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正文
“抛弃了概念化、摒弃了口号化,舍弃了同质化” | 话剧《主角》研讨会回顾(三)
2022-03-01 22:06:38 来源: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作者 段敬译

图片

2月21日,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创排的话剧《主角》系列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原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刘彦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巡视员郦国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柯昌万,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王国权,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张效敏,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院长、话剧《主角》出品人李宣,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俊强出席会议。陕西演艺集团党委副总经理张效敏主持会议。

图片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蔺永钧

蔺永钧先生表示,“尽管我们谈了不同的意见进行修改,但是总体来说对这个剧院的这一稿的舞台呈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角》这部戏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个是彻底的抛弃了概念化,第二是彻底的摒弃了口号化,第三是彻底的舍弃了同质化。”

第一,所谓的概念化就是我们往往是图解的,可是你在这里你看到有什么图解,完全是人物的,一定是一部观众喜欢的,一定是专家们十分肯定的一部精品力作。第二,所谓的口号,话剧不是喊口号,话剧是说话,是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话剧有三性,一个它的现实性,一个是它的人民性,一个是它的时代性,但是它绝不允许话剧喊口号。《主角》这部戏没有口号,完全是从人物出发,文学是人学,戏剧更是人学,《主角》是一部目前全国戏剧舞台上很独特的一部。第三、摒弃了同质化,同质化更可怕,刚才口号化和概念化已经说明同质化了,就是完全都是一样的。《主角》这部戏,是写艺术界的艺术人物,写忆秦娥。

图片

▲原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汪守德

汪守德先生表示,“我们期待来看陕西人艺的这部戏《主角》,我们对陕西人艺的戏总是充满期待。该剧是我心中陕西人艺的第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白鹿原》,第二个里程碑是《平凡的世界》,它们是同样的艺术追求,不一样的气质和呈现。”

他还表示,在题材选择上,陕西人艺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可以概括为大胆、慎重、有气魄。可以认为,陕西人艺是一个能揽大活、能扛大活、能干大活,也是能成大活的一个团体。一部戏一部戏地推出来,在全国产生了反响很大。不仅在戏剧界,不仅在话剧界,在全国的观众当中,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成了一种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陕西人艺的这些戏到全国各地去演,而且广受欢迎,不仅仅是借了原著的光,不仅仅是在以前,还可以继续到各地去演,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会过时。

陕西人艺的戏,不光有很高的思想艺术质量,而且也是在全国的戏剧团体里走市场走得最好的。这部话剧新作《主角》,属于陕西人艺这块金字招牌的又一力作,同样体现了应有的气质和特色。无论从其思想性、政治性和观赏性,或者市场效益来讲,都不同于一般的话剧作品。

该剧既得益于文学原著,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那种厚重感,那种分量感,那种扎实感,使人充分感觉到它的饱满和结实,如果没有原著的支撑很难想象的。同时也得益于各个门类的努力,包括编剧、导演、舞美、灯光、服装、音乐、表演等等,都是可圏可点的。陕西人艺的演员在台上的表现很称职、很敬业、很出色,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

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彦君

刘彦君女士首先表示对陕西人艺的祝贺!从《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再到《主角》,陕西人艺的“茅奖三部曲”,不仅仅每一部作品都是那么成熟、优秀,而且是这个团队高水平的制作和运作能力!特别是《主角》这出戏所采用的与主流院线、媒体,以及最好的演出营销公司联合创作的出品方式,以及“未演先售”的良性运营状态,都证明了陕西人艺作为一个改制院团的实力和底气,证明了陕西人艺所拥有的一种精气神。这让我们看到了戏剧发展的方向、曙光与前景。可喜可贺!

《主角》这部作品是一部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戏。戏剧的深度,表现在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上。编剧匠心独运,把一部专业性很强的长篇小说拉到了“一个女人与4个男人”的故事上,拉到了人物的命运、情感和心路历程上。有质地,有感性,有浓缩了的人生体验。除了艺术的深度之外,这部话剧还具有社会的深度和人性的深度。深度之外,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有一定的宽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与这个主角的关系上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既有传奇性,又展现了广博的社会横断面。

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原理事、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原副会长荣广润

荣广润先生表示,对陕西人艺第三部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改编是一种期待跟兴奋一种结合的这种心情。陕西人艺《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在我们中国话剧界,在观众当中已经造成的这种艺术效应。在全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把话剧作品搞得那么有内涵,那么有风格,那么有话剧的魅力,又有那么强烈的市场跟观众的反响,这是给话剧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

陕西人艺非常有眼光,把这些厚重的文学作品变成非常有高质量的话剧呈现,是陕西文学跟戏剧的一个比较好的结合。陕西人艺将地域文化进行个性体现,能够得到全国乃至观众跟业界的普遍的关注和称赞不是偶然。

话剧《主角》艺术形象上,个性化跟它的丰富性的一种结合,是该剧非常大的特点,最满意的地方就是人物形象有鲜明的特性;该剧话剧改编比较成功,70万字用流畅、简洁的舞台来表达完成;从演出角度,饰演忆秦娥的演员跟角色素质的合作程度挺高级的,相当不容易;舞台主体上来讲非常简洁,符合我们戏曲提升墙的这种表达的方式,有非常简练的、干净的场景切换,道具跟主体景的采用也都是非常简洁。

相关链接

“经典潜质,话剧民族化的新探索和新成就” | 话剧《主角》研讨会回顾(一) -新西部网-《新西部》杂志官网-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http://www.xxbcm.com/info/1024/72967.htm

“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 话剧《主角》研讨会回顾(二)-新西部网-《新西部》杂志官网-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http://www.xxbcm.com/info/1024/73149.htm

(责任编辑 王顺利)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