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省社科院 >> 正文
于宁锴:因地制宜 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2025-03-17 07:45:05 来源:西安日报

图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是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提出,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首先,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人口流失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内容旨在通过产业振兴激活内生动力,强化县域功能,提升居民收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内容是对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延续与深化,整合既有政策,形成系统性发展框架。最后,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及内需潜力释放需求,县域经济成为稳定增长的支柱。“兴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激活资源潜力,“强县”提升公共服务与辐射能力,“富民”拓宽增收渠道,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西安落实“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求,需结合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及经济基础,制定特色实施路径。

首先,发展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动能。一是促进文旅产业升级。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临潼区、蓝田县等县域可深挖文旅IP。临潼区可打造秦兵马俑沉浸式体验项目,延伸至民宿、餐饮、文创产品产业链;蓝田县可结合玉石文化,周至县依托猕猴桃产业,推广“乡村旅游+”模式,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与绿色产业。周至县、鄠邑区农业基础良好,可深加工猕猴桃、葡萄等“土特产”,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电商和冷链物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可以结合碳中和目标,推广林下经济和生态农业,如鄠邑区的中药材种植,兼顾生态保护与就业。三是推动科创产业外溢。西安科教资源丰富,可推动科技成果向县域转化。在长安区建设科创孵化基地,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与主城区形成互补集群。

其次,提升县域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一是支持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西安至周边县域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缩短时空距离;推动县域数字化转型,提升水、电、气等资源保障能力。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县域教育、医疗水平,如长安区可增设优质学校分校,临潼区可兴建区域性医疗中心,吸引人口回流。三是因地制宜推动县域发展。依托西安都市圈规划,如长安区承接高新区和航天基地产业外溢,临潼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周至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再次,拓宽增收渠道,改善民生福祉。一是做好就业创业支持。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文旅、农业、制造业人才,如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技术人才,临潼区旅游服务从业者等。提供创业补贴和低息贷款,鼓励返乡青年发展蓝田玉石加工、鄠邑农民画衍生品。二是促进收入多元化。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模式,农民可获租金、股金和薪金,如周至县猕猴桃合作社与企业对接,发展农村电商和直播经济,拓宽销售渠道。三是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蓝田县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总之,西安落实“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核心在于发挥主城区的带动作用,突出县域特色,聚焦民生改善。通过文旅升级、农业现代化、科创外溢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县域实力,拓宽就业和收入渠道惠及群众。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西安都市圈整体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