的文化滋养,转化为基层治理的“软实力”。

从“与华相宜”的文化根脉中汲取力量,在“六诊一疏”的机制创新中夯实品牌,华阴市综治中心已形成“文化聚民心、机制解民忧”的治理闭环。截至目前,综治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562件,成功化解850件,其余案件随机转入或引导法定程序办理,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260余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50余面。他们以“与华相宜”为核,“六诊一疏”为纲,不仅成为华阴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更是积累了“文化赋能治理”的宝贵经验。今后,华阴市综治中心将继续深耕这份“相宜”智慧,让品牌更响、民心更暖、基层更安。

责任编辑:石逸龙/《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